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专业只有8个中国人。”985年级第一学姐,放弃清华保研,拿下专排第一哈佛MPP全奖!

文摘   2024-09-18 20:00   四川  



01
舍弃可预见的生活,选择去哈佛

我本科专业(公共管理)毕业后主要以深造为主就业为辅,同专业同学基本选择本校保研,就业则偏向考公进入体制内工作。

起初,我主要考虑的是保研,但同时也在为留学做准备。在大二和大三期间,我不仅参与了对保研有益的各类竞赛,同时也准备了留学所需的语言考试和提升个人的软实力背景。

到了大三暑假,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我认真权衡了保研与留学这两个选项。我认为,保研对我来说,虽然稳妥,但其能达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可能最终会保研清华或本校。而留学则为我提供了挑战更高学术天花板的机会,并且能够让我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拓宽视野。

1

哈佛肯尼迪 MPP
在留学时我选择申请英美且根据综排和专排选择的实力较强的院校,最终也是如愿拿到了专排第一哈佛肯尼迪 MPP的 dream offer。

这个项目是传统的两年制,第一年主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政策制定或 negotiation 和 leadership 等比较核心的理论课程,更多的是作为积累的阶段。

哈佛课堂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第二年课程就会按照不同的 track 来进行选择,比如商业与政府、政治经济发展等。这时就可以把第一年所学的方法论利用到自己所感兴趣的 topic 上,更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赛道去实践。

最后毕业所做的 project 也是需要通过实践完成的,去实际做一个项目联络客户,与客户就某一个政策问题展开沟通,帮助客户进行分析。

我们这一届一共有 250 个人左右,只有 8 个中国学生,应届生较少,大多都是有 consulting 背景或 NGO、创业经验的。


2

做自己,更易赢
如果有同学想申请我就读的专业,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做自己”。虽然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空泛的建议,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MPP 专业申请并没有固定的模版偏好,比如有些同学可能是在某些活动上比较出彩,而有些同学是在实习、科研上,又或者一些同学是有  passion 的点能让招生官看见。

总体来说,需要你一方面要展现自己有人性光辉的地方,另一方面表明你是不可复制的、多样化的。

学校举办的 Spring ball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所以在写文书时,要聚焦突出你对专业或者是对某一政策的兴趣。想办法把经历拧成一股绳,围绕共通点来写。

如果你的一段经历体现你对教育政策感兴趣,一段表明对金融政策感兴趣,又有一段表现你对商业政策感兴趣,虽然每一段看起来都是和公共政策相关,但当招生官仔细剖开来看时,就会发现你的兴趣点很分散,无法看出你对同一件事的持之以恒。


02
在哈佛,我就像坐拥百亿资产的“富翁”

进入哈佛之后,我发现哈佛的资源非常多,但是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去使用这些资源,就好像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坐拥了百亿财富,但不知道该怎么去花这些钱而带来的迷茫感。

哈佛不仅给的资源非常多,这些资源也都是顶级的。在师资上,能联络到很多学界的大牛和政界的名士,之前 workshop 的时候就请到了美国驻华大使、新西兰前总统。

还有“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提出者 Graham Allison 是我们选修课的教授,他的国际局势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关的课程都非常热门,课程中经常展示他对于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入分析和预测。

哈佛校园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资源很多,但需取舍




当时刚入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应届生确实会有很多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利用这些资源最合适。可能会产生这些资源摆在面前,不全部用一遍就是浪费,但其实你的精力和实力都是不足以支撑的。

经历了大半年的探索,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到自己节奏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在想朝着这个方向去的过程中,需要什么资源,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例如,哈佛的职业生涯发展办公室每周都会举办校友对谈和 workshop 等活动,参与者都是杰出的校友。显然,不可能与每位校友深入交流,因此,我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规划,去跟对口方向的校友进行交流讨论。

哈佛校园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同样,在选课时,哈佛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选择,覆盖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新闻学等。

然而,由于学分有限,不可能尝试所有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做出取舍。实际上,这个选择过程本身也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目标。




教育体系和价值评判标准都不同



读研的整体氛围和本科还是有差异的,不管是国内本科还是国外本科(因为我有朋友在美国读的本科,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本科期间同学基本都在一个年龄层,做事也更喜欢大家一起做,所讨论的话题也更加一致。但在肯尼迪学院里,并没有那么有凝聚力的氛围,大家都会跟经历或年龄相近的人聚在一起,大家都有不同的目标,做着不同的事情。

整体而言,国内外的教育体系也有所不同,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感觉到行动更为自由,大家对各种行为的包容性也更强。然而,这也意味着我需要适应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路上见闻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以往,我所接受的价值评判较为单一,例如成绩优异或者在某个活动和实习中表现出色。但在研究生阶段,我逐渐感受到评判标准的多样性。几乎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去做,都可能得到积极的、正面的评价。

这给我带来了一种虚无感——因为有时候我不确定这些我所做的事是否真的正确它们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需要花时间去适应。




他们自由松弛,对未来有规划




上课也与国内不同,在哈佛大家上课的时候都非常自由,这个自由不等于随意,而是大家对自己在课上想学到什么东西很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很多同学都是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这让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所以如果有的课对自己未来有帮助他们就会非常认真努力地学,如果课程对未来生涯发展没那么有用,甚至会翘课。

这种看似轻松的态度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明确规划和自信。

反观我自己,我习惯于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并追求考试的高分,但我很少深入思考这些学习活动如何与我的长远职业发展相结合。



03
摆脱恐惧和内耗,找到自己的节奏很重要

在哈佛比较意外的一点是,我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刚来到哈佛我感觉当地的一些同学,因为大家的 culture background 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所以很难融入,那个时候我也对社交很困扰。

但后面想通了,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了和我真正合拍的一群人(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

比如我交到一些墨西哥的朋友,印度的朋友,也有一些来自非洲加纳的朋友,哪怕我们都不是主流群体,但因为兴趣爱好类似,有很多共同话题也愿意一起交流。

哈佛校园
导师供图,禁止转载

我建议同学们在面对社交的时候,不要强求,而是需要靠缘分和运气,遇到和你合拍的人,这样发展起来的关系也会更健康和正向。

减少自我施压 


在哈佛读研的时候,我也经历了一段非常焦虑和内耗时期。当时我感觉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超出了我的控制和能力范围,这让我感到非常慌张。

后面我逐渐学会了顺其自然地接受成功与失败,也认识到,这些经历本身并不会对我造成真正的伤害。相反,是我对它们的担忧和焦虑,导致了内耗和自我伤害。

在读研期间我也学会了勇敢向他人寻求帮助。在之前,我总是习惯性地自己解决问题,但如果解决不了我就会开始痛苦内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在合适的时机向他人求助是一种良性策略。

身边有很多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老师、学长学姐,对他们来说你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举手之劳。以礼貌和得体的方式求助,这不仅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也能给自己更多的喘息空间,减少自我施压,更多地去享受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如果你有提升自己的想法
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或者想了解棕榈的专业协助和辅导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暗号“哈佛”

 
即可优先咨询!

-End-

棕榈大道硕博申请
棕榈大道是一家由斯坦福、伯克利、哈佛、哥大等世界知名学府的毕业生创立的互联网教育科技公司。拥有来自世界名校9000+导师提供学术、实践背景提升及海外硕博申请指导。小红书\x26amp;抖音:棕榈大道 B站:加州博士喵小能 知乎:棕榈大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