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西宁丨如何让废旧物资实现“循环”?西宁贡献“绿色方案”

政务   2024-11-21 17:24   青海  
点击标题下「西宁环保」可快速关注
鼓励引导全民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内生动力;
积极推广“互联网+”等新型回收模式,持续拓展废旧物资高效回收利用链条;
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变被动处置为科学利用,着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紧扣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定位,以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探索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全市废旧物资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为了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我市建立完善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以南川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租赁,为控排企业和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环保类项目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引导绿色企业上市挂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截至2024年9月,全市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69家。指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生态环保类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精简绿色普惠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推出“生态环保贷”“夏都科创贷”“个人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扩大绿色融资担保规模。2024年上半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871.07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6%。
创新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
采用国有企业与社会化企业合作运行的模式,引入“互联网+智能便捷回收设备”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通过设备回收进行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分拣,形成从源头到末端共同发力的可回收物回收处置网络,站内资源转化率达85%。推行“果核(回收)APP”等上门回收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服务体系,打造客户线上预约、线下小哥上门“取件”的新回收方式,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有效整合市场和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实现以旧换新
紧抓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机遇,指导企业不断完善末端服务机制,一站式完成新机的配送、安装和旧机的拆卸、回收等服务,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捷”。实施二手商品交易专区建设项目,健全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鼓励电器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家具、书籍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和线上交易平台规范开展二手商品交易。同步建立回收企业与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利用企业等单位长效合作机制,通过上门回收、门店回收和邮寄回收等多种方式进行废旧资源回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实现以旧换新。
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总产值约2亿元
引进国内产业竞争力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以连锁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培育云海环保、果核再生资源等6家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兰西城市群建设,探索布局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各类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及耦合的集聚化模式。2024年以来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总产值约2亿元。
全市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8家
近年来,我市实施工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以南川工业园区为代表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冶金、化工、火电、水泥、能源、光伏等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广循环型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区域内循环。积极培育“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业能耗水平持续下降,培育绿色工厂55家(国家级28家),国家级绿色园区4个、绿色设计产品48项(国家级37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国家级2家),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
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我市建成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600余吨,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自2023年并网发电以来累计发电4.65亿千瓦时。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链条,加快推进高原地区厨余垃圾发酵与生物处理技术集成示范等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稳步提高。深化快递业绿色包装试点,推进快递分拣投递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可重复使用中转箱、笼车等设备。全市主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8%,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 


来源丨夏都西宁

往期回顾

你的在看,是我的动力

西宁环保
建设美丽西宁,共享碧水蓝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