通铜高速:助力乡村振兴 铺就幸福美好路

文摘   2025-01-21 19:26   江西  


高速公路建设,铺的是路,树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福。通铜高速公路全长81.2公里,途经修水县、铜鼓县12个乡镇,项目始终践行“美绿高速”品牌建设理念,奋力打造红土地上的美好路,项目办充分利用项目建设优势,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集约化布局“铜心小镇”

在修水县白岭镇,有一处60亩荒地,通铜T1标通过集约化布局、规划、改造,建设成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铜心小镇”。

“铜心小镇”采用物业化管理模式,设置小镇“一卡通”系统,实现小镇不同区域统一刷卡刷脸。小镇包含四大功能版块,分别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展示区。

以品质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项目办以大临设施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提出并在全线推行集约化综合厂站布局,打造不少于5个“铜心小镇”。

2024年10月28日,以铜鼓县西向村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路地共建助力乡村振兴、通铜高速项目建设理念等内容相融合的通铜高速交旅融合主题馆揭牌开放。

项目办提出项目驻地建设与当地闲置建筑改造利用相结合,取、弃土场与当地休闲场所建设及土地改造利用相结合。截至目前,取、弃土场已与铜鼓县港口乡达成城隍州改造工程1处,项目综合利用当地闲置建筑36处,其中闲置学校1处、农庄2处、政府原驻地、林业所等办公楼3处、招待所2处、翻修改造民房28处,在项目完工后可留给地方使用。



改善乡村路网的“脉络”

修水县上杉乡董家湾村原有一条联通着4个村小组近百户村民的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狭窄,晴天扬尘,雨天泥泞,严重影响出行。

“过去走这条路,最怕遇上下雨天,路上到处都是泥水,我们走不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当地村民感叹道。通铜项目T2标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通过优化改造,将路面硬化,拓宽至6.5m,如今这条穿山蜿蜒,入村接户的乡村路,两旁绿树丛生、屋舍俨然,犹如一幅幸福美好的乡村油画。

杨梅山隧道出口790米辅道以及6280米的大龙山出口辅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均已圆满完成,待项目圆满收官后,这些辅道将转身成为永久性道路,不仅能够为村民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路径,而且还将为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与活力源泉。

为民办实事,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秉持永临结合的先进理念,项目办提出施工便道与乡村道路规划相结合,共改造、修筑乡村道路190余公里。


赋予致富的“金钥匙”

“自从来到T1标后,项目上专门为我们进行技能培训,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现在我是钢筋工,也有老乡是模板工,每个月能拿到六七千元工资。还有几位老乡,他们考到了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收入比我们更高。”修水县白岭镇冷德亮满面笑容地说。

在通铜项目全线,各参建单位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群众务工需求,盘活当地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工程建设用工潜力,尽力吸纳当地群众务工,目前劳务用工已使用当地村民进行清表、道路维修、临建设施等施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村民们在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劳动报酬,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新的技能。无论是道路施工中的简单操作,还是建筑改造中的一些技术活,都成为他们将来行万里路的致富本领。

截至目前,全线已累计开展培训20余次,培训人数超过400人,其中100%以上的学员实现了在本地就业。项目全线已发生用工约2725个,并吸纳384人就业。


来 源 丨 央广网

往期回顾

中央电视台丨江西高速巧识骗局 帮助司乘及时止损

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货车起火遇险情 收费员化身“消防员”高效处置

抚州管理中心:凝心聚力护春运 保通保畅优服务

党纪学习教育·每日一学 | 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用餐管理职责行为的处分规定

春运进行时 | 媒体镜头下的春运保障工作一览

集团4名职工获评江西省“天工杯工匠”

高速同行
开展理论学习,发布时政要点、企业情况介绍,展示高速人物、职场生活及建管养收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