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入河排污口 守护一方清水流——沙市区洪湖流域沿河沿湖排污口整治工作综述

政务   2024-12-20 12:08   湖北  


入河入湖排污口是污染源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排污口是否查得清、说得明、治得准,直接关系着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江汉明珠”沙市位于长江中游,南靠长江、北临长湖,处于江河湖网之中,是洪湖流域上游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为全力打好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攻坚战,今年以来,沙市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沿河沿湖排污口整治紧扣“查、测、溯、治、管”,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实施全流域排查、全方位治理、全链条监管,着力绘就“水润江津、灵动沙市”美丽画卷。

全流域排查突出“清” 有口皆查不漏一处

沙市依江而立,滔滔江水流入西干渠、豉湖渠、四湖总干渠,贯穿整个城区。沿线河汊沟渠密布,向上连通居民区、工业区、农业区,向下汇聚通达洪湖。

打好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攻坚战,“拧紧”入河排污口,全域排查“摸家底”,迫在眉睫。

在沙市区洪湖流域指挥部统筹下,沙市区拉网式开展沿河沿湖排污口排查行动——

组建专班明担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抽调精干力量迅速成立沙市区沿河沿湖排口整治专项行动指挥部,市驻区尖刀班积极督导和参与推动水质提升工作,建立“领导包保+聘请专家指导+第三方公司助力+部门联动+镇街、网格、物业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每月例会、每半月调度、每周推进的运转机制,定期召开指挥长会议、专题工作会、现场督办会等,统筹压实河湖长、水质改善提升专班责任,制定“作战图”“时间表”,高位督导推进工作。


有口皆查全覆盖。对照全域水系,逐一走访摸排污染排口数量和污水来源。坚持问题导向,将办公桌“搬到”河汊沟渠,对河流、小微水体拉网式排查,加强水质监测和问题溯源,不漏掉一个居民区、村庄、企业、单位、工业园区,及时掌握污水排放状况和来源,找准问题症结,确定需要整治的问题排口。

一口一档摸家底。准确掌握入河入湖排污口底数,对排污口分类建档,实施信息化管理,发现一个建立一个“身份证”,形成“一口一图”台账,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位置、类型、排放方式等,制定整改方案,树立标识牌,标注监督举报电话,夯实治理基础。

目前,沙市区洪湖流域沿河沿湖排污口共有67个,分布在荆襄外河、西干渠、豉湖渠、四湖总干渠。其中,非排口7个、城市雨洪排口21个、沟渠河港排干类排口37个、规模以下养殖排口2个,监管治理任务分解落实至6个责任单位,统筹治理。

全方位治理突出“准” 水岸共治溯源减污

日前,沙市区建成投用7座智能分流井,可实时监测水质、水量变化,能够对污水精准截流和分流,杜绝雨污混流直排西干渠,实现晴天不让污水进河渠、雨天防止雨水倒灌。

投用以来,7座智能分流井每天抽排的混流污水量从原来900立方米降至50立方米,减少混流污水量近94.4%。

这是沙市区深入开展沿江沿河排口控源截污的举措之一。

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今年以来,沙市区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根据受纳水体生态环境功能开展沿江沿湖排污口整治,按照“一口一策、一抓到底”原则,梳理67个沿江沿湖排污口污染源头,精准对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开展水生态污染溯源治理,倒逼岸上污染源治理。

盯紧生活污水实施“三游同治”。深入开展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整治行动,全覆盖开展上游混错接改造,发现问题点位1890处,采取工程性措施整改1843处,整改完成率97%;全过程开展中游管网检测修复,1184公里管网排查率100%,120公里问题管网完成修复;全环节开展下游截流净化应急处置,新建智能分流井7座,增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3处,开展排水许可专项整治行动,边整改、边销号、边办证,西干渠以南老城区已完成管网调查,1416户排水户正在加快整改中,预计12月底119家机关事业单位完成改造,同步加快企业改造工作,目前需改造156家企业,已完工67家。

紧盯工业污水开展“三端管控”。扎实有序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建立重点企业帮扶联系制度,前端完善企业基础设施,全面摸清辖区企业、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分布,改造在用管网,封堵废旧管网,建设污水应急池,督促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中端推进企业水环境治理规范提升,“一企一档”规范污水排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末端强化企业排污监测,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工业园区、企业提排站进出水水质、企业排水水质常态化监测,通过“先检测、再排污”等措施,督促企业对污水预处理后进行达标排放。沙市区6个工业园区以及81家涉水企业污染整治全部完成,并符合验收标准。

紧盯农业污水深化整治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建立2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548户规模以下养殖场及散养户清单,20家重点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升级全部完成,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3.86%。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808户改厕任务全部完工,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三堆”10347处、“两垛”7355处。

通过系统整治,沙市区对沿河沿湖排污口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市级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验收率100%,整治完成率100%。

全链条监管突出“变” 久久为功改善生态

在沙市区,河渠有“口”皆有牌,西干渠21个、荆襄外河2个、豉湖渠30个、总干渠14个,全域67个排口一处不漏,全民监督力促改善。

织牢入河入湖排口监管一张网,水岸共治关键在日常。

今年以来,聚焦水环境改善,沙市区抓住入河入湖排污口监督管理这个“牛鼻子”,紧盯黑臭水体、雨污混流突出问题,结合水生态环境日常监管,打通“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倒逼水污染治理见实效、促改善。

监测排口及时预警。将常规监测和随机抽测相结合,对重要河湖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开展每月2次水质监测,强化数据分析和形势研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溯源,采取措施制止污染水质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实施销号管理。

监管排污溯源追责。将生态监管与属地网格巡查、城管进社区巡查、住建排水包片巡查相结合,部门属地齐抓共管,动态监管排污单位乱排行为。建立违规排污问题动态交办机制,第一时间落实到管护单位、街道(镇)处置,完成后反馈相关部门进行销号。

建立机制长效管护。深化共同缔造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对每条河流、沟渠明确管护责任人,排污口处立牌明责,公布监督方式,扩大群众监督效能。

沿江沿河排污口整治,牵涉万家事关发展,是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一年来,沙市区靶向发力,以点及面推进排污口治理全覆盖,积极疏通城市管网“毛细血管”,控源截污,促进河湖面貌持续向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万佳、区生态环境分局 通讯员曾平
编辑:万佳
责编:毛杰
审核:梅五松
终审:许露阳
投稿邮箱:ssxwzx@163.com

往期阅读

王祉怡,欢迎回家!
司法为民暖民心 法治同行促平安——区司法局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今日沙市
关注今日沙市,这里有每日新闻、资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