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结束后的第一天,打工人的精神状态,往往能从衣服上看出来。
过年时,大家穿得有多讲究,返工时就有多随意。“回家一趟,大衣、羽绒服、西装齐上阵,走亲访友见长辈,穿搭主打一个体面。” 但开工后,大家默契地换上了最省心的冬装,“扛风、耐造、不心疼” 成了唯一的标准。
于是,这届打工人发现,“十元棉服”才是过完年最适合自己的战袍。
所谓“十元棉服”,并不是指它真的是十块钱,而是那些价格亲民、用聚酯纤维做的棉服,价格大概在几十块到一百元。尽管它看起来不奢华,面料的透气性也差了些,但对打工人来说,它堪称是万能的工作搭子。
一提到聚酯纤维棉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塑料做的”。殊不知这种材质,和摇粒绒一样,是专为打工人而生的。
“聚酯纤维最大优点是耐磨、防风、不容易褶皱,所以穿着聚酯纤维棉服,无论是在地铁里被挤成压缩饼干,还是骑共享单车迎着冷风狂飙,都不在话下。”
有人买了棉服、羽绒服和摇粒绒,得出聚酯纤维棉服最暖和的结论
聚酯纤维棉服最初刚流行时,还被人质疑过“这种棉服里连棉都没有,听起来就很不靠谱”。实际上,根据相关行业标准,棉服并不一定要含有棉的成分,重点在于它的填充材料是否具备一定的保暖性。
“其实很多大品牌的棉服,也都是聚酯纤维填充。比如某些运动品牌,推出的棉服都号称‘科技革新’,用中空纤维提升保暖性。说到底,不过是换个名字加点噱头,最后美美卖你大几百。还不如一步到位,拼夕夕几十块拿下一件聚酯纤维棉服,实惠又不心疼。”
打工人最初穿聚酯纤维棉服时,总觉得自己有点寒酸,像是从“都市精致过冬”降级到了“生存保暖模式”。甚至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脱下来,生怕被人一眼识破不是正规品牌。
但后来穿习惯了,便会发现它虽然没那么高级,但远比动辄上千的羽绒服更加抗造实用。“大家对它的期待本就不高,穿坏了随时能换新,甚至舍得一次性集齐七八种不同颜色轮流搭配,反倒是能穿出更多花样,随时随地都能孔雀开屏。”
过去,冬天购置衣服,都是许多人的年度大事。“一到11月,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哪家羽绒服性价比最高’,或是‘买大鹅还是国牌?’的求助帖。大家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生怕踩坑。”
可今年,风向突然变了。没人再纠结充绒量、含绒率,也没人研究鹅绒和鸭绒的区别,“十元棉服”横空出世,成了打工人的新宠。
(图/社交平台截图)
北漂7年的阿泽,几年前还是羽绒服的忠实信徒。北京的寒风让他一度觉得,“冬天能不能活下来,取决于羽绒服的克重”。
可现实是,羽绒服需要你精心伺候,才能多撑过几个冬天。“不仅每个冬天都要送去干洗,穿久了羽绒还会失去蓬松度。喝咖啡时一洒就留印,稍微刮蹭一下,搞不好就会直接漏绒报废。”
去年冬天,他干脆买了件五十块的聚酯纤维棉服,结果发现不仅保暖,还特别耐造。“午休趴桌上睡一觉,起来拍拍就能恢复原状,不留任何褶皱;冬天赶地铁被门夹了两次,还是完好无损;下班去路边摊撸串,油烟味黏在衣服上,回家直接丢洗衣机里就完事。”
对打工人而言,冬天的衣服,既不是身份象征,也不是消费投资,其实只是个季节性的消耗品。
今年35岁的王哥,一直是聚酯纤维棉服的忠实信徒。
几年前他就放弃了羽绒服,每年冬天随手买一件棉服扛过寒冷季节,春天一到就毫无负担地丢进废旧衣物回收箱。
(图/社交平台截图)
他不仅把棉服当作御寒工具,还当成万能装备。“露营时它可以铺在地上当垫子。坐绿皮火车回家时,脱下来就是临时棉被。没必要担心衣服会被造坏,它就像保温杯里的枸杞,用完了再换新的就好。”
如今,聚酯纤维棉服已经从将就过冬的权宜之计,变成了打工人统一的冬季制服。
