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群山之间
有一座古镇
它的名字叫做州城
这座古镇
是宾川历史的见证者
它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州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朝开始在大罗卫指挥使司基础上设立了宾川州,管辖太和县、赵州、云南县等共12里,州府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州城。据清雍正《宾川州志》载:“初筑时,取坐东向西,乙山辛向。周四里三分,高一丈五尺”,古镇的城墙,呈正方形。
州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白霞城,传说,明弘治七年的一个金秋,明朝将士们正在练兵,看到天空中升腾起白色云霞,像仙女翩翩起舞,这便是“白霞焕彩”的奇景,州城也因此被称为“白霞城”。其实是因为早上气温较低,纳溪河升腾起白色雾气形成的,而今纳溪河两岸是千里沃野。
根据州府的建制,州城建有文庙和武庙,文庙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武庙则建于清康熙初年,一进三院的布局,两座庙宇一南一北,构成了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州城的钟鼓楼,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原名“宾兴楼”的建筑,高23米,是宾川最高的土木古建筑。它建于1922年,是当时的县长杨春霖所建。一层为四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一道拱形劵门,二层悬挂着明嘉靖年间铸造的黄铜巨钟,昔日的州城就沉浸在暮鼓晨钟的时间轮回中。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熏桥的名字文气十足,又寄托了爱民惠民的思想。这座古桥见证的是州城在始建之初是一个“九官十八营”军屯之地。
1936年4月,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在这里洒下了革命的火种,南熏桥见证了红军的艰苦奋战。红军四师设在周官营的指挥部,而今成了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宾川县城从州城迁离,这里慢慢变得沉寂,而纳溪河孕育的丰沃田野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这里的万亩果园,连接四方的交通网络,将水果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岁月沧桑 历史变迁
让我们在州城的万亩果园
感受来自这片土地的甜蜜芬芳
来源/风花雪月号
编辑 责编/李蓉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