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跑者练步频/成熟跑者练步幅:提升步幅的关键训练

健康   2024-11-07 16:21   江苏  


点击☝ 蓝字 ,关注慧跑

前言

本文约5300多字,读完约15分钟,包含了45张提升步幅的训练gif。


编者语:“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跑姿文章,主要针对的是精英跑者,有实验论证、有数据对比分析、有针对步幅训练的大量训练动图。


如果你对提升步幅&改善跑姿有需求请耐心读完,只需3元就能解锁。您还可以免费赠送1位好友阅读本文。


为什么设置付费文章?

我们不指望这带来多少收益,但是付费你才会更走心阅读本文发挥这篇文章应有的价值。


好的跑姿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能量利用效率最大化和能量节省化;
另一方面则是减少跑步时人体受到的冲击力,从而预防伤痛发生。


跑姿话题中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一个是步频,一个是步幅,是大众最容易理解的跑姿指标。


我们通常建议初中级跑者应当重视步频,并且努力将步频加快到170-180步/分,而对于成熟跑者(高阶及精英跑者),则要在保持步频180-190步/分的情况下,努力增加步幅,这对于提高跑步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讨论步频的文章较多,而对于步幅这个指标讲解的不多。


跑姿的两大基本作用

今天就来透彻讲解
成熟跑者如何进行步幅训练


步频与步幅

此消彼长关系


步频是指走路或者跑步时,每分钟脚落地的次数.

例如:在1分钟内,左右脚共踏出150步,那么你的步频就是150次/分钟,如果左右脚共踏出180步,那么步频就是180次/分钟。


 

步幅则是指相邻两步的距离,也就是步与步之间的距离,步频乘以步幅就等于速度,换句话说,速度是由步频和步幅共同决定的。


在相同速度下,可以采用慢步频大步幅,也可以采用快步频小步幅。在加快速度的过程中,可以步频不变加快步幅,或者步幅不变加快步频,亦或是步频和步幅同时增加。


 


不同水平大众跑者步频步幅以及相关指标有不有差别呢?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戴剑松副教授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


《无伤跑法》作者∣该研究负责人南京体育学院戴剑松副教授


本文纯干货,描述详细,对研究细节过程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文末如何训练步幅。 


更详尽的内容推荐阅读荣获第九届中国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无伤跑法》



这项研究是如何做的?


首先,戴老师团队从南京本地跑团南京悦跑S战队、莱斯跑团等招募了一批不同水平跑者,包括:
● 16名高级跑者(男性8名,女性8名,男性跑者全马平均完赛成绩为252,女性跑者全马平均完赛成绩为324);

● 19名中级跑者(男性17名,女性2名,男性跑者全马平均完赛成绩为339,两名女性跑者全马平均完赛成绩为341);

● 23名初级跑者(男性12名,女性11名)。


中高级组跑者

 

实验测试在南京体育学院步态实验室进行,本研究采用价值120万的美国产Bertec力台跑步机、价值100万的瑞典产Qualisys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进行跑姿分析,可以精确测量人体在跑步的动力学、运动学参数以及时空参数,是测量跑步技术的金标准方法。


南京体育学院步态实验室

 

所有志愿者完成了10个速度的测试,也即测试了800、730、700、630、600、530、500、430、400、330共计 10个配速下的跑姿,每个速度测试大约15-20秒左右。


后期处理分析时,截取受试者各速度下稳态跑姿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都是在适应跑步机运动后进行的测试,确保跑姿尽可能自然。


一名跑者在进行测试

 


大众跑者

步频/步幅/触地时间/腾空时间等跑姿

基础特征如何?


从表1和图1可见,随着速度加快,步频从800配速时的170步/分到330配速时的超过200步/分,速度越快,相对步频越快。


但经过统计检验,10个速度下,不同水平跑者间步频并无统计学差异,可见单单步频并不能区分是高级跑者还是小白跑者。


表1 大众跑者步频特征(步/分)


图1 大众跑者步频特征(步/分)


从表2、图2可见,同样随着速度加快,步幅也逐渐加大,也就是说在大众跑者在速度不是特别快的情况,随着速度加快步频步幅都会有所增加。


经过统计检验,各个速度下,不同水平跑者步幅并无统计学差异。


 

