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金一斌
金一斌指出,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设计作为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进步重要使命。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为愿景,旨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掘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十年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专业性、国际性、前瞻性为旨归,正成为全球设计与智造融合的主赛场、全球创意人才的荟聚高地、科技创新应用与设计创意成果的首发地,并已构建起设计智造的全球话语体系,日益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综合创新设计大奖。
金一斌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灵魂内核是“人文智性”,理想愿景是“设计立人”。此次特展,从辅助计算到类脑智能、从医疗健康到人类增强、从规模效应到绿色新质、从轻质便捷到智美生活,板块设计理念均源自于“人”、设计价值均体现于“人”,它们相遇交织于对“生命”这一终极命题的思考探索之中。金一斌号召,要用向善的设计打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唤醒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心,以“设计立人”的愿景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人文智性”的精神安顿未来人心。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主持座谈会
—— 嘉宾发言 ——
宋建明介绍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起源与发展。作为一项具有全球视野、政府支持、学院主导的设计奖项,从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同志提出想法,到确定创办全球工业设计大奖,再到确立学院奖的定位,梳理出金智塔智造评价体系,创办十年来,大奖在不断推进中形成如今的规模和影响力。
宋建明认为,首先,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明确了学院主导的模式,用学术的眼光整合设计力量,对全球设计态势中最前沿的趋势进行评价,以期给从事设计智造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其次,大奖在创立之初就积极探索与创投公司的合作,促进设计理念与产业投资的融合,并通过主动出击征集作品、开展品牌传播等方式迅速打开局面。最后,作为国际奖项,大奖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的当下,其已然形成了适应时代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杭间面向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洞见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设计要发展,必须整合包括学校、杂志、协会、博物馆、奖项、博览会、工作室、咨询服务等要素,其中,奖项是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中介力量。中国美术学院依托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设计学科,已经构建起了一个扎实的机制结构。他强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身处中国、面向于东方生活方式的奖项,依托于学院奖的特性,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探索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并进行了深入实践。十年前所确定的“智造”二字,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涌现的时代,更是充分体现了在当代科技推动下的眼光和格局。相信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一定会逐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设计奖项,为中国的设计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未来设计实验室主任
孙守迁
孙守迁围绕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及设计教育变革问题指出,当前的设计教育仍然主要延续了工业经济时期所强调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但随着新场景、新产业的出现,产业端的力量越来越强,慢慢形成了科技、艺术、场景与产业相融合的设计理念,这倒逼我们重新思考设计智造,要促使设计师更好地拥抱产业。他希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产教融合的探索,让设计学科不仅仅跟科学家、艺术家握手,还要跟产业界握手。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覃京燕
覃京燕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怎么样通过好设计去引领科技向善、人心向美的新时期,而这也正是此次DIA十年特展所呈现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通过DIA这一平台,我们能切实感受到新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还有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对象,以及最终的生产关系,都在发生巨大的革新和变化。特别是在数字生态文明和自然生态文明实现了数实共生、文明互鉴的范式改变态势之下,相信DIA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设计律令和文明律令的主导者。期待DIA下一个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野下实现更大的跨界与创新,在全球文明发展过程中展现来自中国的力量。
张明回顾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与江苏的渊源,并对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十年来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DIA致力于贯通学界和业界,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起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另一方面,也极大推动了产业领域原创爆品的打造、商业场景的搭建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挖掘,而这正是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一大开创性闪光点。基于中国立场和国际化视野的融合汇通,当前已然站在中国设计创新领域中心的DIA,在下一个十年,必定能够站在世界的中心向世人传递蕴含东方智性的优秀设计作品。
