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公益集市在蓬莱公园举行。现场,从理发到量血压,从推拿按摩到口腔义诊,再到交通安全宣传……现场的便民服务摊位为群众“量身”送上多元化志愿服务,实现居民需求和便民服务的“双向奔赴”,赢得了广泛好评。
其实,这只是新塍镇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精神,早已在新塍蔚然成风。
而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支撑。近年来,新塍镇以建设红色志愿小镇为抓手,打造“塍益580”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坚持六项举措、健全六大体系”形成覆盖广、立体式、多元型的志愿服务格局。截至目前,新塍镇连续举办七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落地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77个;培育志愿服务队伍140余支,志愿者1.32万余人,志愿服务工作也发展成为全镇共同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善作善为
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王大爷一个人住,汤阿姨身体不太好,张阿伯也得去看看……”社区里需要上门走访的老人情况,来自秀洲区人民医院的郁雷都熟记于心。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汤阿姨家住秀水社区。初次服务时,汤阿姨非常排斥,认为郁雷是骗子,但郁雷还是耐心地帮她调整用药、控制饮食,逐渐地,汤阿姨对她赞不绝口,常常盼着她的到来,甚至把她当成了家人。“这些老人和我的爷爷奶奶年龄差不多,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去一点温暖,我觉得特别欣慰。”在她看来,大家的需求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在新塍镇,时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用点点滴滴的爱,温暖着这座小镇:退役军人沈培荣,每周的志愿活动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新居民谢海艳,带领新居民志愿者融入新塍、就业创业;独居老人陈法观,主动加入“爱心陪聊团”,为其他独居老人送上关怀……“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在新塍镇,这早已不是一句标语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行动。
除了这些优秀的志愿者,新塍镇还涌现出一支支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秀水社区的由秀洲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组建的阳光天使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免费提供上门健康服务;凤舞社区的金扳手服务队,由11名持维修证的退休居民组成,义务帮助社区居民进行水电、管道维修;秀洲区人民医院的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则将健康直通车“开”到新塍每个角落,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志愿服务载体,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延伸,服务特色更加明显,把志愿精神传递到新塍镇各个角落。截至目前,新塍镇已经组建虹之韵、老班长、蓝马甲、金扳手、塍丝带、红枫叶等56支品牌服务队。
健全机制
将志愿服务纵深推进
志愿者的奉献,不是一次热心、不是一时热闹。自提出打造红色志愿小镇以来,新塍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不管是元宵民俗文化节,还是“学雷锋日”,抑或细化到每月每天每时,志愿服务成为新塍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志愿活动引领全民参与公益活动已成常态,常年在传播文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将志愿服务向纵深推进?答案为:“志”在制度化。近年来,新塍镇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创建全国文明镇的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常态化运行机制,志愿活动也丰富多彩、志愿品牌越来越多。
为了健全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机制,新塍镇还建立以专项财政保障为主,社区发展基金会、社会慈善力量为辅的资金可持续保障系统。健全志愿服务需求对接、时间银行管理、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激励以及志愿项目化管理、安全管理等8项工作机制,每年为志愿者购买团体险,开展安全预防培训,研发《社区志愿服务与管理》实务手册,为志愿服务参与、融入基层治理提供参考样本。
在建立志愿服务阵地方面,新塍镇全面建成红色志愿基地、红色志愿广场、红色志愿中心、红色志愿驿站、红色志愿服务点等红色志愿服务平台,并在24个村、4个社区全部建立志愿服务站,形成了“1+28+N”(1个志愿服务总站、28个志愿服务分站、N个志愿服务点)的志愿服务阵地模式。每月25日为“志愿服务日”,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利用红色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就学就医、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搭建好平台之外,有人唱好戏才是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新塍镇进一步拓宽志愿者招募、注册渠道,鼓励党员群众到志愿服务基地或所属党组织报名注册,并由新塍镇志愿服务总站统一管理。在完成登记后,依托志愿者培训机制,所有志愿者会接受志愿者培训学院的培训,借此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在全镇范围内锻造一支强劲的志愿服务铁军。
探索志愿服务“解民忧”
激活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更加深刻。志愿服务早已超出“做好事”的字面意思,而是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处,在纠纷化解、扶贫助弱、共建共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我们通过设置志愿服务结对项目,明确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对贫困家庭、失独家庭、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定期开展结对服务。”新塍·全国社区治理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以结对的方式,采取“一助一”帮扶的形式,通过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送健康等形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初以来,新塍镇建立了“民情气象站”“社区观察站”等直报点,招募社区退休老干部、社区矛盾调解能人、志愿服务队骨干、社会组织骨干、楼道长、网格员等60余人组成观察团,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试用聘任等。“让观察员通过与居民日常接触、入户走访,全面推进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建议,将收集的民情民意汇报至观察站,由社工站作为指导,梳理涉及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可行性初评产生议题。同时建立观察员建议发现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激励制度等。”该负责人介绍道。
与此同时,新塍镇还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驻辖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社区协商机制,依托村(居)民之家、党员会客厅、社区议事角等协商共治空间,创立“开放空间+罗伯特议事规则”相结合的“第三方评判”议事协商规则。各领域、多部门联动开展联席协商研判议题,通过金点子、洋方子、土法子,短时间高效率解决社区常见的15类疑难问题,形成了“恳谈茶吧”“民情合议亭”“动迁圆桌会议”等社区民主恳谈形式。
此外,将可落地的议题策划为服务项目,新塍镇以社区“五社联动联合会”为中枢,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优势要素,联合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力量,以项目为载体组织群众参与服务。组织居民轮班轮值参与巡查、结对照顾等常态化服务,形成“微治理”闭环,营造“小区事务有人管、社区服务大家做”的氛围。
来源: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