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叮当作响是团聚的开场,
年夜饭中的笑语欢声是温馨的副歌,
焰火齐放是交响曲的高潮,
......
过年,
总得弄出点儿声响才算圆满。
吉安东管理中心精心制作
“春节限定录音带”,
一起听听年的声音如此动听!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宁都所 黄聪华:
“掏粳米,打黄糍;黄糍香,请客尝,黄糍甜,走亲朋……”伴随着歌谣的是抡圆的捶打和木舂击打的旋律,热呼呼香喷喷,又糯又韧的美食也就应运而生,“阖家团圆”的味道也愈发浓烈。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宁都养护所 李顺明:
过年时,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火锅,那咕嘟咕嘟的沸腾声,是年的温馨旋律。锅中肉丸、蔬菜翻滚,红汤白汤交融,香气四溢。大家欢声笑语,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滴,这声音仿佛在诉说团圆的喜悦,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年味。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吉安东车辆救援大队 刘星雨:
铺展红纸、轻蘸墨汁、提笔凝神......每逢春节,我总会拿起毛笔,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支起一张小桌,为家人们手写几幅春联。毛笔划过纸张带起的沙沙声,仿佛把最美好的祝愿都揉进了这一笔一划中。纸短情长,那带着浓浓年味的手写春联,每个字都倾注着我对家人们最真挚的祝愿,也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宁都所 李称锋:
正月里拜年串门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大事。从小时候对父母说出的“爸爸妈妈,新年好!”,到如今皮夹克、小棉袄稚嫩的拜年祝福声,声声入耳、爱意满满。走亲访友中,伴随着最熟悉的家乡话,平仄变化、音调抑扬,只有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才能听得懂这首正月里的美妙旋律。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兴国所 廖梅华:
在我记忆里,年的声音是独属于客家香火龙的锣鼓声,声音响起既是传承亦是祈愿。夜幕悄临,伴随着鼓乐声、鞭炮声响起,人群熙攘,由线香点缀的稻草龙被齐心协力托举着腾空出场,踩着鼓点在人海中翻飞起舞,龙身蜿蜒,火光闪耀,带来的是新一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泰和北所 姚慧:
记忆中的年是新年的夜空烟花准时赴约。除夕夜,孩子们紧紧捂住耳朵,当“咻”一声划破寂静,紧接着“砰”然炸开,声声巨响,是团圆的奏鸣,是旧岁的告别礼,把喜庆与欢乐播撒,让年味在巨响中弥漫。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信息分中心 王俊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儿时,鞭炮是年的“代言人”。从腊月起,街头巷尾就弥漫着爆竹香,我攥着零花钱,眼巴巴守在小卖部,只为那几挂小鞭。除夕之夜,父亲在院中点响长长的挂鞭,瞬间火花四溅,“噼里啪啦” 声震耳欲聋,那响声,炸碎了旧岁的烦恼,迎来新春的希望,是记忆里年最沸腾的开场。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永丰南所 林嘉丽: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急促的鼓点如新春的心跳,一下下撞进人们的心尖。一群精壮汉子,喊着嘹亮号子,舞动一条威风凛凛的长龙,巨龙时而昂首摆尾,时而俯冲盘旋,金色鳞片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欢呼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年味随着舞龙灯肆意流淌。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吉安东所 周涛: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目光聚焦于春晚。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来临,倒计时开始了,“5、4、3..........”数字的每一次跳动都牵动人心,当最后一秒归零,新年的钟声敲响,那是“年”的声音。父母脸上绽出笑容,孩子们欢呼雀跃,这声音承载着团圆的欢乐,也是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
(点击图片听“年”的声音)
@信息分中心 袁珂: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记忆里年的声音,是那首耳熟能详《难忘今宵》悠悠响起,脑海中浮现出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首歌如同一个温暖的信号,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无论身在何方,都会被这熟悉的歌声所触动。
这些声音出现于过年的每个场景里,
交织成我们共同的春节记忆,
也汇聚成为我们心中
对年味、对家乡最深刻、最眷恋的符号。
你觉得哪种声音
最能代表心目中的年味呢?
在评论区聊聊吧~
来 源 丨 吉安东管理中心
编 校 丨 周 珉
责 编 丨 纪 敏
编 审 丨 刘文豪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