范圣玺从其个人专业维度以及多年参加DIA评审的角度,肯定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应对“工业设计边界扩张”上的巨大贡献。他表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智”是手段、工具和方法,进而把握好“造”的实现,这二者的结合为中国工业设计葆有了尊严和体面,彰显了设计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尤其在以人为核心,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表现出色,体现了中国美院的特质。他认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所独创的“金智塔评价体系”极具前瞻性,回应了当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发展要求。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并非局限于展示创新成果,也是驱动创新成果产出的广阔平台,并对培养和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水平上作出巨大贡献。
吴卓浩就产学研融合及未来人机协作的AI创造力发表了见解。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在很多方面先于企业,前几年主要是技术方面,近几年设计领域也开始领先。如今企业与学校有大量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培养人才,因为企业需要大量新的技术和设计人才,而相关专业无法直接供给。这一转变由以前的行业产业领导变为很多领域由高校领导。在研究方向上,从2017年负责创新工厂的人工智能工学院起,确定了“AI创造力”这一研究方向,致力于让人与AI各展所长共生共创。由于当下AI技术兴起,工作流发生极大变化,塑造工作流意味着能塑造产品,设计范式随之转变,这种范式转变使得普通人也有机会参与产品的塑造。
张琦回顾了自己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往事,并生动阐释了对于“金智塔评价体系”的理解。他认为,DIA是第一个把民生价值摆在核心位置,并向世界宣告的设计奖项。他结合自身在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的执委经历,从“绿色政治在越来越快地取代地缘政治”、“ 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等方面对DIA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期望未来在DIA的奖项序列里,可以加强绿色设计的分量和范畴。他相信,基于DIA平台,足以实现达成以奖项促成绿色设计公共意识的普及,进而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刘博认为,在企业中设计是非常具体的问题。企业要解决功能性、技术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同时为实现商业化,也必须考虑美学性和体验感,否则产品将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化时代,智造有了新变化。以前的产品是被动的,如今因智能加持变为主动,这带来了对主动性美和体验的新挑战。以此次特展展陈的有鹿机器人为例,刘博从产品具体的应用场景案例角度,阐释了设计对于产品美学以及产品体验的重要性。
李新刚认为,面对人工智能的大爆发,一切的讨论和实践都内涵着同一个核心逻辑,就是“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从地卫二空间技术公司的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他阐释了践行从太空改善地球的使命,在国内加大研发投入发射卫星,并秉持“授人以渔”思路成功在海外拓展业务,这都源于产品设计里所具备的人文关怀。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中的“智”不仅体现在产品有多智能,更彰现在其所蕴含并坚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之中。
华昊对 DIA 团队十年来的成果得以在此次特展中顺利呈现表示祝贺,并就DIA对企业的赋能进行了多方面阐述。一是带来荣誉激励创新;二是通过跨界融合启发创新;三是交流沟通促进创新。他认为,DIA已成为我国设计综合创新领域展示、学习、交流、传播的大平台。华昊对DIA的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其一,成为一个推动创新孵化的发动机;其二,塑造产业化平台,企业定义问题,把这个问题交到高校,高校有效地反馈,形成一个产业化的链条、闭环;其三,促进高校教育创新,为企业输送设计人才;其四,推动全民设计教育,推广创新思维,普及美育。
强脑科技战略关系总监
边文伊
边文伊介绍了浙江强脑科技的相关情况,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脑机接口企业,强脑科技非常重视产品的设计。她表示,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应该从它的实用性、外观、功能等角度融合考虑,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买单接受。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把我们自身所学的科技的技术真正放到产品里面,才会让更多的老百姓,真实地感受到科技进步能带给生活的真实的改善。作为脑机接口的企业,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的进步,产品的人机交互方式相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范式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促使设计团队要更多的从思考创新的角度,改善用户的体验包括界面的设计,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去探索更多的新设计的可能性,更具个性化和交互化的解决方案。这种革新也将推动设计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共同打造更富有创意和创新性的设计空间。
梁润生阐述了自身参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经历与感悟,他表示,DIA 在专业性、公平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已成为其所在团队每年必须参加的奖项之一。十年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始终没变,DIA给了联想展示设计作品的舞台,并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设计的自信,作为企业代表,非常认同企业与学院的交流合作,并对此报以期待。
闫雪分享了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于工厂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实例。她以模型训练平台项目为例,期望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与质量,但在数据处理、模型设计、团队协作上常遇到问题,团队采用项目维度设计、多人协作的全新思路,提升标注效率,改进模型交互流程等方法,充分考虑了实际场景的限制和需求,为工厂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她强调,在产学融合中,企业与学校应加强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期待DIA在未来能够培养更多创新和实践人才,共同推动设计智造行业发展。
