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街区当书记——小微见真情,治理显实效 | 竖新镇“巷”“新”力

文摘   2024-12-26 17:01   上海  



竖新镇自启动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试点工作以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聚焦街区商铺、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设立街区党支部实现与新兴领域市场主体的双向赋能,打通党建引领街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大新商业街区,有这样一位书记,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风貌——大新商业街区党支部书记吴娟,让我们来一起走进她的身边,看看她在街区的故事。





脚勤到交情

       从管到治的良性循环





↓修理后   修理前↑


“吴书记,我店门口有块地砖凸起了,来往路人特别是老年人很容易绊倒。”接到店铺求助后,吴娟第一时间查看现场情况并把沿路所有路面有损坏、坑洼的地方都检查标记了一遍,随后联系镇相关部门隔天就都修缮完成了。



“吴书记,看到你在街区群里发的台风来袭的通知,我就想到了我店门口的大树,就怕树枝吹断压到店牌,砸到人就不好了。”吴娟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相关职能部门一起检查沿街商铺的店招店牌、遮雨棚及花架等易受台风影响的部位,拆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在大新商业街区,吴娟正是依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访,不仅敲开了店家的店门,更打通了彼此间的心门。目前街面已有120多位店家进入了街区群,通过信任与支持的不断积累,吴书记的日常工作也得以更好地开展,治理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管到治的良性循环。






交流到交心

       从隔到融的调解新招



“这次我要反映一个问题,通过广场舞健身是好事,可有时候声音太大,对大家休息也是个困扰。”面对大家普遍提出的问题,吴娟通过“街委会”议事平台,组织了一场关于广场舞噪声治理的专题街委会。邀请了经营店家、周边居民、广场舞爱好者以及新就业群体等多方代表共同参与,最后通过充分地讨论与协商,广场舞爱好者承诺在特定时间段内降低音量,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



吴娟深知街区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她依托新兴领域群体议事协商机制,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街委会”议事平台,为街区内的各方主体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平台。这种开放包容的治理方式,不仅增强了街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更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产生“1+1”>2的效能。






烦心到安心

       以行换心的治理增效



某日吴娟在办公时突然接到街面店主的电话,反映其收到了一条1068开头的短信,声称营业执照未在规定时间内年报,将列入异常名录面临处罚,店主非常着急表示对营业执照需要年报这件事毫不知情。吴娟立即警觉起来,迅速向竖新市场监督所咨询相关情况,经过核实,得知营业执照一般不会过期(除极少数很早办理的营业执照外),而该店主的营业执照并不会过期,吴娟第一时间将这一结果反馈给店主,并提醒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这一举动有效保护了商户的财产安全,也增强了商户们对街区党组织的信任感,店主和周围群众纷纷表示,这位新书记可“真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街区治理水平,吴娟不仅“单打独斗”,还依靠公安、城管、城市运营、市场监管以及党建等多个部门的“十员”赋能资源,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片区治理团队,共同解决发展难题。同时,她广泛招募街区内的能人达人及新兴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力量作为“治理增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街区的管理与发展中来,共同为街区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新力量。



讲到今后的工作,吴娟表示,将继续运用好“新”身份,服务好“新”对象 ,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常态化走访、解决商户难题、搭建资源供给平台,不断提升片区商户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推动新兴领域全覆盖工作的成果转化,绘好在“新心互联”下街区繁荣发展的新画卷。

【撰 稿】 党群服务中心 石屹峰

【编 辑】 陈雨琪

【审 核】 须彦清

魅力竖新
主要用于宣传政府相关信息、政策法规、便民信息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