“不管是写字楼门口,还是地铁早高峰,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深色工装棉服。甚至从颜色上,也能看出不同身份——黑色款多是IT和金融男,卡其色偏向低调实用派,而亮色系大多属于广告、公关、设计岗,在一片深色棉服中挣扎着保留个性。”
一到冬天,年轻人想给自己爆点装备,就要花上比买T恤短裤多几倍的价钱。
“一件羊毛衫大几百,一件羊绒大衣得上两千,急头白脸一顿买,结果发现为了上班体面而花出去的钱,快比自己工资都高了。”
于是,有一群年轻人另辟蹊径。他们先是穿上爷爷辈的军大衣,和奶奶辈的东北花棉袄,只求一个保暖。如今甚至有人还去劳保店里买上一件劳保服,玩起了cosplay。
但往往会发现,这样暖和是暖和了,但穿着劳保服出入写字楼,就难免被保安怀疑是修空调的或是送外卖的。
(图/社交平台截图)
不想瞎折腾的年轻人这才发现,最适合打工人体质的保暖神器,居然是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典皮肤——几十元一件的聚酯纤维棉服。
今年冬天刚入手了一件聚酯纤维棉服的90后北漂赵大宝,在海淀某大厂上班。她对海淀穿搭的观察是,“没人在乎你穿的什么品牌,大家也不会攀比穿搭,只要你自己暖和了,怎么穿都无所谓,唯一的底线就是别影响市容市貌。”
曾经,为了让自己穿得体面点,赵大宝去年冬天一咬牙一跺脚,买过三千块的鹅绒服,也曾学着互联网上的“老钱风穿搭”,穿着羊绒大衣在北京的寒风里瑟瑟发抖。
如今她想开了,“鹅绒服没必要,毕竟你穿着它也不会去南极科考,至于羊绒大衣,吹捧它的人可能根本没考虑到挤地铁的需要。”
(图/社交平台截图)
几十一件的聚酯纤维棉服,大学生们瞧不上,但打工人穿却刚刚好。别人总觉得一件棉服里连棉花都没有,装满了聚酯纤维,有种活不起了的嫌疑。事实上,从保暖性能来看,聚酯纤维棉服并不比羽绒服差多少。
此外,花大几百甚至上千块,买一件所谓的羽绒服,还难免担心它有造假的可能。“最近热搜上,总有一些黑心羽绒服商家以丝代绒,还有人把自家的羽绒服剪开,发现里面装的居然全都是玉米丝。但买聚酯纤维棉服,其实还算是买了一份心安。毕竟商家们黑心再抓耳挠腮,也没有更低成本的造假可能了。”
(图/社交平台截图)
羽绒服和羊绒大衣,总得需要精心呵护和清洗,送一次干洗店也得上百块。但几十块的聚酯纤维棉服,可以直接放入洗衣机清洗,丝毫不用担心像羽绒服那样结块。
“洗完晾干又是一条好汉 ,今天洗了明天就能穿。如果实在懒得洗,就把它当成季抛使用,穿一个冬天扔掉也不心疼。”
在互联网上,“没有羊绒不配体面过冬”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大家却对怎么低成本过冬讳莫如深。
“社交媒体上的时尚博主,一到冬天就在强调有钱人被羊绒包裹的冬天有多么温暖,但你穿上一次就会发现,羊绒虽然暖和但并不抗风。而有钱人之所以觉得羊绒暖和,是因为人家无论去哪都是恒温的。
车里有暖气 ,出入的也都是室内。唯一受冻的时候,就是从电梯走到地下车库的那几分钟。”
而几十块的聚酯纤维棉服,就是打工人们的穿搭暖宝宝。“聚酯纤维棉服里没有科技,全是狠活儿。把满满的聚酯纤维塞在衣服里,寒风一点儿也吹不进来。这才发现,保暖的从来都不是身上的logo,而是实打实的填充材料。”
当其他年轻人还困在品牌的鄙视链里卷生卷死,聚酯纤维棉服却用几十块的价钱,直接结束了比赛。
有人会嫌弃,几十块的棉服领口标签上,面料、内胆和里衬都大大方方地写着100%聚酯纤维,一看就不上档次,实在是太亏待自己。
但对发现了聚酯纤维真香定律的打工人们来说,主打的就是一个该省省该花花,“消费必须精准打击,绝不花一分冤枉钱。只要你不被消费主义洗脑,就会发现——其实鹅绒和聚酯纤维,都只是填充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