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酿豆腐到长乐烧,客家人到底有多会“酿”?
文化
2025-02-06 08:04
广东
这大抵是梅州人饭桌上最日常不过的搭配之一。
刚端上桌的酿豆腐还在砂锅中里滋滋冒着热气,豆腐块连同着热汤汁颤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将一瓶长乐烧捧起,透明的酒液倾泻入醒酒杯中,泛起细密的酒花,空气中隐隐散发出一缕米香。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客家饮食,用“酿”字或许最准确不过了。从用大米精心酿制而成的长乐烧,到富有巧思的酿豆腐,一饮一食之间,道尽客家至味。在广州的一家客家菜馆,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正在和友人复刻这一经典场景,探索“酿”的精粹。初到岭南地,如果想要一次品尝到客家菜的精髓,酿豆腐与长乐烧绝对是个不会出错的搭配。“蒸酒、酿豆腐,冇(矛)人敢称师傅。”这是一句在客家地区耳熟能详的谚语,意思是指,酿酒和做豆腐这两门手艺,即使是技术再高超、经验再丰富的人,也不敢妄称是师傅。一句话充分彰显出酒和豆腐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酿豆腐是每个客家人心照不宣的暗语。两个异乡人甫一见面,倘若哪一方说起“酿豆腐”,同乡的情谊便会在顷刻间燃起。清代嘉应州有句谚语:“长乐酿豆腐,平远石铺路,兴宁中意胡椒煲猪肚,程乡人爱白衫套乌裤”。长乐酿豆腐的“长乐”即五华长乐,足以体现五华酿豆腐之闻名。(图/pixabay)
一块正宗的酿豆腐,入口先是小火煎出的黄豆焦香,而后是豆腐内里的细嫩柔滑,嫩得像水,却又不是水。紧接着才是咸香可口的猪肉馅,在豆腐的铺垫下,猪肉馅咸香浓郁而不显得油腻。长乐烧更是梅州客家人尤为珍贵的乡愁。长乐烧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之设置。早于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一滴沾唇满口香,三杯入腹浑身泰”的美誉。在不少客家人的记忆里,长乐烧是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品尝的佳酿。作为客家人的当家酒,长乐烧蜜香幽雅、绵甜醇厚中带着些凛冽,恰似客家人温软气质背后的风骨。“酒不压菜味,菜不抢酒香”,判断一支酒是否能与一道菜搭配,往往需要遵循这样一条定律。酿豆腐与长乐烧的搭配亦是如此。“酒的棉柔巧妙地将酿豆腐馅料稍显浓郁的味道进行了柔化,各种食材的鲜香与酒交融,变得更加轻盈、细腻。原本鲜明的口感,在酒的加持下变得更圆润,更有层次。”彭洪夹起一块酿豆腐送入口中,紧接着喝下一口长乐玉液,回味片刻后,不禁点评道。客家人尤其喜欢酿菜。酿菜的种类繁多,几乎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都能拿来酿。比如酿豆腐、酿苦瓜、酿茄子、酿菜椒、酿腐卷、酿鸡春(鸡蛋)等。其中最有名气、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酿豆腐。在历史记载的数次“衣冠南渡”中,从西晋到宋末,中原地带战火连绵,大批汉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举族南徙,其中就包括了客家先民。这些客家先民定居在山林茂密的赣闽粤一带。身居岭南,客家人从饮食到语言都延续着来自故土的特征。有一种观点认为,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南方小麦稀少,更别提有足够的面粉可以用来包饺子。于是客家人因地制宜,用豆腐当作面皮,将肉馅儿镶嵌到豆腐当中,蒸熟而食。后来,客家人又在酿豆腐的基础上创新出酿苦瓜、酿茄子等特色菜肴。酿豆腐的制作,绝不只是豆腐和猪肉的简单镶嵌,从选材到烹饪,都有特殊要领。猪肉最好是当日新鲜的五花肉,配上香菇、蒜粒等剁成肉馅。手工剁成的肉馅最是上乘,若是用机器绞总是失了灵魂。在不少客家人孩童时的记忆里,总有许多个早上,是从砧板剁肉的“咚咚”声中醒来的。客家地区多山泉,当地人善于利用山泉水做豆腐,做出来的豆腐之细腻润滑,是其他地区的豆腐所不能比的。(图/pixabay)
五华酿豆腐更偏好选用石膏豆腐,相比卤水豆腐,石膏豆腐吃起来的口感更细嫩光滑。不过比起卤水豆腐绵纫,石膏豆腐更易碎,因此也尤其考验厨师“酿”的本领。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豆腐用手轻轻托起,先用筷子在豆腐中间划开一个小十字,再夹起丸子大小的一团肉,塞入小十字中。“拿豆腐的手,一定要是半握的状态,轻轻托着豆腐。”一位75后的客家人欧女士介绍道。酿好的豆腐放入锅中熟炸,再转入砂锅煲片刻即可上桌。1918年,孙中山曾到广东梅州松口视察。欢迎孙中山的人们,恭请他到松口一间酒楼里参加宴会。桌上的一道酿豆腐,孙中山没见过,吃了一块,并问是什么菜。有客家乡绅忙用客家话回答:“这是羊打虎,可以绑饭,又可以绑酒。”孙中山听后不解其意,拿着筷子沉思了一会儿问:“羊怎能打老虎呢?酒、饭怎么绑法呢?”随行的人告诉他,所谓“绑酒、绑饭”是“下酒、下饭”的意思,即酿豆腐,可下饭,又可下酒。孙中山听后哈哈大笑。生长于多山地带的客家人,最懂如何将自然的恩赐变为人间的绝味。他们用“酿”的本领,将天然食材的美味发挥到极致。不仅在酿菜上手艺超群,客家人在酿酒上亦是好手。除了制作细嫩幼滑的酿豆腐,客家人凭借当地天然的甘泉与南方常见的稻米,酿造出无与伦比的南粤名酒——长乐烧。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之设置,长乐烧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一滴沾唇满口香,三杯入腹浑身泰”的美誉。清道光二十五年《长乐县志》有记载︰“县属出产烧酒甚多,长乐烧著称,岐岭为最佳。”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长乐烧具有“蜜香幽雅,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格,素有“南国佳酿”的美称。长乐烧绵甜而醇厚的米香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图/pexels)
与多数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白酒不同,坐落于粤东名山玳瑁山下,长乐烧以优质稻米为主要原料,采用自制特种饼曲为糖化发酵剂、汲取玳瑁山穿石而出之甘泉精制而成。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锋向《消费者报道》记者介绍,长乐烧酿造自制酒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采用了30多种草药秘制得来。客家人将北方饮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酿”菜,与此同时,客家人也将北方的酿酒文化带到了岭南。彭洪告诉记者,客家人南迁,将以大米为主要酿造原料的黄酒一同带过来,形成了客家娘酒的饮食传统。后来随着蒸馏技术的出现,又有了米酒的诞生。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如今,客家人的足迹已经遍布海内外,以酿豆腐为代表的客家菜也闻名于各地。长乐烧,作为“客家人的仙酒”,则是客家人挥之不去的乡愁。酒香也怕巷子深。以长乐烧为代表的粤酒,如何因地制宜,在植根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品牌年轻化的道路,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彭洪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分析,米香型白酒本就口感绵甜,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客家酒要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首先要从“看得到”的视觉层面入手,从外观设计上加以创新;其次,要探索传统酒文化与年轻文化相融合的路径;此外,积极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在年轻人更加频繁接触到的场景去营销。享誉南粤数百年的米香美酒,正致力于在时代的长流中书写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