虽然不同水平跑者同一速度下步幅并无差异,并不代表实际步幅也没有差异,因为本研究步幅是来自于推算(速度除以步频),而不是来自于真实步幅测量。


道理很简单,跑者是在测力台跑步上原地跑步,由于每次着地点位置都近乎相同,所以真实步幅基本上为零,所以本研究的步幅指标仅供参考,而反映步幅的另一指标——腾空时间也许更有意义。


也许会有跑者会问,既然是在跑步机上跑步,是不是跟真实跑步,步态上存在差异,的确有研究发现,在跑步机上运动与真实路面上运动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是相对的。


并不说高级跑者在跑步机上跑成初级跑者的跑姿,也不是说初级跑者在跑步机上跑成高级跑者的跑姿,这种差异是系统性误差,对于我们对比不同水平大众跑者跑姿并不产生实质影响,因此,本研究仍然是可信的。


表2 大众跑者步幅特征(米)

 

图2 大众跑者步幅特征(米)


由于我们通常认为步幅与身高有关,个子高步幅大,个子小步幅小,所以我们采用步幅/身高这个比值对步幅进行标准化,这样就能消除身材对于步幅的影响。


从表3、图3可见,高级跑者在速度相对比较快的情况下(配速600以内),步幅/身高比值优于其他水平跑者,特别是600和300配速下,说明高级跑者总体呈现步幅特征优于其他水平跑者的趋势。


表3 大众跑者步幅/身高比值特征

*表示该速度下,不同水平跑者步幅/身高比值存在显著差异


图3 大众跑者步幅/身高比值特征

 

触地时间是反映跑步效率的重要指标,一定的触地时间是获取缓冲和蹬伸发力的重要阶段,但触地时间过长则会降低跑步效率。


从表4、图4可见,随着速度加快,普遍触地时间缩短,但不同水平跑者触地时间经过统计学检验,并无统计学差异。


表4 大众跑者触地时间特征(毫秒)

 

图4 大众跑者触地时间特征(毫秒)

 

比较有意思的腾空时间这个指标,由慢速到中速时,腾空时间明显延长,这跟步幅增加有关,但是当速度达到500以内时,腾空时间就几乎不再进一步增加,高级跑者在速度600以内,腾空时间显著大于初级跑者。


 

腾空时间延长也就意味着滞空时间的延长,这代表要么步幅增加(类似抛物线运动),要么意味着腾空高度增加(类似垂直纵跳运动),通过对腾空高度的分析,不同水平跑者腾空高度并无统计学差异,由此推测高级跑者在速度较快时,步幅显著高于初中级跑者。


读者也许会疑问前文不是说不同水平大众跑者步幅没有差异吗?

这会怎么又说有差异了呢?


本研究所的步幅是来自于推算并非真实测量结果,而腾空时间是来自于真实测量结果,此时用腾空时间代表步幅更加可信,腾空时间越大,自然说明步幅越大。


表5 大众跑者腾空时间特征(毫秒) 

*表示该速度下,不同水平跑者腾空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图5 大众跑者腾空时间特征(毫秒)

 

触地腾空比值是评价跑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触地时间越短,腾空时间越长,比值相对越小,则说明跑者效率越高,因为腾空时间才是获得步幅的关键时期,提示高级跑者在跑步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初中级跑者,他们跑步时步幅更大,跑姿更流畅舒展。


表6 大众跑者触地腾空比值

*表示该速度下,不同水平跑者触地/腾空比值存在显著差异


图6 大众跑者触地腾空比值


综上所述,不同水平跑者步频以及触地时长差异不大,但高级跑者在步幅、腾空时间、触地腾空比值等方面要更优于初中级跑者。


也说明当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比如500以内,高级跑者更明显体现出步幅较大的优势,由此也证实了高级跑者的确在步幅方面更有优势这一假设。


想要提升配速

增加步幅必不可少


我们常常强调,大众跑者要关注步频,在同等速度下,步频慢就意味着步幅大,而步幅大往往意味着腾空高度就会变大。


这样一方面导致花费更多力气在克服重力垂直做功方面,而不是水平前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着地时受到更大的冲击力,因此大众跑者要努力让步频达到170-180步/分。


 

