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三到五年:增长、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关键期

百科   2025-01-24 07:27   北京  
一、从目前各地低空经济的进展情况看,一年成型、两年成势、三年成熟,似乎比较符合国家战略层面的期待;也即到2027年,中国成为实践意义上的低空经济大国。彼时的低空产业,技术成熟、场景多样、内容丰富、商业闭环、市场有序、增长有度、供需平衡、稳定发展。如果将发展的步子放缓一些,两年成型、四年成势、六年成熟,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理论上讲,即使到2030年,中国如能成为实践意义上的低空经济大国,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二、2024年底德国两家明星eVTOL企业Volocopter和Lilium先后宣布破产,更多人认识到:只有专业团队,才能做出专业的eVTOL飞机。我们这样论断:即使一家eVTOL公司成立再早,融资再多,头部基金多追捧,创新要素叠加多吸引眼球,如果创始人(一号位)没有产业经验,没有总体经验,就不会研发生产出可以商业成功的eVTOL飞机,就不会为投资人带来回报。

三、理性看待低空经济的若干担忧
1.对飞行安全的担忧。低空飞行的安全问题,是时下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现实中的低空飞行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机械故障,占比在50%以上;2)操作失误,占比在25%左右;3)天气原因,占比在20%—25%之间。随着低空飞行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低,慢慢趋近于0,但也绝不会消失。表面上看,这好像是技术问题,而实际上这却是管理问题。对低空飞行安全的担忧,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性风险接受度的问题;我们能否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将低空飞行的系统性风险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才是问题的关键。

就风险属性而言,空中交通与低空交通并无差别。由于传统民航客机乘坐人员集中,事故致死率太高,使得我们对空中交通的风险一直保持零容忍状态。这也是公众对低空飞行安全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低空飞行与传统民航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低空飞行非常分散,飞行器的种类也有很多,风险强度和破坏力较民航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低空飞行的安全措施也相对多样,事故应急的技术方案可选择空间大,有一定的迂回性,致死亡率的高低要视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总之,不能用风险的零容忍度来一票否决低空经济的积极意义,变成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2.对公共安全的担忧。除了低空飞行本身的客观风险问题,对低空飞行可能导致公共安全的担忧是一个更为突出的方面。

其实,公共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技术工具只是一个因素。如果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一把菜刀、一个锤子可能都会成为应激犯罪的工具,危害公共安全。而在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生活美好的环境下,很多有所谓潜在风险的工具,也不会威胁公共安全。技术工具是危及公共安全的客观方面,社会环境才是危及公共安全的主观方面。前者为标,后者为本;长治久安,需要协同进步,而不是收缴技术工具那么简单。因此,对于低空经济的公共安全问题,可以采用开放的态度,在发展中解决。

3.对环境噪声的担忧。任何经济形态都会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于低空经济来说,环境噪声是一个相对突出的方面。在实际飞行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噪声的控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居民区不适合飞什么样的机型,学校、医院附近多少米范围内不能布局低空飞行设施,什么时段,什么位置,什么机型限制飞行等等。这些情况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够全部意料到,更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全部解决。
4.对就业替代的担忧。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引起大量的失业,也是很多社会人士的担忧。对于这个问题,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1)低空经济在替代就业人员的同时,也在产生大量的劳务。2)低空经济的普惠性很高,并不是一个窄行业。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交通,低空经济的高科技蕴含在低空飞行器的研发设计与制造中,而不是聚焦于应用端。这一点与传统民航有很大不同。对于民航客货运来说,不仅造飞机难,开飞机,运营飞机也同样难;低空经济则不然,造飞机难,但运营飞机、操作飞机就像使用智能手机那样简单。3)低空经济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也很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改变的不仅仅是交通方式,更重要的是低空飞行器作为一种工具会渗透到各行各业。之所以将低空经济定义为新引擎,除了它自身的市场容量,低空经济深入其他行业后带来的生产力分布的变化,才是其精华所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仍然相对较高。作为制造业大国,降低这一比率也是下阶段的重要战略任务。4)技术进步带来短暂的就业替代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除了有限的学习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外,主要依赖结构性的技术进步。

5.对商业闭环的担忧。如果说对安全、环境和就业的担忧是社会角度的思考,那么对商业闭环的担忧则是市场角度的思考。对低空经济商业闭环的担忧,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1)成本摊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的低空飞行器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还是太高,无论是低空客运还是低空货运,摊薄的费用都远远超过市场可接受的运输价格。也就是说,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低空场景要么适应市场价格亏本运营,要么价格太高没有客户。根据对风电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的经验,想要让低空经济快速形成规模,似乎除了补贴好像并没有其他办法。2)大规模基建的投入问题。低空经济的发展依赖高度发达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资本,如果不能将低空基建的商业模式考虑清楚,同样也无法推动这个工作,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也就无从说起。当然,这些基建方面的收费模式,还会摊薄到综合成本上,回到第一个问题,最终体现在低空的运费上。

值得注意的是,对低空经济商业闭环的担忧,实际上是特指规模化发展的情形。很多不依赖大规模基础设施的低空行业应用,其实早已形成了商业闭环。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政府对低空基建的大规模投入,低空经济也会自然发展。本质上,低空运输方式是对时间价值和交通体验的替代。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那些时间价值高、体验支付意愿强的客户,总会成为低空经济的一批用户。如果我们从发现价格的角度看待低空经济的商业闭环问题,则会更乐观一些,毕竟供给也会创造需求,任何产品和服务都不是一下子进入到长尾期的。

6.对投资过热的担忧。如果说对安全、环境、就业、商业模式的担忧是事物的正面,那么对投资过热的担忧则是事物的反面。回归本源,所谓的投资过热实际上是指投资过量带来的产能冗余,即产生了超出需求部分的供给。静态孤立地看,避免投资过热是一个需要时刻警惕的问题,是理论上绝对正确的问题。但动态发展地看,所谓投资过热的概念却很值得商榷。

三、对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1.我国低空经济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2024年,整体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模式,一方面在政策法规、资金、空域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低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展望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政策推进都将持续加码,低空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据赛迪顾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低空经济有望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力量。
2.我国低空要素发展持续向好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多地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浙江计划至2027年省内A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达150个,年低空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国家级低空经济相关试点数量达到5个,省级低空经济试点数量达到11个。飞行服务设施方面,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空域管理方面,国家空管委在多地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适飞空域逐步划设和扩大。

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后续将进一步围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应用场景的规范管理等方面细化政策制定;多地政府也纷纷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3.我国低空先行先试示范区多点开花,有望实现区域性规模化运营
我国低空经济先行先试举措已在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取得示范成效。下一步,中央空管委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这六个城市开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各重点地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探索多样化发展道路。

雨飞工作室
本着“让人有所知,让人有所思”的理念,带你游走在无人机及机器人、物联网领域,领略人间芳华,感受百味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