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 陈艳芬:巧手传承非遗 匠心铸就非凡

民生   2025-01-02 19:21   陕西  

点蓝色字关注“上郡绥德”

绥德政府广场(原武装部前)4楼有单元出售,105平米,三室二厅,拎包入住,证件齐全, 电话:18791218886

一幅幅作品生动明艳,一朵朵团花争奇斗艳,一个个生肖活灵活现……近日,走进绥德剪纸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架子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挪不开眼,这些作品都出自绥德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艳芬之手,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榆林市剪纸艺术“十大金剪刀”、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人才、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

门里出身,自带三分。陈艳芬,今年57岁,是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人,有着“四代剪纸世家”的美誉,从小有着较高的美术天赋,受母亲郝国兰的影响,熟练掌握了剪纸、面花、绘画等手工技艺,其母亲是绥德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那时我母亲是村里的‘巧媳妇’,逢年过节、迎亲嫁娶,村里人就跑到我们家让母亲剪鞋样、裁衣服、剪花、捏面人等,我5岁时在母亲的指点下,能照底样剪出窗花,12岁时就能剪出了形态各异的莲花、牡丹、花鸟鱼虫等,乡里‘巧女子’的名声便传开了。”陈艳芬自豪地说。

21岁,陈艳芬为人妻,剪纸不仅是她的爱好,也是她谋生的方式。生活之余,她剪出各种样式的窗花,经常剪到深夜才休息,然后拿着一沓沓窗花到集市上出售,工艺细腻精美,很快就卖完了。

“那时一幅窗花价格大概2元,一年下来能卖3000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很有成就感,也就更加坚定从事剪纸艺术的信念。”陈艳芬说。

2006年,陈艳芬第一次参加内蒙古全国第二届“蒙牛情”剪纸大赛,她的剪纸作品《故乡情》获得铜奖,这次参赛让她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其他剪纸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方向,提振了她的创作士气。

剪飞纸转,花开万千。不需底稿、不用画笔、信手捏来、随性而为,一张红纸与一把剪刀在陈艳芬手中翻飞,谈笑间便剪出鱼戏莲花、人物肖像、民风民俗等作品,皆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2012年,陈艳芬思索着如何让剪纸作品表现手法更加凸显,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她大胆创新、潜心研究,创作出正负型手法的套色剪纸,即一幅作品由多种色彩、且以单张纸的方式呈现,其特点是平整、色彩丰富、生动明艳,深受广大剪纸艺人的好评。

“套色剪纸工序复杂,比传统单色剪纸耗时3倍多,一幅大型的套色作品从构思、设计、剪纸再到制作要花费好几个月时间,尤其缝隙接壤处,要严丝合缝,不能有毫厘之差,体现的是匠心、细心、耐心。”陈艳芬指着套色成品介绍道。

陈艳芬的剪纸创新不仅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在呈现内容上也与时俱进,她把传统的剪纸语言符号与现代生活进行融合,创作出《传统美德系列》等表现力强、文化气息浓郁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多年来,陈艳芬“剪”出幸福美好生活,丈夫和儿女在她的影响下,个个也是剪纸与面花能手,她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其中作品《秋收》《亲如一家》等在国际剪纸艺术展中获得金银奖;《春歌》《同庆》分别在第三届农民书画展、第三届剪纸艺术博览会中摘得桂冠;套色剪纸作品《民俗风情记忆》《人类守护神》在山西省右玉全国大赛、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获金奖。

2015年,陈艳芬成立了绥德县艳芬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免费培训剪纸学员上千人,在她的传帮带下,全县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艺,目前很多学员能独当一面,培养出吴红岩、宋彩琴等6名县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她还通过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方式,将剪纸技艺、剪纸文化传授给学员,累计培训3000人次。2023年,省级非遗工坊在田庄村成立。

“非遗工坊旨在吸纳更多剪纸及面花爱好者参与,每月举办两次培训,另外,我还租赁了26孔窑洞,进一步将指尖非遗做成文创产品,打造成集生产、研学、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更多人致富的同时,将非遗文化做到人们心坎里。”谈到今后的发展,陈艳芬眼中充满希冀。(绥德融媒)

精彩回顾:非遗传承 | 郑冬瑞:倾满腔热血 铸踢场子传承之魂

上郡绥德
古上郡,今绥德。关注一个号,了解一座城,感受魅力绥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