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之轩·廉洁文化】微笑之莲:廉洁文化的温馨旅程

旅行   2024-09-12 19:47   云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家庭的活水源泉是家风,一个好的家风如同微风一般能够抚慰每一名家庭成员,让他们的内心有力量、有温暖、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沉淀中,“廉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牢牢地凝聚在每一位国人的内心之处,萦绕在每一个家庭环境之中。传承优良的家风,涵养清廉的文化是民族之传统,是内心之向往,是行动之所趋。

“清廉”二字易写不易做,“家风”二字易书不易行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的品质、高尚的道德。世人在发展过程中,无不摇旗呐喊“清廉”,但何为“清廉”,需要我们细细探究。“清廉”是光明磊落的人生态度,是大喊无功不受禄的壮志豪情,是踏破长安所有野花却不染一丝淤泥的高洁品格,是牺牲自己也要为国家奉献牺牲的人生壮举,更是在家庭传承过程中牢牢融入于人们骨血之中的信念与坚持。回溯历史、纵观今朝,有多少清廉之士为了国泰民安的盛世前仆后继,有多少清廉之士在自己的领域中奋力向前,勇担大任。清廉是我们走向新时代的动力源泉。

一生先忧后乐,千载廉俭家风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在他从政期间,为国为民,所提出的某些军事政治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得西线边防稳固了更长的时间。同时,范仲淹的相关意见也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的变革,为国家选拔了更多实用性的人才,为宋代学术的鼎盛奠定了基础。范仲淹所书写的《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诠释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思想。另外,范仲淹治家极严,亲自写定了《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来教育自家的子弟。他积极引导儿孙后代做人需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并教导族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后续范仲淹的族人谨遵祖训,不断完善家规家训的内容,主要包含子孙教育、婚丧嫁娶、礼义廉耻、产业管理等。在范氏家规的不断完善、持续传承下,使得范氏族人都保有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公正的持家原则,使得清廉之风能够萦绕家中、荡于胸怀。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志,可以共之天下

古往今来,有无数诫子训家的佳话引领着中华大地的家风,使得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有端正的思想观念、不断树立高尚的品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的《石灰吟》中所书写的语句,更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于谦于17岁时写成此诗,并将诗中的这两句话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于谦的思想观念以及他在人生中所恪守的规则,更多的是源于父亲的引导以及家风的影响。于谦的父亲于仁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追求的读书人,他认为官场上充斥着较多的污秽和不堪,但他自己是一位非常清廉的人士,很难与之同流合污。因此,于仁虽在民间有着君子之名,但在后续的发展期间始终没有踏上仕途,更多的是隐居乡间,将自己的才学传于儿子。于谦受到父亲正直、清廉人格的影响,使得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于谦在从政期间,清廉为官,恪守家风,丝毫没有受到官场贪腐之风的影响。同时,他自己不会做任何贪婪之事,也不会给他人贪污的机会。于谦从政期间,受到奸污之人的迫害,惨遭抄家,但当官员从于谦的家中抄没财产时,发现这位拯救了大明王朝的人物竟家徒四壁,极为贫寒,根本没有多余的财产以供抄没。最后,于谦得到了平反,而他廉洁的品行、高远的志向,也影响着无数人。

“莲花、傲梅、韧竹”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心中廉洁的代表,这些意象象征着高风亮节、正气凛然的高尚品格,在诗词中有极为明显的体现。清廉者成大器也,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断传扬的廉洁故事,告诫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将清廉铭记心中,树立优良的家风,涵养个人的品行,这样才能够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铸牢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对于清廉也有着极为深刻地认识。其一,“廉”是师德之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思想观念、外在言行对于孩子的个人行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家庭发展过程中,父母也应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恪守“清廉”,这样才能够守住初心、立德传道、以德树人、修身慎行,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其二,“廉”是教之根本。教育事业是系统性的事业,并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能够体现价值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岁月的蹉跎。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家长还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应树立廉洁的初心,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外在行为以及道德品质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清廉之风能够萦绕在孩子们的心间,清廉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欲治其国者,必齐其家

家庭乃幸福之港湾,清廉系幸福之源泉。家风家教是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亦是一个家庭最为珍贵的财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清廉的家风引领了无数人,正是因为清廉文化才让浩然正气存于心中,让优良品行不断传承,使得小家能够汇聚溪流,小溪能够汇聚成江河,由此推动国家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复兴。
供稿:盈江县第一小学 何艳芬
编辑:杨丽春  殷洪保

审核:罗仁严  杨晶晶






美丽盈江
美丽盈江由盈江县融媒体中心主办,主要发布盈江新闻、生活资讯及盈江风土人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