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四千年广州故事?他们这样说……
时事
2024-11-14 18:00
广东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在此之际,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中心精品生产团队重温总书记讲话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展望未来发展。
主题党日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主题,支部全体党员及团队青年业务骨干等参加。大家认真重温了《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照2022年9月广州市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的相关要求梳理团队落实情况。与会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合工作实际谈感想、谈体会,为台的精品创优工作建言献策。随后,大家进行了业务学习,集体观摩了国产优秀影片。文艺作品生动之处来源于生活。一方面要扎根人民,另一方面要提升国际传播的效能,讲好中国故事,向外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结合近年来的创作实际,我们的精品创作工作,作品传播质效、与国际传播的结合度,目前还有提升空间,讲故事的方式方法还要进一步国际化。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最终我们的文艺作品也是要回到人民当中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内容为王,人民创作为人民。前段时间,我们的微电影《跺月亮》制作完成,在黔南州三都县专门举办了观影活动,不少贵州当地观众看得泪流满面。这让我深受鼓舞,我们扎根于人民、为人民创作的作品,群众是能感受到的。《跺月亮》片花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深有感触、深受鼓励。我觉得跟过去的文艺创作相比,现在我们的创作有条件实现更多“跨界”,我们可以获得更丰富且准确的科学信息,运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拍摄,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之美、人民之美。我的感受是:第一,要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在精品创作中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一线。这几年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我们深入一线考古现场,得以全面、系统地创作出关于广州新时代考古成果的作品,让历史“活起来”。第二,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心声,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好作品,我们的精品创作一定要基于人民,基于生活。有不少采访对象一开始不理解我们为何要耗时耗力去拍摄制作纪录片精品,但当我们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真诚和高质量的作品打动他们,他们也会感受到这样的创作,是有意义、有意思的。
我对公益广告创作感受较深。一是要与时代同步,我们制作的公益广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记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公益广告中呈现的人物应该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三是要记录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领域进行深耕,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支部书记黄震洲同志综合大家意见,认为创作出为人民服务的精品,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选题上,要“大小兼顾,雅俗共赏”。既要有“大”作品,展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宏大叙事,也要有“小”作品,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和情感世界。
创作上,要“深入群众,汲取源泉”。从人民群众、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去讲述身边的“小人物”的故事,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文艺作品的温度和人情味。
制作上,要“技术引领,勇于尝试”。依托台技术革新的力量,积极探索实践AIGC、虚拟制作等新技术在精品创作领域的应用,力求提升作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传播上,要“移动优先,提高声量”。因应新形势、新业态,在原有纪录片作品基础上,配套生产更适合移动传播的系列精品短视频、微短剧,在移动端主阵地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质效上,要“树立口碑,探索市场”。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队伍上,要“提升业务,创新思维”。导演、摄像、后期制作等各个岗位都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同时加强不同团队及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艺精品的创作和生产。
自开台以来,广州广播电视台就一直聚焦南粤改革开放热土,以影视精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广州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记录、展现、传播广东广州的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文化,2015年至今已完成和制作中的纪录片有45部,电影有15部,包括讴歌革命英雄的4K超高清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颂扬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康熙与路易十四》,传递爱与力量的儿童励志电影《点点星光》等。这些作品先后获得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影视奖项。
接下来,广州台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做到学深悟透、学思践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来源:精品生产团队
编辑:唐伟松
责编:唐 毅
编审:刘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