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总是感到迷茫和焦虑。
但只要掌握一些关键要领,教育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
不管自己再怎么用心教育,孩子都长不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这位妈妈说,她和孩子就像仇人,平时不说话,一开口就吵不停。
你想让他听话,他却事事和你作对;
你希望他努力学习,他却摆烂颓废;
你越是耐心地与他沟通,他脾气越大……
她的吐槽引来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控诉”:
做事拖拉、磨蹭、沉迷于电子产品、脾气大、喜欢回怼家长、自以为是……
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却依然养不好孩子?
因为,很多父母都在用“蛮力”去养孩子,把焦虑、内耗散布在了孩子的周围,让孩子缺少爱的氛围。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心在哪里花就开在哪里。
人工智能时代,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孩子可以用哪些AI工具来赋能学习?
什么样的工作是AI无法取代的?
未来10年,为什么一定要学好英语?
1月20日上午9: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人工智能学者李尚龙
告诉你如何利用AI实现“弯道超车”
让孩子会思考,会提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自从当了父母,许多父母的“牺牲感”很严重,他们可以:
砍掉多余的社交,全心为孩子付出;
可以自己舍不得买衣服,孩子的东西却再贵也要买……
可是,有时候你越爱,孩子越不懂珍惜。
曾经看到过一位网友留言:
“自从有了我和弟弟,妈妈就辞去了工作。她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我和弟弟身上。可是我却觉得她很烦,只要她一说话,我就想捂住耳朵。”
为什么“用心”的父母换不来孩子的爱呢?
因为:
父母缺少“爱自己”的那种精神,在孩子面前失去了价值感; 付出太多,越容易对孩子“索要”回报,然后将焦虑的情绪不断传给孩子,让孩子也不断焦虑和内耗,最终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劲。
好的教育不是对孩子付出,而是学会“先爱自己”。
演员刘敏涛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段婚姻让她失去自我,活得束手束脚。
离婚后,她选择了先爱自己:
去滑雪、去画画、去全球旅行……
她的自信、独立、潇洒,不仅让自己活成了一道光,也照亮了女儿的人生。
曾经听到一位妈妈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是他、我是我,我不能因为养孩子就把爱自己的那份心转移,我要先活出漂亮的自己,才能让孩子来爱我。”
为人父母,凡事走在孩子前面;就算是爱,也要分给自己多一点。
爱自己,孩子才能切身感受到爱的力量。
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松弛感的教育案例。
一个初一的孩子考试成绩在班级倒数。
她的妈妈非但不打骂她,反而请她吃火锅、看电影。
别人都问这位妈妈:心态怎么这么好?
她说:“该用的办法,我都用了,尽力了,剩下的看她自己吧。”
她不再管着孩子学习。
她允许孩子学轮滑,养猫,踢跆拳道,定期和孩子谈心。
没想到,这种拥有松弛感的教育并没有让孩子自暴自弃,反而因为多了一层自由的探索,孩子在学习上动力更足了。
做好父母的第一步,就要学会看得开,守得住为人父母的初心。
有些父母是学霸,可能摆脱不来孩子是学渣的命,你的管束和焦虑反而让孩子反感。
曾经有一位网友“吐槽”:自己和丈夫都是博士毕业,可是儿子却是学渣。
她拼尽了全力,孩子成绩在班里依然是吊车尾,还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
后来,他放下了焦虑,才发现:
儿子喜欢研究厨艺,10岁就能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
儿子心地善良,进楼栋门的时候,看到身后有人,总会用小手撑着门,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
儿子孝顺父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过于完美、严谨的父母,会摧毁孩子的自主能力与自信。
在教育中,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紧张焦虑、对孩子管太多的父母,那就要适当放手。
凡事松弛一点,在有些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父母看得开,孩子才会走得远。
前不久,看到一条新闻。
一位妈妈开车时和自己的儿子发生了争吵,于是她将儿子赶下了车。
原本想着就是惩罚一下儿子,没想到过几分钟后再来接,儿子却不见了,妈妈急得大哭。
很多父母都是如此。
事发时暴怒得像头狮子,事后又自责后悔。
可是,当你和孩子产生“对抗式”情绪那一刻,就已经在伤害孩子了。
有人总结过:易怒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这几种性格缺陷。
1. 脾气暴躁:
心理学有一个“仿同”心理:意思是孩子会把父母的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纳为己有。
如果父母性情暴躁,孩子将来也会变成易怒的人格。
2. 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
父母经常对孩子发火,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孩子会因为害怕犯错而学会看脸色,最终让孩子学会讨好。
3. 会让孩子变得脆弱敏感
经常被父母吼骂的孩子,内心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什么也做不好,从而变得自卑敏感。
有人说过:情绪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气。
这让我想起了作家史铁生。
他因为双腿瘫痪,性情变得暴怒无常,整日郁郁寡欢。
可母亲始终用温柔的爱呵护着他,用柔和的性情化解他的痛苦,最终将他成功“救赎”。
遇事学会冷静,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一旦孩子让你生气了,学会“静”,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到孩子有效的支持。
