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召开社区学院建设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讨会

政务   2024-12-19 23:54   重庆  


12月19日,两江新区召开社区学院建设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讨会。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长发,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黎,重庆市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张永才,重庆日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红梅、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徐久清以及来自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两江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



活动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庆日报主办,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基地)、大竹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承办。


此次研讨会以“社区学院建设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围绕进一步总结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建设的经验成果,探讨其在推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创新路径和有效策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长发表示,两江新区社会学院的建设是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基层文化供给、丰富群众文化丰富的生活的重大创新,是健全模式融合基层体系的研究探索,为破解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丰富经验素材。重庆日报将更好发挥党报汇集各方智慧、整合多方资源的纽带作用,建好宣传思想碰撞的新阵地,以社区学院为研究样本,将学院做法总结提炼为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产学研良性互动深入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实践,助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


张黎表示,近年来,两江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治理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首创性、差异化、标志性改革探索,把治理改革的重点落脚在“人”、落脚在社区,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逻辑原点,以社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为切入点,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为出发点,在新区全域打造联系服务群众的开放式、共享式基层精神文化阵地和社会交流平台——社区学院,此举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的重要举措。希望与重庆日报通力合作、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与共,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提出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为全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提供“两江样本”。


现场,重庆日报·两江新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理论调研基地授牌,该基地既是重庆日报“智库”力量与两江实践的优势叠加,也是省级党报和区县深度联动、携手“出圈”的务实举措,旨在借智专家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助力新区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社区学院”建设给社区带来的变化、组织和参与兴趣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社区学院发展建议等进行交流发言。


“两江新区社区学院有亮点有成效,是重庆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张永才表示,社区学院的探索提供了社区治理的一种路径选择,就是党建引领下,政府、社会、居民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的类型和路径选择。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培育社区共同体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幸福、健康发展。


“社区学院建设具有改革精神,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自上而下的问题导向和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真正落实到人,不断进行基层治理探索,持续深化文化供给侧领域改革、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徐久清表示,目前,居民兴趣小组应用接入渝快办,丰富群众线上参与社区学院的渠道。建议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推广宣传,处理好线上、线下关系,真正增强社区纽带关系、感情联系,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关注文化服务、情绪疏导、便民服务等群众所需,建设有温度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经验值得全市推广,期待与两江新区、重庆日报等单位共同总结社区学院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居民兴趣小组应用,助力社区学院建设。


两江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部长、社会工作部部长杨稀淋表示,社区学院以兴趣小组的小切口解决了基层自治的大问题,嵌入式解决基层的政治引领、基层治理、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等需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一项探索创新的工作,下一步建议要精准摸清群众的兴趣需求、打通师资的供给端、做优服务端、数字赋能科学管理,让群众的兴趣爱好都能在社区学院精准的匹配,培养更多师资力量,以规范的制度推动社区学院安全运行,将社区学院建设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的平台,“民呼我为”在社区学院可以快速响应。


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介绍,两江新区以社区兴趣小组组建为小切口,以社区学院建设为开放式共享式阵地和机制,以居民兴趣小组服务一件事为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人的精神文化等需求,探索家门口的宣传文化改革,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和精神家园。目前新区社区学院已形成体育、文化、艺术、科技、其他等五大类的“兴趣小组”近1000个,归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广场、园区企业空闲场所等资源600余处,以群众自发推荐组织的形式发掘师资750名,开展居民兴趣活动近1万场,吸引25万人次线下参与,正持续推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供给能力跃升、基层思想政治引领能力显著提升,已建设成为两江新区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


“超大城市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事项满、负荷重,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落实。”重庆警察学院副院长周振超表示,推进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同时扎实推进党建统领,推进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社区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促进治理体系全覆盖,治理要素全参与,使个别治理主体在基层治理中形成合力。并积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辉认为,社区学院激发了个体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动力,是个体参与到群体,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是个体不断的深入社会的过程。通过社区学院,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全社会个体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文化建设。在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社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文化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要以社区的需求、居民的需求为着力点进行精准的匹配,同时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以购买市场化的服务来满足更多居民的需求,有利于社区学院更好发展,不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曾润喜表示,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在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模式上实现了“四个打破”,即打破了场地、师资的资源分散问题,将闲置的资源盘活并进行资源的匹配,有效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打破了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依据居民兴趣精准的匹配让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化解供需错位的问题;打破了群众的信息地位,让活动信息公开透明,抹平了信息落差,居民能高效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打破了地域限制跟时空限制,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广泛惠及群众。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王斌建议,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深挖和厚培实践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理论创新成果,同时规范社区学院的组织架构、职责体系,提高管理力、执行力和服务力等体系化能力,形成标志性成果、建立共享机制,打造为全国基层治理品牌。


“两江新区以社区学院赋能基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两江新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处副处长张永恒表示,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当中,以文化政治建设带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探索,形成了一体化推动党的基层治理工作平台建设、群众精神文化家园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创新的“社区学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社区学院更好让文艺为大众服务,让文艺工作者更有归属感。”两江新区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名誉主席杨矿表示,社区学院为热爱文艺的居民、上班族、学生等不同群体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我们联合会参与了社区学院文化板块相关的工作,让艺术为大众服务的同时,不少艺术家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也更加地参与和融入社区文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许嘉馨表示,两江新区社区学院建设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正作为该校推进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媒体深度融合和社会治理创新”重点案例进行研究和提炼。社区学院解决了“治理如何找到人”“数字化融合”“媒体如何链接多元治理”等关键问题,不但将居民重新聚合在一起,重建了情感连接、让居民找到了归属感,社区成为了共同体,成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抓手之一,同时,以数字化资源调配提供精准服务,并积累海量真实数据,并传送到社会治理中。其中以媒体作为桥梁链接多元治理主体,真正为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摄影:汪彦彤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宋丹蕾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信息资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