丛龙飞表示,迈瑞公司聚焦医疗仪器行业,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拥有行业内最全的产品线及几百个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在全球医疗仪器排名不断上升。迈瑞医疗保持高研发投入,配置全球研发平台,建立全球化研发营销和销售服务体系。在中国,迈瑞开发了医疗生态平台,通过“设计+ IT + AI ”的形式,实现设备融合、数据共享和远程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 AI 赋能实现诸多临床应用,这对迈瑞的工业设计在产品形态和体验上提出更高要求。他认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化奖项,未来将成为一个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商业跨界创新交流的平台,一个创意转换成财富和未来实体创新的加速器。希望能有更多的院校和企业能参与进来,共享、共创、共赢,借助DIA与全世界进行沟通交流。
李超分享了团队去年首次参加 DIA 比赛并获健康组金奖的经历。他在阿里健康设计团队负责设计管理,作品价值理念是让设计趋向善意,让形式追随情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他认为,DIA是非常出色的全球性平台,其根基的三角形评价模型,稳固且有影响力。阿里健康团队能取得好成绩源于对设计理念的思考和出发点。在当下,提出问题和与问题相处的能力成为关键,同时想象能力将会比设计能力更重要。作为戛纳创意节评委,李超发现,国际上的创意主张与DIA所一直秉持倡导的价值主张是一致的,这让他更加坚信DIA的“金智塔”价值评价体系将成为重要的资产和宝库。
俞坚指出,DIA创办已十年,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设计智造进入新阶段,设计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随着设计技术门槛降低、设计知识融合加速,未来设计可能成为所有工作的衔接平台和通识课程。在此情况下展望未来,有两个问题可探讨,一是好设计的定义可能发生变化,二是优秀设计师的教育出身难以确定,因此以DIA为平台的跨行业的交流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俞坚认为,DIA大奖在大变革时代为新设计提供价值和案例导向。一是可以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设计开辟新视野,二是思考设计的人文价值,什么是“人”?何以为“人”?这对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意义深远。
卢涛指出,6月29日既是DIA大奖十周年国博特展开幕日,也是第43个世界工业设计日。世界工业设计日旨在提升公众对工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工业设计专业的优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加强设计在世界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方面的力量,而此次DIA十周年国博展览正生动呼应了其目标愿景。此次DIA能够进入这个国家殿堂举办以“设计制造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展览,无疑是对DIA十年来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深入融合方面成效的肯定与激励。
卢涛提到,6月6日DIA与上海市正式落地了在杨浦滨江的DIU总部项目,以期将原先遴选评奖的周期性活动变成长效性、可切实落地的“艺科商教”四维融通联合体。在此次国博特展期间,DIA还会联合国博举办多场公共教育日和公共演示日,十分期待能够与学界、业界同仁们再次相聚国博,一起“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
摄 影 |小 名
2024DIA作品征集
倒计时⏰12天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DIA是当代创新设计评价、推广与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创意转向产业与未来的实体创新加速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一流的前瞻性、包容的国际性,在产业界、学术界、研发界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球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升级。DIA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浪潮中,DIA将设计作为智能制造突破口,汇聚产学研尖端力量,带动国际创意迭起,引领市场前沿认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化,真正发挥出了“智”的本质。2024,DIA将继续坚定打造“国际一流的工业设计大奖”的目标,在“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的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下,破浪前行,为设计赋能,为智造领航。
2024作品征集进行中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DIA官网
查看详细参赛内容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支持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承办单位
浙江现代智造促进中心
境内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
矮凳网/动点科技/DONEWS/都市快报/凤凰新闻/光明网/国际在线/杭州日报/环球网/和讯网/界面新闻/今日头条/科技金融时报/科技讯/科极网/美术报/每日商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人民网/《设计》杂志/视觉同盟/设计赛/《设计与制造》/上海日报/设计赛/搜狐新闻/腾讯新闻/太平洋家居/TECHWEB/网易新闻/网易设计/新浪乐居/新京报/新华网/新蓝网/新浪新闻/雅昌艺术/央广网/优设/《装饰》杂志/中国新闻报/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金在线/浙江新闻/浙江发布/Zaker新闻/中文科技资讯
境外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
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AXIS/Agence France Presse(法新社)/Azcentral/Asia Logue(亚洲日志)/Bloomberg(彭博社)/Buzzfeed/Business Daily(澳洲商业日报)
/citizentribune/Core77/Digital Journal(加拿大数字期刊)/Daily Herald(每日先驱日报)/Daily Inside Scoop/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
/FOX5/Future Science Today(未来科技)/Market Watch(道琼斯市场观察)/Minyanville/Morningstar(晨星网)Market Place/Malaysian Talks/Manage The Numbers(管理数字)/News Ok/NBC//Pittsburgh Post-Gazette(欧洲邮政公报)/Reuters(路透社)/SNNTV/Science Tech Today(今日科技)/The Evening Leader(美国先锋晚报)/Trendy Reporter(趋势)/Think Business Today/Yahoo News(雅虎新闻)/Yanko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