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数百万人死于或因脑卒中导致残疾,因此脑卒中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为了提升公众对卒中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南京脑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杜明洋博士,为大家解析脑卒中的病因、典型症状、最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旨在帮助更多人深入了解脑卒中,并学会提前规避这一健康风险,从而告别“卒”不及防。
PART.0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或者“中风”,是一种因脑血管病变而引发的急性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状况。
打个比方,脑卒中就像是大脑里发生的“交通事故”。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城市的中心,血管就像是道路,血液则是路上的车辆。当这些道路(血管)出现问题,比如堵塞或破裂,车辆(血液)无法顺畅通行,导致大脑某些区域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氧气,就会发生“交通事故”(脑组织损伤),这就是脑卒中。
这时候身体便会陷入危机,各种功能障碍随之浮现:手脚乏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乃至意识丧失,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紧急警报。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缺血性卒中是老百姓口中的“脑梗塞”,出血性卒中是老百姓通常认为的“脑出血”,这两类疾病统称为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占整个卒中的60%左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PART.02
哪些人容易得脑卒中?
老年人群体首当其冲。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伴有血管动脉硬化和脑组织老龄化,同时还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老年人的血管如同历经风霜的水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受到损害。
其次,肥胖人群也是脑卒中的高风险群体。这类人群通常伴随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问题。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梗塞的风险。而肥胖本身也可能加剧血管的负荷,加速血管病变。
第三类高风险人群是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抽烟、饮酒的人,由于尼古丁和酒精的侵害,其血管更容易发生病变,导致血管狭窄、堵塞等严重后果。
第四类则是压力大、长期疲劳、经常熬夜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减少他们的运动时间,同时心理压力的增大也可能对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最后,那些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等,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PART.03
脑卒中症状识别方法有哪些?
“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PART.04
一旦发生脑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因此,一旦发现以上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需要高度警惕脑卒中的可能性,不要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迅速至就近的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评估病情,开展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PART.05
发生脑卒中后,作为旁观者或家属
应该如何协助?
首先,要及早识别脑卒中症状,并尽快让病人保持卧床休息状态,避免进一步的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紧接着,迅速拨打120,让专业的急救人员尽快将病人转运至就近医院的急诊科接受治疗。选择就近医院的原因在于,脑卒中治疗的超级时间窗极为宝贵,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精准的治疗,包括可能的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紧急措施。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已经具备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能力,甚至一些县级医院也能提供这项服务。对于更复杂的取栓治疗,部分大型医疗中心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在南京等地,患者可以直接前往具备取栓能力的医院接受治疗。
PART.06
脑卒中治疗分为哪几个时期?
当下有哪些治疗办法?
脑卒中治疗的专业划分细致入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超急性期、急性期与康复期。
01
超急性期
超急性期是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始于卒中症状的识别并迅速转诊至医院接受特殊治疗。这一黄金24小时内的治疗窗口极为宝贵,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着举足轻重的改善作用。
02
急性期
急性期通常从脑卒中发病开始,持续大约两周时间。在这一阶段,患者需在医院接受全面且系统的治疗,涵盖口服药物、病情监测及必要的医疗干预,以确保病情稳定并逐步恢复。
03
康复期
康复期则是脑卒中患者重拾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主要侧重于功能与心理的双重康复,包括肢体瘫痪功能的恢复、语言功能的重建、认知功能的提升等康复训练,同时辅以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重建自信,逐步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康复。
目前,脑卒中的两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分别是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这两种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均被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首选方案。然而,它们的实施均依赖于专业医疗团队与时间窗口的严格把控,即患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医院,严格评估后接受治疗。
● 01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通常限定在脑卒中发病后的4.5个小时内。这意味着,从患者发病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必须控制在4.5个小时以内。该方法通过静脉途径输注特效药物,使闭塞的微小血管重新开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从而迅速缓解脑卒中症状。
● 02 动脉取栓
当血栓较大,静脉溶栓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时,动脉取栓便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动脉取栓的治疗时间窗相对较长,但通常也建议在脑卒中发病后的24个小时内进行。该方法采用神经介入技术,即血管内治疗,通过导管将取栓器械送入脑血管内,及时清除堵塞脑血管的血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主流的治疗方法均有严格的时效性。由于它们的时间窗相对较短,因此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及时转诊至医院并接受专业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PART.07
一些脑卒中的误区
误区1:口角歪斜就是中风?
鉴别卒中确实需要专业医生的介入,有时甚至需要神经内科专家的判断,比如嘴角歪斜,这虽然是脑卒中的一个常见临床表现,但它并非脑卒中独有的症状。
以面神经炎(俗称面瘫)为例,这种病症通常由面神经受到病毒感染或非特异性炎症引发,其临床表现同样可能包括口角的歪斜和眼睑闭合不全。因此,仅凭这些症状并不能直接断定患者就患有脑卒中。
误区2:手脚发麻就一定是中风
手脚发麻不一定都是中风,可能是颈椎病、腰椎病造成的!
中风病人会出现手脚麻木症状,但一般都是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有时会伴有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含糊等症状,老年人多见,且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长期伏案工作及久坐的人可能会出现经常性的手脚麻木症状,且常与不良姿势有关,这需要做相关检查以便明确是否存在颈椎病、腰椎病。
患者无需因发生脑卒中相关症状而感到过度恐慌。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能够尽早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医生的及时提示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对于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误区3:脑卒中好了以后
就可以停止吃药
脑梗塞的药物往往需要患者长期服用。如果出现头痛、身体不适、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者换药,而不能自行停药。
很多病人在临床上不吃药物,两年后病人再次住院,发现血管出现问题。
PART.08
生活中应该注意
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包括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选择合理膳食。此外,适当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同时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定期检查对于预防脑卒中同样重要
通过定期体检,大家可以及时关注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三高”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暖措施
也是预防脑卒中的一环
在天气寒冷时,老年人应该佩戴帽子和围巾,避免头颈部暴露在冷风中,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收缩和血管痉挛的风险,从而降低中风的可能性。
避免过度劳累和负面情绪
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过度劳累和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大家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思考和焦虑,保持心情愉悦和放松状态。如果伴随失眠等问题,也应该及时进行治疗,以确保身心健康。
素材来源 | 健康南京
编辑 | 刘甜
发布 | 吕悦
审核 | 易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