懂得自控的父母,你才会被孩子敬佩。
台湾教育家“黑幼龙”,他事业有成,受人敬仰。
然而,他的四个孩子中却有三个都是“问题少年”。
打架、闯祸、厌学、考试考零分。
后来,经过他的精心培养,这四个孩子居然都非常有成就。
谈起教育他说了两个字:慢养。
他说:教育孩子不要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他谈到,老二上初中时,成绩很差,甚至还考过零分。
他当时很焦虑,但还是鼓励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
后来上了高中,老二又迷上了摔跤,他还是一如既往支持他。
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渐渐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成为名校的医学博士。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是:父母潜意识层面对孩子的攻击。
比如:
有了问题,父母就想马上解决,不给孩子缓冲的时间。
又或者,孩子想做的事情,你拼命去阻止,让孩子按照你的节奏来。
这样的攻击在潜意识里面,你在对孩子说“你很弱、你需要帮助、你成不了大事”。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引导,让孩子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主动自觉地去做事。
因此,父母要学会“等”:
等孩子自己去发现他的问题;
孩子磨磨蹭蹭时,你要学会等他去体验后果;
孩子犯错时,请等一等,让他自己去承担后果;
凡事不要太着急,给孩子时间去长大,他的人生越自由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光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那有没有想过,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别在哪?
以下是一位教龄30年班主任的6点思考和建议,建议老师们转给家长看看!
班级里最好的学生,通常不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然也不会是不举手的。
认真观察过班里的孩子那些第一个举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比较急,其实脑子里没有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要回答。
建议
1. 如果你家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强静坐或者练习书法等这类磨性子的训练。
2. 如果孩子常年不发言,那说明他们内心对外界的评价很看重,而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议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教育。
从上课找试卷的速度来说,越快找到试卷的学生,成绩越好。
每次讲解试卷的时候,都会发现最快找到试卷的,一般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把试卷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而成绩一般的学生试卷一般是随便找本书往里一夹,要用的时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
建议
1. 家长帮孩子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将考试的试卷按照科目和时间顺序装进不同的文件袋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2. 平时在家,建议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培养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晚上超过12点睡觉的,基本上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曾对班上学生的入睡时间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在12点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绩中等的学生。
成绩中等的这些学生很努力,他们采取了时间战,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因为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就经常打瞌睡,成绩停滞不前。
建议
1. 这类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没有提高。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也这样,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时,要求孩子12点前按时睡觉,态度一定要坚定。
2. 一个教育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学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认真听讲比起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很小。
有两个学生是以相同的成绩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后,A同学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而B同学只是在试卷上写了答案。后来一次考试,出现类似题目,A答对了,B还是错了。
建议
1. 一定要为孩子准备错题本,让理清解题思路并记录到错题本中。
2. 大量的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绩,关键是因为把知识点真正的弄懂了,而且消化成自己的知识。
就辅导资料的数量而言,中等生最多,优等生不上不下。
成绩好的学生虽然买的辅导资料不多,但是每一本都做完了,而且书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写的满满的。标出重点和疑难点,尤其是学校发的辅导书,做的尤其认真。
