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线旁 留下我的青葱岁月

美体   2024-11-21 21:33   陕西  


文/康宇涛

图/网络


在关中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陇海线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穿越了无数的村庄和田野。兴平市赵村镇西温阳坊,这个宁静的村落,就坐落在陇海线的一侧,见证了铁路的变迁,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村庄的南边,是那片约 50 亩的积水濠。春日里,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岸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宛如绿丝绦般轻盈。陇海线从这片积水濠中划过,将其一分为二。单轨的铁路,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钢轨上那众多的接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上世纪 70 年代初,蒸汽机头喷吐着滚滚浓烟,拉着长长的列车,在这片土地上呼啸而过。每当黎明前的黑暗中传来那一声气笛长鸣,整个村庄便从睡梦中缓缓苏醒。火车的轰鸣声,伴随着高负荷货车通过时,窗玻璃哐当哐当的响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独特乐章。


在这样的清晨,村里的小朋友们总是被唤醒。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抹一把脸,便成群结队地踏上上学的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充满朝气的脸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那时,每逢星期天,总有七八个小玩伴相约来到积水濠边。他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列车在水中扭曲的影子,那奇异的形状让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有的则在铁路边寻找着八号铁丝,小心翼翼地塞在钢轨的接合部,然后满心期待地等待着火车经过将其压到,只为了能打造一把心爱的小刀。在路基两边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时常会遭到火车司机排出的废水袭击,被溅得一身湿漉,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热情。


在那个燃煤紧张的年代,孩子们还会拿着小耙子,在石子的空隙中仔细地扫着煤渣。这些煤渣带回家,可以打成煤饼用来生炉子,为家里节省一些开支。他们小小的身影在铁路边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春天,是西温阳坊最美丽的季节。铁路两边的洋槐树绽放出洁白如雪的花朵,一串串、一簇簇,挂满了枝头。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花香。孩子们会爬上树,折下洋槐花的枝条,带回去拌麦饭。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洋槐花被火车头冒烟污染过,只是单纯地享受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摘洋槐花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在西温阳坊村,有一位名叫康长德的老哥,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村里流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列拉着换防士兵的列车正疾驰而过。康长德老哥光着膀子,肩扛着 200 多斤的短钢轨,在铁路边激动地高呼:“解放军万岁!”他那洪亮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充满了对人民子弟兵的敬爱之情。车上的一名士兵被他的热情所感动,扔下了一双大头军用鞋。这个小小的举动,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铁路与村庄的交汇处,每个道口都立着一个倒三角的牌子,上面写着“一站二看三通过”。记得当时在马嵬坡车站东的大通坊路口,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刚上道口便突然抛锚,而此时,一列火车正急速驶来,距离太近,刹车只会导致列车侧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火车司机急中生智,加大马力利用惯性原理,成功地躲过了这场可能的重大事故。最终,这位司机因其机智勇敢而立功受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发展,蒸汽机头逐渐被燃油机所取代,而后又换成了更为先进的电力机车。单轨变成了双轨,铁路经过多次提速,如今已成为了封闭式管理。每个道口都修建了地下通道,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如今的陇海线西温阳坊段,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现代化的列车飞驰而过,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而那些曾经的记忆,如同珍贵的宝藏,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当年的那些小玩伴们再次相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们望着眼前的铁路,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曾经的稚气少年,如今已步入中年,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份对故乡的热爱和对铁路的深情,却从未改变。


“看,这铁路变得多好啊!”其中一人说道。


“是啊,咱们小时候哪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变化。”另一个人应和着。


他们沿着铁路漫步,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远处,一列高速列车呼啸而过,带着希望和梦想驶向远方。


陇海线西温阳坊段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奋斗、关于成长、关于变迁的历史。它见证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也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它将继续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康宇涛


渭水之北马嵬驿民俗村之南有我的家乡;新浪、头条发点感慨;做慈善、做公益,传递正能量的路上,愿和朋友们一起前行。




风尚兴平V
本地视角、清新风格。从2014年9月创立至今,风尚兴平以传递实用时尚资讯、贴心生活讯息为己任,立志做最懂兴平的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