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出自《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吴王非常生气,警告说谁敢劝谏他出兵,就会被处死。这时,吴王身边的一个聪明的少年侍卫想要劝谏吴王,但他知道直接劝谏可能会被处死,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少年侍卫每天早晨都带着弹弓和弹丸来到王宫的后花园,站在一棵大树下,聚精会神地望着树上,好像要打什么东西,一动不动,露水都沾湿了他的衣服。他连续这样做了三天。吴王看到后,觉得很奇怪,就问少年在做什么。少年侍卫指着大树说:“大王,那棵树上有一只蝉,它爬得高高的,正在无忧无虑地唱歌,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的背后,弯着身子,慢慢地靠近它,抬起像大刀一样的爪子,正准备把它抓住。”
吴王漫不经心地说:“是这样吗?”少年侍卫说:“当然啦!还不止这些呢!在螳螂的身后边,还有一只黄雀,它伸长了脖子,正要扑上去把螳螂吃掉呢!”少年讲得绘声绘色,吴王被吸引住了,用心地听少年说下去。
少年侍卫继续说:“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自己身后的隐患。”吴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这三种动物一样,只看到了攻打楚国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后患。于是,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它也提醒我们,有时候直接的劝谏可能不会有效,需要用更巧妙的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意见。
这个故事老早就听说过了。所以开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多多考虑。
不过这一连串的要碰到一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知道谁想出这么一个成语,真是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