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冰雪文化的肇兴地。
北国雪舞、冰封山河的自然禀赋,多元包容、欧陆风情的城市底蕴,赋予了哈尔滨独一无二的浪漫。
冰雕艺术家用烙铁烫制冰鱼鳞 肖逸 摄(翻拍)
哈尔滨是最早让冰雪融入文化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中国城市,其冰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自古以来,生活在哈尔滨的满族人民就有在冬季雕刻冰雪神像、举行冰雪祭祀的习俗。
1963年,哈尔滨举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启了冰雪造型艺术的探索征程。
1985年,首届哈尔滨冰雪节正式启幕,游客不仅可以在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作品,还可以坐冰帆、打冰猴,参加冰雪文艺晚会。如今,哈尔滨已跻身世界四大冰雪节庆城市。
1987年,第一届国际冰雕比赛在兆麟公园启幕。三十几年来,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同台竞技。
1989年,哈尔滨举办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几十年来的坚守,雪博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建设规模景大、艺术水平最高、参赛国家量多的雪雕艺术盛会。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亮相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996年,第一届国际雪雕比赛在太阳岛开幕,各国冰雪艺术家挥铲泼雪,让一样的雪因人而不同,让不同的作品因激情而永恒。
2000年,冰雪主题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时代的开启,标志着大型冰雪造型艺术走向成熟。二十余年的风雪前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多次被评为“冬季十大旅游胜地”之首。
60年光阴荏苒,从当初的小小冰灯到走向世界舞台的冰雪大世界,哈尔滨人民在冰天雪地中创造出了包括冰灯、冰雕、冰雪文创等众多物质文化产品以及冰雪文学、冰雪山水画、冰上杂技等精神文化产品。
伴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出圈,享誉国内外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等,已经成为核心冰雪景区的“老字号”。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群力外滩雪人码头等“新字号”以及大量的冰雪文化IP也接连“出圈”,为游客赏冰乐雪增添了更多欢乐和创意,也让“冰雪”成为尔滨的鲜明标识和核心特色。
冰雪一甲子,蝶变六十载。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破圈之路,正是近年来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哈尔滨将其独特的冰雪文化、高性价比的冰雪文化体验以及民众热情好客的地域文化与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乘数传播效应相加持,实现了哈尔滨冰雪文旅的大放异彩。
在扎实突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中,哈尔滨要借助亚冬会之机,继续发挥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冰雪文化释放出更大的潜能助力冰雪经济发展。
一是要充分挖掘和保护已形成的冰雪文化历史遗产,尤其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冰雪民俗,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真正传承;
二是要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将传统的冰雪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提升冰雪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
三是要充分释放“冰雪+文化”的现代创意潜能,让冰雪的内核搭载更多创意新形式,通过创意设计与流量IP的打造,赋予冰雪文化新元素,解锁潮流新玩法,让更多年轻人融入对冰雪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中;
四是推动文化与赛事的融合,抓住亚冬会赛事契机,强化冰雪文化带动引领作用,借助赛事宣传、运动员形象等方式推广特色冰雪文化。
通过不断释放冰雪文化的潜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风情体验多元、消费链条完整、场景空间广阔、多种产业融合的冰雪经济体系,让“冰城”尔滨乘势而上,使冰天雪地不断成为“金山银山”。
监制/张博 审核/李逢时 责编/赵嘉宾 编辑、制作/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