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通过各种电子产品
以视觉影像此媒介传输给我们
我们醉心于这些影像
“两眼一睁就是刷抖音”
“打开手机就是看微博小红书”
长期以往,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景观社会”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对景观社会的定义如下: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曾经直接存在的鲜活的一切已经全部转化为再现。他将此处的“景观”定义为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其本质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真实生活转移至娱乐化,述人的影像。
01
毫不夸张地说
网络流行在主导这个时代的经济、审美、思想
商业广告就是典型的“景观”。
试问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人没有因为精心设计的商业广告激情消费,入手根本不需要的闲置品?商人正是利用视觉冲击诱导暗示消费者冲动下单。
网红现象是最大的景观。
人们喜欢通过网络观看别人精美包装过的丰富生活,与自己平平无奇的日子做比较,就会感到差距,继而会去模仿别人的生活,从而被这些网红诱导着购买相同的商品,对这些叫着自己“家人们”的人深信不疑。包括网红打卡式消费、趋同式旅行,都是“景观化”的产物。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小到口头禅、说话风格,大到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在被网络流行潜移默化影响。
时尚界人Miu姨以身入局向世人警示,社交媒体正在推毁时尚。miumiu秀场里有份无处不在的报纸名为“The Truthless Times”,里面的文章主题大致为:社交媒体和AI算法正在推领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等待着冗杂的信息被嚼碎处理为易懂的生动的,再被加上处理者的个人色彩影像,然后毫不费力地消化下去。
长期下来,我们已成为“胃脾虚弱”的网络患者,对任何事物只会停留在其表皮。
02
如何应对景观社会?
1、作为景观社会的经历者,我们应以行动代替观看,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窥探他人的“景观”。
2、面对被景观化的商品,我们应冷静思考,认清并拒绝“伪需要”,拥抱真实。
3、我们应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对景观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提高辨别和抵抗景观社会操纵的能力。
我们正透过“景观”来确认自身的需要和存在,生活充斥着滤镜,只有真的触至真实才恍然祛魅。
何卫华曾揭露过“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着电视,电影和体育明星、并且按照他们的影像来建构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眼神可以“清澈又愚蠢”,但我们不能真的做“清澈又愚蠢”的人。要以行动代替观看,回归真实生活体验,拒绝“伪需要”。或许我们可以脱离层层滤镜下的影像,阅读书本,思考奥义,实践真知。
做一个有信息“消化能力”的大学生,保持批判与清醒。去掉层层滤镜,还我“妈生”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文字 | 杨诗钰 刘立涵
编辑 | 高泽慧
审核 | 黄 睿 杨振宇
责任编辑 | 王瑛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