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哈尔滨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哈尔滨市残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目标任务,不断推动助残服务提档升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事业发展哈尔滨新篇章。
做实“凝心铸魂”工程,增强残疾人工作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哈尔滨市残联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把准残疾人工作政治方向、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思路、推动助残服务提档升级,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政治属性更加鲜明。哈尔滨市残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助残服务的实干担当筑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二是理论武装更加扎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领导示范引领学、专家专题辅导学、参观调研实践学、支部交流研讨学、干部自觉主动学等“五学联动”机制为抓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入心入脑。三是思想引领更加坚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对残疾人群众的引领作用,开创“残疾人课堂”,组织集体学习活动30余次;组织基层残联开展红色教育、游园观影等“学听跟”活动50余次;组织残疾人党员、优秀残疾人代表开展“诵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活动11期;举办各类残健融合文艺汇演10余次;开展残疾人文化周、育人大讲堂、送文化到基层等专题活动100余次,惠及残疾人群众近万人;积极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上创造了37金、36银、23铜的好成绩。
抓好“强基壮骨”工程,增强残疾人工作保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哈尔滨市残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代表、管理、服务”职责,坚持“提升标准、完善网络、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着力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基础保障。一是助残服务标准填补空白。哈尔滨市作为全国首个出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领域标准的城市,开创了我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方位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先河。哈尔滨市国家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项目以100.5高分通过考核评估验收,并入选11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残疾人满意度达到98%以上。哈尔滨市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打造全国范围内能叫响的助残服务哈尔滨品牌,高标准打造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标准化示范点10个、残健融合文体服务站29个、残协建设示范点54个。二是助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哈尔滨市残联坚持为基层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精细化、高标准的助残服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通过残协网格化、精细化延伸和发展,让基层残疾人组织与残疾人贴得更近,在全市九区九县(市)2897个村(社区)建立健全残疾人协会,实现村(社区)100%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规范化建设,荣获“黑龙江省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称号。三是干部队伍作风持续优化。市残联持之以恒推动作风转变,组织近60名残联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对接,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强化“助残双创”工程,增强残疾人工作服务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哈尔滨市残联着力推动助残服务“创优、创先”,力争残联工作在全省当龙头、在全国争一流。一是精确惠残暖民心,着力兜牢民生底线。实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配合民政部门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截至2024年10月底,累计为67万余人次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5400余万元;为93万余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9300余万元;投入644.4万元为9区537名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稳定期精神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与医保部门积极配合,为符合条件的1464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资助,共计585.6万元,实现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医保应保尽保。二是精准助残送民需,着力促进医疗康复质效双优。深入开展残疾人精准服务行动,为有需求、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和基本辅具适配服务,通过肢体康复进家庭等多种形式,为15000余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举办2期残疾人康复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就精准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康复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及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开展“冰城名医基层行”和“康复专家基层行”专项行动,为300余名残疾人提供面对面的优质医疗康复服务。三是精细帮残纾民困,着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增收。持续开展“走企拓岗”专项活动,开拓岗位1000多个;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残疾人招聘活动50场次,提供用工岗位近2000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举办全市残疾人文创产品展销大集,展出残疾人文创作品1000余件。四是精心扶残解民忧,着力营造无障碍环境。募集社会资金55万元用于手语翻译系统建设,解决残疾人就医、办事等沟通交流障碍难题;及时发现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有力推动公益诉讼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度融合;为2000余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居住条件。
原载《奋斗》2025年第2期
监制/张博 审核/李逢时 责编/谢靖 编辑、制作/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