当然,这样的观点是有一定适用条件的,在中低速比如600以外,强调快步频小步幅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但是当速度加快到500以内的时候,一味强调步频而不去发展步幅,就显得效率不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步频越来越快的时候,就变成小碎步跑步,这样一方面意味着肌肉频繁的收缩舒张,增加了能耗,一方面会导致后蹬不充分就进入了下一次着地,也即后蹬力量没有发挥完就结束了,白白浪费了力气,从而降低了跑步效率。


所以在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一味再强调快步频小步幅就不如在保持步频的情况下,增加步幅,或者同时增加步频和步幅效率高。


 

中外优秀耐力跑运动员如格布雷西拉西耶用仅仅1.65米不到的身高,就能实现超过1.8米以上的步幅,基普乔格在马拉松比赛时的步频为186步/分,但其步幅可以达到1.86米以上,是其身高1.67米的1.11倍。即便是高步频选手如中国马拉松常青树董国建在2022年10月9日芝加哥马拉松跑出2小时08分53秒,他的步频是201,步幅也达到了1.64米。


所以对于成熟跑者来说,特别是全马目标3小时以内的跑者来说,在保持足够步频(180~190步/分)的情况下,增加步幅就显得很重要。


格布雷西拉西耶


怎样才能

有效提升步幅?


提升步幅并不是跑者想象的那样跨大步就实现了,首先对于慢速跑步,比如配速600以外,就没有必要增加步幅,因为在慢速跑步本身就不需要步幅。


如果在慢速时刻意强调步幅,那么就变成跳着跑,慢速跑步还是应当强调快步频小步幅更合理。而速度在530-500以内,那么建议跑者要训练自己的步幅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训练步幅呢?

训练步幅一共有四个关键点


训练步幅的四个关键点

 

1、训练身体适度前倾能力


跑步时身体前倾并不是所谓利用重力,跑步是克服重力的运动,身体适度前倾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个:

第一、减少风阻,身体前倾可以减少迎风面,达到减少风阻的目的;

第二、身体前倾可以获得生物力学优势,更有效地蹬地发力。


如果身体是直立的,下肢要产生推动人体向前的动力,势必要加强腿的后蹬,否则就变成垂直向下发力,这样人就变成往上跳而不是往前跑,而通过身体前倾,下肢配合后蹬,就可以产生往前的动力。


 

从力学上分析,根据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蹬地发力时,地面给予人体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


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水平分力越大,垂直分力越小,人体往前的动力就越大,重心起伏就越小,而通过身体前倾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才是身体前倾的真正意义所在。


 

2、改善髋部灵活性


如果没有良好的髋关节灵活性,那么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送髋抬腿技术以及后蹬技术。


大部分跑者都是伏案职业人群,久坐所形成的姿态异常很容易导致跑者屈髋的髂腰肌比较紧张,髋打不开就会表现为坐着跑。此外身体后侧链紧张也会使得抬腿不充分。


 

3、加强小腿提拉折叠才能更好地形成送髋抬腿


如果你认为加强屈髋肌就能形成步幅,显然你把问题想简单了,如果小腿拖在地上,没有一定程度地向大腿折叠,你的送髋摆腿就是“锄头锄地”,尚未真正掌握精髓。


合理的小腿折叠技术,大大缩小了大腿向前转动半径,转动半径的减小使转动惯量随之减小。


根据转动定律关系,转动惯量的减小,增大了大腿绕髋关节转动的角加速度,角加速度的增大,使摆动腿的角速度得到提高,这样就能形成真正良好的抬腿送髋技术。


可见,良好的步幅技术要以小腿折叠作为前提,而要小腿充分折叠加强大腿后群力量是必须的。


小腿折叠才能更有效地送髋抬腿增加步幅


4、加强大腿前摆后蹬能力


形成良好的步幅,你当然需要有很好的力量,特别是大腿前摆与后蹬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很好的屈髋和伸髋能力,增加步幅更多是快速跑步所需要的能力,那么跑得快就不仅仅是耐力好,跑步专项力量也要好。


所以高水平跑者虽然看上去瘦,那是因为他们身体脂肪含量较低,但其实他们都是精瘦,肌肉线条同样很好。


这就是跑步专项力量的体现,没有足够的屈髋(髂腰肌)和伸髋(臀大肌)力量,那么就无法足够大的步幅。


 

提升步幅的训练


1、改善髋部灵活性的训练 


2、改善大腿前摆能力(屈髋肌)的训练


慧跑
轻如羽,跑无伤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