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临近,在省重点工程萍乡绕城高速,近千名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创新工艺和工法,促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走进萍乡绕城高速芭蕉岭隧道,轰鸣的机器声此起彼伏,各类作业有序展开。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已有20个年头,还是头一次遇上像“豆腐渣”一样的地质条件。芭蕉岭隧道全长1650米,稳定性差的四五级围岩占比97%,还穿越了多条断层带,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塌方。
光专家认证就大半年,创新采用了软硬互层施工新技术,克服了在‘豆腐渣’里面掘进,施工安全高效,一天能掘进1.8米左右,整体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有信心在5月份贯通。
——萍乡绕城高速芭蕉岭隧道施工负责人 江勇
而在山口岩隧道建设工地,这段时间,90后技术员赵伊博天天蹲在基坑里观察地下渗水情况。山口岩隧道单洞四车道,长360米,地下布满溶洞,渗水量大。两旁的建筑物与隧道仅相隔4米。
为了防止基坑坍塌,我们采用了BIM技术进行建模,监测整体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保证两边的房子不会均匀沉降。目前已经开挖了40%。
——萍乡绕城高速山口岩隧道施工负责人 赵伊博
萍乡绕城高速是省地共建项目,概算投资64.2亿元,全长36.41公里,因为地质条件复杂,数智建造随处可见。工程需要建设35座桥梁,其中桥墩质量把控需要这种检测机器人,它配有高精度摄像头,最高能爬升170米,以确保全方位检测。
可以360度无死角对桥梁墩柱外观进行扫描,识别精度达到毫米级别,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云检测中心。
——萍乡绕城高速桥墩检测负责人 胡方小
云检测中心相当于工程信息中枢大脑,也是我省在建高速第一个依托物联网、AI等技术打造的检测管理平台,能自动采集路基、桥梁、隧道、拌和站等71项检测参数,有效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数据出现预警的话,能够及时的去纠偏,打通了一线操作与远程监管的技术链条。
——萍乡绕城高速云检测中心主任 吴仔航
科技引领让施工效率大幅提升,焊接机器人昼夜不停,保证了工艺的稳定性,滑动圆柱体取代了传统罐车运输混凝土,生产效率提升了两倍。
这些小型构件首次用钢渣作为掺和料,总计可消纳2万多吨的钢渣固废,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还节约了20%的成本。
我们将持续推进智慧化建造水平和实体工程品质提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人料机过程管控,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萍乡绕城高速工程管理处处长 闵伟
来 源 丨 江西电视台
往期回顾
一图读懂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兼法在2025年工作会议暨一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