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中共荆州市沙市区委六届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区委书记卢永桢以《牢记嘱托启新程 攻坚突破担使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沙市行动新篇章》为题,向全会报告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勇当荆州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沙市行动新篇章。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沙市区谋划实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沙市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奋力实现“示范区建设再加速、百强区进位再突破、高质量发展再领跑”。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站在两个五年计划的交汇节点,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沙市正处于从“中心城区”迈向“城市中心”的新征程。要深刻认识到,“中心城区”是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而“城市中心”是靠攻坚突破取得的发展成果,等不起、慢不得、靠不了,要树牢“今晚再晚也是早,明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通过高质量发展和团结奋斗去实现。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4年沙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市第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80亿元,获评国字号荣誉10项、省字号荣誉8项。
发展潜能持续释放。主导产业持续焕新。创新“1234”工作法,纺织服装产业连续13年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7亿元,沙市入选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典型案例。改革开放持续推进。102个改革事项完成年度任务,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大财政体系建设推进有力,国有“三资”全面清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推进有序,构建“1+3+3”联合招商机制,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2个。科技创新持续加力。启动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295家企业入驻“天网”,“1+10+N”“地网”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城市更加精美。举全区之力建设荆州新城,探索运用“投资人+EPC+O”模式,荆州新城产业孵化中心(东塔)、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等52个项目建设有力,城市展厅、运动公园等24个项目建成投用。顺利召开荆州新城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着力推进沙市老城更新,2005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清零。乡村更加和美。扎实开展“片带引领、乡村和美、全域共富”行动,建设机耕道102.5公里,3602户农村户厕改造基本完成。生态更加优美。深入开展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三游同治”工作法全市推广,“一年有起色”目标初步实现。白水滩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基本竣工。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底线兜准兜牢。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连续三年新增就业人数超万人。医保经办服务覆盖全区。创办“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30个,打造“荆颐幸福食堂”50个,“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服务优质优享。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学校7所。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3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整合组建。持续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成功举办“村超”足球联赛等活动,助力“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荆马”圆满举办。社会治理见行见效。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32个村组(小区)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小区居民“四色”分类管理、老旧小区建管“四个2/3”等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广。
发展合力不断汇聚。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精心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健全完善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扫黄打非”沙市路径。深入开展“代表小组123”“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同心·双庆”等主题活动。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锻造。聚焦荆州新城建设、打造“一基地两中心”等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年轻干部、党外干部等选育管用工作。基层基础夯实巩固。制定美好小区建设10条标准,积极培育30个美好小区示范点。实施“群雁工程”,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等6项经验做法入选全市典型案例。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强力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超常规大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等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并发表重要讲话,给湖北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提要求。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决定》,对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湖北落地落实作了深入部署和全面动员。
(一)要在学深悟透中永葆对党忠诚政治本色。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要牢牢把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为湖北融入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在学深悟透中探寻改革发展路径。要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式,强化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思维、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实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沙市行动,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要在学深悟透中扛牢“城区领跑”使命任务。作为荆州中心城区,沙市区拥有荆州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政策优势、立体交通体系完备等区位优势、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优势,理应在“城区领跑”中走在前列。与此同时,要正视自身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领跑不够,民生事业发展不够,“谋跑争促”不够,发展动能还要进一步增强。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2025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思想深刻变革引领发展全面转型,紧盯“城区领跑”,推动“五个攻坚突破”,加快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跨越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沙市行动新篇章,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沙市力量。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着力“五个攻坚突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沙市落地见效。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攻坚突破。
一要发挥科创赋能作用。扎实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力争“天网”入驻企业达400家,“1+10+N”“地网”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扶持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纺织印染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快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方阵。强化校企合作,支持赛瑞能源、九菱科技、荆龙航天等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二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三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供应链建设重构制造业版图,用好链式思维,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行业协会+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模式,持续完善沙市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打造国家婴童装制造基地。以实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集约理念推动园区发展,建强金色童年小镇·科创园、沙市化工园等园区,探索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提质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以前瞻视野谋划新兴产业,围绕半导体、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做好长线布局,加快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三要推动商贸业提质。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县建设,全力打造江汉平原消费中心。培育新业态,把握“主题化”“年轻化”趋势,培育“艺术+”“音乐+”“运动+”等消费新业态。开展新活动,加快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商业社区试点,全力推动商业场景与生活场景充分融合。打造新高地,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引领工程,创新推广“电商+乡村振兴”“电商+现代物流”“电商+跨境贸易”等模式,加快推进直播带货、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多业态协同发展。
(二)坚持招引赋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攻坚突破。
一要深层次推动改革攻坚。聚焦大财政体系建设,坚持挖存量、优增量、强变量,进一步摸排国有“三资”情况,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聚焦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完善“三库”“两算”“三评”机制,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聚焦国资国企功能性改革,加强和完善公司业务结构,实现从传统的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企业转变。
