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马镇:谱好盘活资源“四部曲”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旅行   2024-09-16 16:35   云南  

“半年雨水半年霜,苦荞粑粑苤菜汤。”流传着的歌谣是昔马镇多年来降水量大、自然环境恶劣的真实反映,也因此造成了昔马镇土地资源丰富但收益不高,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资源闲置的局面。为了强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增加群众收入,昔马镇结合实际情况,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等方式为突破点,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激活“沉睡土地”新能效

向低效土地要效益


昔马镇对辖区内的因外出务工、经济效益低、难以耕种及其他原因而闲置的低效用地开展“地毯式”摸排,摸清“沉睡土地”存量、权属和撂荒原因等情况,为盘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根据闲置低效用地的不同情况,做到“一地一招”“一企一策”精准施策。结合当地实际,在现有耕地上推行生态轮作,5月至11月种植水稻及其他粮食产物,其余时段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制定种植时间表,促进产业发展用地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两不误。对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卷心菜、扁豆、西瓜等“反季节”作物,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真正把每一块田土都用好用活,努力做到四季无闲田和撂荒地。截至目前,已盘活闲置土地资源500余亩。

土地流转招“小商”

向经营主体要发展


释放“地”的资源,发挥“人”的优势,走好“商”的路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昔马镇地租便宜,变成了要素成本降低的优势。同时也造就了昔马群众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品格,成为了吸引种植企业入驻经营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模式盘活村民的零散耕地,引导村民托管给合作社等农业服务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在乡村资源与现代要素之间创新搭建精准匹配、优化配置的创新平台,有力推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源源不断进入昔马。目前已成立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个种植大户在昔马发展,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土地招租广告,已吸引多家农业公司前来咨询。来自浙江丽水的吴老板已经在昔马种植香菇三年多,解决本地就业30余人,他的种植基地成为了当地有口皆碑的好企业。吴老板已经把家安在了盈江,并准备让他儿子接班,继续在昔马扩大种植规模,招用更多的工人。


种植业“多点开花”

向特色产业要活力


多元化特色产业发展,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后生动力。昔马镇围绕自然禀赋、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调整产业结构,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在坚持“一乡一品”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种类”,向“多种类、多品种”、市场潜力大的多元化农业种植的方向发展。水苔、缸豆、扁豆、卷心菜、竹笋等一批产业作物不断释放效能,“多点发力”推动“全面开花”。打造千亩杜鹃花(当地人称洋伞花)花卉园旅游景点,预计在次年花期时迎来第一批游客,实现“文旅+”的产业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坚持“示范带动、适度发展”的原则,通过示范基地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培育三七、重楼、草血结等中药材,以及食用菌等产业,稳步扩大特色种植规模,让一个个种植产业在这片“沉睡”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丰收之花,结出致富之果。


“钟点工”变“香饽饽”

向“门口经济”要收入


昔马镇的田地间随处可见农事“钟点工”忙碌的身影,他们通过劳务经纪人与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保持联系,在家门口灵活就业,丰收季里还出现“一工难求”的景象。通过“流转聘用”利益联结发展模式和就近、固定、零散用工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优先租用辖区农户或集体的土地、厂房、器械等,优先吸纳辖区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农户种植基地里做工每天有100-150元的收入,有三轮车等运输工具的农民还可以拿得更多。部分种植户不仅长期招工,还传授种植技术,帮助群众促进收入和技能“双增长”,最终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800余名当地群众在念好自家“产业经”的同时,吃上了家门口的“劳务饭”,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在有效缓解“用工荒”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记者:颜秋 供稿:县人社局 赵孝宇

值班编辑:董佳月

审核:杨熹  罗仁严






美丽盈江
美丽盈江由盈江县融媒体中心主办,主要发布盈江新闻、生活资讯及盈江风土人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