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a) 黄河流域位置图;(b) 黄河流域内的主要造山带(掸邦)和沉积盆地。Shan 在中文中是山的意思。上游、中游和下游区域分别表示为 U、M 和 L。黄河上中游的划分位于河口镇,而中下游的划分位于郑州市。A-A' 表示黄河纵断面的位置;(c) 紧邻黄河边界的地形的纵向剖面。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向华北平原,途经 U、M 和 L 三个不同的地形。(有关此图例中对颜色的引用的解释,读者请参阅本文的网络版本。
图 2.黄河演化模型。
图 3.(a) 该地图显示了黄河流域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和华北克拉通(Zheng et al., 2013a)。(b) 黄河上游地区经历了亚洲大陆的干旱气候条件,而中下游地区主要受到东亚夏季风潮湿气候的影响(Wu et al., 2022)。
图 4.临夏、吴山和天水盆地的地质。
图 5.(a) 兰州盆地地质图
新生代渭河盆地的结构构型
三门峡盆地的地层结构
图 14.示意图说明了沉积物从其起源点(源)到其最终沉积位置(汇)的扩散
黄河流域沉积盆地古近纪地层锆石 U-Pb 年龄概率密度图
沉积盆地中新世地层锆石 U-Pb 年龄的概率密度图
黄河更新世演化的重建
图 32.重建古近纪黄河流域的构造背景。华北克拉通由于太平洋板块在亚洲大陆下向西俯冲而发育了断层盆地。此外,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了前陆盆地。这些流域建立了自己的沉积中心,阻碍了古近纪黄河流域的连通性。
图 33.(a) 黄河流域新生代构造和气候背景;(B-E)黄河在整个新生代的各个演化阶段。(b) 在古近纪,青藏高原东北缘出现了短河。(c) 黄河上游发源于中新世青藏高原的东北缘,这一时期被称为原始黄河。(d) 在上新世,黄河的上、中、下游独立出现,尚未相互连接。在此期间,黄河被称为 eo-Yellow River。(e) 在早更新世,整个黄河流域完全相连,被称为黄河流域。字母 U、M 和 L 分别代表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路段。
本研究整合了黄河流域沉积盆地的碎屑锆石物源、构造、地貌和岩石学数据,重建了黄河自新生界以来的演变。主要结果如下:
(1)
古近纪时期,黄河流域前陆和断裂盆地的发育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的影响。干旱气候也促成了古近纪黄河流域多个独立沉积中心的建立。在此期间,黄河上游已经开始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发展。
(2)
在中新世期间,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扩张,前身黄河上游向银川盆地移动。然而,在此期间,盛行的干旱气候影响了中新世黄河的上游和中游,导致了内流河流系统的形成。在等效黄河下游,开封、渤海湾和南黄海流域作为独立沉积中心的发展受到构造断层坳陷的影响。在此期间,这些盆地在沉积学上彼此隔离。黄河的前身上下游和中游在中新世开始出现,被定义为原始黄河。
(3)
在上新世,前身黄河的上游发源于导流域和西宁流域,流入银川流域。河套流域干旱气候和显著的断层凹陷阻止了前体黄河上游流入黄河中游的金山峡谷。同样,前身黄河的中下游在上新世也没有连接,主要是由于干燥的气候。上新世时期,前身下游黄河已经流入三门峡。黄河在上新世过渡到 eo-Yellow River 阶段。
(4)
在更新世早期和中期,前身黄河上中段经历了青藏高原的挖掘和东亚夏季季风的加剧。这导致了主要由砾石组成的多级河流阶地的发展。在位于前身黄河下游的开封、渤海湾和南黄海流域,厚沙层的存在和增加的沉积速率表明黄河可以有效地输送沉积物。黄河形成于更新世早期,因此被称为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