二要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以鄂西南物流中心建设为落脚点,加快推动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联运,不断提升互融互通开放度。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做好先行区改革事项创建,创新打造“沙都办”服务品牌,推动形成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以优化涉外综合服务为突破点,加快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内陆“新沿海”。
三要大力度强化项目招引。推动招商公司实体化运作,用好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7种手段,持续办好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坚持“管行业必管项目、管项目必管投资”,及时把握一揽子增量政策等资金投向,聚焦产业提档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民生增福祉等领域,深谋勤跑、善争快推。
(三)坚持集中集约,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攻坚突破。
一要推进活力在新城。集中力量“招”,主攻生产服务、文旅消费、科创孵化、都市工业等四大类产业,力争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同步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吸引优质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带团队到荆州新城落地转化。整合资源“投”,树牢大财政理念,健全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整合土地、房屋、特许经营权等资源,打好争资、引资、融资组合拳,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加快速度“建”,谋划产业孵化中心(西塔)建设,实现东塔、西塔拔节而生。加快推进荆州新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完善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等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新模式“营”,深化运用“投资人+EPC+O”模式,建立“整合资产—市场化融资—产业培育—资产增值”的城市经营机制,让荆州新城“三年成中心”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二要推进繁荣在老城。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路径,对城市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和片区式更新。坚持“留改拆增”并举,谋划实施一批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健全完善雨污分流、燃气管网、电梯加装等配套设施,推动危房变新房、忧居变优居。加快打造精细化城市管理平台,创新探索“城市管家”模式,推行环卫、绿化、城市家具等集中式一体化管理。定期开展“城市体检”,精心打造韧性城市、公园城市。坚持市场化逻辑推进片区开发,统筹推进完整社区、精品街区、活力片区建设,增添烟火气,提升繁荣度。
三要推进实力在镇域。激发镇域能量,紧盯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四上”企业培育等镇域经济考核指标,固长板、补短板、强底板,在全市考核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释放乡村活力,纵深开展“片带引领、乡村和美、全域共富”行动,加快探索“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收官战。传承弘扬文明乡风,提升平安法治质效,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壮大集体经济,积极盘活村级产业、自然、文化等资源,探索推行“村企连体、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利益连接”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坚持以绿为美,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上攻坚突破。
一要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继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纵深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七大行动”,加快实施河湖清淤、植被恢复、生态补水“三大工程”,强化工程、管理、执法“三个措施”,确保实现“两年见成效”。扩面提质推进天井剅渠、五一渠等5个镇级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柳林洲、白水滩等山水项目“后半篇文章”。
二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靶向精准治气,加强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精细化管控,深化“五源”共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源头系统治水,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打造“水润江津、灵动沙市”新画卷。减量提标治废,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健全固废“收、储、用、管”体系,确保土壤生态环境安全。
三要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行动,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园区。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面向社会的碳普惠激励机制,实施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五)坚持发展惠民,在推动文化创新和增进民生福祉上攻坚突破。
一要彰显文化魅力。突出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讲好沙市故事,持续传承沙市老姨妈精神。突出以文润城,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充分挖掘百年商埠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突出以文惠民,推进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行动、全民健身双创工程,优化15分钟文化体育圈。突出以文兴业,深入实施旅游景区提质、乡村旅游提效、海洋文化旅游提速、品牌创建提标行动,谋划实施岑河革命老区红色路、长湖岸边生态休闲旅游带等项目建设。
二要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社会保障支撑,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城市。强化全龄友好服务,探索“公益性+市场化”办好“荆颐幸福食堂”,推动“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优化普惠托育服务。推进青年发展“七大工程”,创建第二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保障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沙市二中太岳校区、北三小世茂云筑校区等项目建设,全域开设“联合病房+联合门诊”,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健康沙市。
三要深化基层治理。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统领、“五治”融合机制,一体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沙市、法治沙市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从严惩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统筹化解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做好统计、档案史志、机关事务等工作。
(一)加强思想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以理论强确保方向明。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更新理念、推动发展。要以气场定确保动力足。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各类有毒有害及非法出版物。要以旋律响确保人心齐。依托智慧融媒指挥中心,精心策划“乘数前行AI看沙市”等栏目,唱响沙市好声音。
(二)锻造过硬队伍,肩扛责任有担当。要管好“源头活水”。着眼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干部战略储备需要,加大各类干部人才招录引进力度,坚持年轻干部全周期管理。要坚持“靶向选配”。树牢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在荆州新城招商引资、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急难险重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要推进“强筋健骨”。用好区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拓展外出学习培训渠道,注重基层历练,为干部成长精准赋能。
(三)创新基层党建,强基固本筑堡垒。要坚守政治引领的“根与魂”。巩固提升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提升组织体系的“形与质”。深化“五优行动”,推动美好小区创建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群雁工程”,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要突出党员管理的“严与实”。强化党员发展动态管理和监测,统筹落实党员轮训计划,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严肃稳妥做好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
(四)发展民主政治,增进团结聚合力。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开展“五个一”履职行动,扩大协商覆盖面,提升协商参与度。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加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力度。要凝聚党管武装合力。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五)深化自我革命,挺纪在前守规矩。要以更严标准加强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深入开展“双优化”活动,让“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成为沙市干部的鲜明品格。要以更强决心查办腐败案件。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殡葬、教育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要以更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深化纪检监察专责监督,推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做好“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力争推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要以更实举措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一案双查,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着力解决不敢管、不愿管问题,推动严的基调一贯到底。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加鞭。沙市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殷切嘱托,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聚力实现建设示范区、勇当领跑者、谱写新篇章,在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奋勇争先,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