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星火 不惧远方
今年2月,我参加了党委宣传部组织的“身边的大国工匠”顾仲辉的采访行动。我和顾仲辉是一个单位的,对他比较了解,他是油田“点子大王”,是身边的“火热心肠”,是采油“金牌教练”,更是一线“发明达人”。但这次现场采访,还是刷新了我对他以往的认识。
郭亚冬在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决赛现场。孟晓勇 摄
早春二月的火焰山,依然被一层积雪覆盖着。我刚到吐鲁番,就被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冻了个透心凉。伴随着凛冽的风雪,车子在颠簸的路上行驶了2个多小时后,进入了距离神泉生活点30公里外的葡北采油中心生产现场。戈壁滩上交错变幻的点点“石油红”,很快就温暖了我的双眼。在那里,我见到了忙碌奔波的吐鲁番采油人,看到了轰鸣运转的机器设备,却始终不见答应在路口迎接我们的顾仲辉。我的不知所措引起了一位师傅的注意,听说我要找顾仲辉时,他用手一指:“你看,衣服最脏的那个就是顾仲辉。”原来,顾仲辉正和徒弟訾轩埋头研制一套新型采油工具。见到我,顾仲辉愣了半晌后,抱歉地说:“哎呀,对不起,我这一忙,把你给忘了。走吧,咱们去那边采访。”顾仲辉聊起了刚工作时的情景。2007年3月,20岁的他离开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华北平原,西行千里到了祖国西北边陲,走进火焰山下的吐哈油田,成为了一名采油工。初到吐哈,他被安排在泉2站实习。这是一个边远采油小站,位于天山脚下。小站周边,百里戈壁,寸草不生。小站不大,三间铁皮野营房,一间住人,一间做饭,一间存放生产材料和工具。4名采油工管理着8口油井,负责油井生产,原油灌装转运工作。小站用电,靠自己发电。冬天,天然气发电机经常发生故障停运。没了电,抽油机就没办法运转。半夜被冻醒,顾仲辉和师父起身排除故障,恢复供电,还得一口井一口井连夜重新启动抽油机。冻了,只得跺跺脚保暖。不到半年,与顾仲辉一同走进油田的毕业生,就有好几个辞职离开。顾仲辉选择了留下:“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别人能留下来,我也能做到。”上井巡查,最脏最累的活他主动顶上去;别人休息时,他总爱在井站间来回转悠;回到宿舍,他也闲不住,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两年下来,顾仲辉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成长为技术娴熟的采油工人,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在和顾仲辉的采访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甘当“铺路石”,率先在采油中心开设“小夜校”的故事。那是2010年,技能竞赛归来的顾仲辉声名远扬,求助他帮忙解决生产难题的同事越来越多。顾仲辉希望把自己所学所获传授给更多人,培养出更多的“顾仲辉”。在采油中心的帮助下,顾仲辉在玉果现场开设了“小夜校”,主动承担起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顾仲辉贴近生产难题,自编培训教材,创设教学课题,利用工余时间开展技术培训。会议室、餐厅、宿舍、井场……一时之间遍地都是课堂和“练兵场”。讲操作技能,学工艺原理,练实战技巧,专研业务、学习知识、锤炼技能,在采油中心蔚然成风。王雪梅,是顾仲辉的妻子。2012年,看到身边人一个个走进“小夜校”,都成了丈夫的学生,她也主动走进了“小夜校”。在王雪梅看来,自己与丈夫差不多同一时间进厂,可这些年比起风生水起的丈夫,自己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采油上,你都是高级技师了,我还是个高级工。”王雪梅给丈夫提出要求,“回家你得给我开小灶,决不能让我与你差得太多。”在课堂上,王雪梅谦虚好学,认真听讲。对于听不懂、弄不清的问题,回到家中再让丈夫单兵补课。几年下来,王雪梅从高级工、技师成长为高级技师。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顾仲辉对此不屑一顾,给年轻人传授技术,毫无保留。作为“油三代”的訾轩,从大城市刚回到油田,感到“戈壁是荒凉的,心也是荒凉的”。碰巧的是,他遇到一个“领路人”,这就是顾仲辉。訾轩有幸成为顾仲辉小夜校”的第一批学员,并与顾仲辉签了“导师带徒”协议。白天,他追着顾仲辉跑现场解难题。晚上,他在“小夜校”里缠着顾仲辉 “开小灶”。几年勤学苦练,訾轩从一名“小白”成长为油田采油技术能手,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当听到顾仲辉用看似轻松的语言讲述自己从采油“点子大王”到身边“大国工匠”背后的故事的时候,我也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好记者”的信念。
郭亚冬高温季节在生产现场采访。鲁伟 摄
在我工作的12年里,采访过很多人,见证并感受着不一样的石油人。胜北5站“一座小站,三个石油人”,无声坚守,寒暑等待,只为温暖一座城;火焰山谷的恰勒坎采油站,3个人,18口油井,6口注水井,日夜相伴的守井……我很庆幸,能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记录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可敬可爱的模样。我要用会记录的镜头、会思考的笔触,手持星火,不惧远方,努力讲好吐鲁番采油人“火焰山下献石油”的感人故事。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光荣!
来源/吐鲁番采油管理区 文字/郭亚冬 编辑/张斌 审校/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