反观那些买了很多辅导书的同学,其实很多都空着,每一本只做了一部分,而且因题量太大,很多题目都只写了答案。
建议
1.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尖子生可找一套有一定难度的参考书,比如奥数资料,开拓一下解题思维;中等生适合难度不大,但包含了详细例题分析和解题过程的参考书;学习困难生应该紧跟老师的步伐,先吃透课本内容。
2. 多听老师的经验,购买正规出版社的辅导书。
3. 做题最终是要学会总结,对题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下课帮别人辅导作业的都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每次下课去班级里,经常会发现有学生在帮同学解题,而这些学生往往成绩不错。
建议
1 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把每天所学内容大致讲一遍,这样可以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也加深印象,一般能讲清楚,就表明孩子已经理解透彻了。
2. 为孩子建立学习角,鼓励孩子邀请同学们来家里学习,组成互帮互助小分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样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写在后面:
学习的比拼,深入来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比拼。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管身处哪种学习环境,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所以要学会随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他超越了昨天,每天多做一点,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往期热文精选
1、新部编版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35篇都找齐了(有音频),速速收藏!
5、一位退休特级教师的反思:假如让我再做老师, 我一定不这样做…
6、孩子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家长看懂这篇文章,孩子就有救了!
10、高一“铁”高二“钢”, 高三才能“响当当”! 55条最实用学习行动清单@所有高中生!
15、2018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竟是初中生!男孩苦,女孩乐?
16、博士老爸大放豪言:小学数学无非就这些公式,儿子6年常考100分!
22、1-6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一览表,一旦错过可能终身难以弥补!
27、这位妈妈真是天才!把英语单词编成三字经,孩子1天记住500个词
32、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现在看还不晚
34、小学语数英期末复习攻略汇总
36、孔子借伞(此生必看)
37、1-9年级寒假必读书单,人民日报强烈推荐!(转给家长)
41、最全中考前准备攻略!请转到朋友圈,考生和家长会感谢你的,绝对有用!
42、小学各年级阅读量要求、目标及书目推荐!暑假来了,和孩子一起阅读起来哦!
43、得语文者得天下!特级教师最新推荐:暑假最有意义的书目清单
44、一位考745分清华学霸,给中国家长的10大忠告,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45、中高考再次证明:小学生没有海量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制造短命高分!
49、期末最后一个月要狠抓!各位家长,请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父母必读
50、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51、期末考试来了,检查试卷的4个小技巧,让考试不再轻易丢分!
52、阅卷老师最厌恶的几种字体,如果你家孩子写的字是这样那就糟了!
55、2021年,最适合孩子的《寒假作息时间表》,太详细了!(建议家长收藏)
56、部编1-6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寒假练起来
57、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课文朗读、电子课本、课时精讲汇总,预习法宝!
59、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请老师转给家长)
61、班主任提醒:暑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这份暑假规划表请收藏(附:暑期阅读书单)
62、班主任激情演讲:不要再以叛逆期为由,对抗父母!震撼无数人!
63、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长,新学期不能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64、一二年级不努力,三四年级拉开差距!新学期提醒家长千万注意
66、初一速调,初二稳住,初三猛冲 ! 各年级12条“潜规则”,家长知道几个?
76、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附1-9年级陪伴方法)
78、孩子“积懒成笨”,谁之过?(深度好文)
83、【名师课堂】部编版1~3年级语文(下)全册课时精讲84、【名师课堂】部编版4~6年级语文(下)全册课时精讲
85、【部编版同步预习】最新部编版1-6年级下册课件更新
86、部编语文1~3年级下册全部课文预习单
87、部编语文4~6年级下册全部课文预习单
89、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全册课时精讲
免责声明 |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号小编整理发布。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benzhenjiaoyu2015)删除,欢迎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