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特展|设计的力量:从中国制造到智造未来

学术   2024-07-19 18:06   浙江  


《中国美术报》第363期 美术聚焦



【编者按】


伴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6月29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设计智造与高质量发展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为我们揭开了“未来生活”的一角。作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十年的成果展,展览共展出180余件设计智造领域的优秀创作,以“设计智造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为总体逻辑,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四个板块,配合“具身智能”“脑空间”“低空经济”“智能厨电”四个场景,呈现出我国在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DIA这十年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设计的力量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创新?本期将通过对各行业专家、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的采访,感受智能时代下的设计行业变革。



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周围是智能仿生手和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的无障碍环境,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天空中,由智能设计驱动的载人eVTOL飞行器ZG-ONE在高楼大厦间穿梭,而商用无人驾驶车辆静静地在街道上滑行,执行着它们的配送任务;回到家中,智能厨电和自动化清洁机器人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便捷。这些看似科幻电影或小说中的场景,已经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常,而上述所有的设计产品,都可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设计智造与高质量发展特展”中一睹真容。


展览现场


中国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重大转变。作为中国设计智造领域的标志性事件,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以下简称DIA)于2014年应运而生,成长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作为DIA十年的成果展,展览优选DIA十年来的代表性案例和科技前沿作品,首次对中国设计智造发展与设计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梳理,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而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展览中一窥如何以奖项带动行业的发展?中国未来设计的方向在哪里?智能制造对整个行业有何影响?学院奖配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日后设计教学的改革有何推动?


设计是践行

“善”的艺术载体


DIA对于设计智造的定义有明确的指向,即“民生·产业·未来”。以人为本,以想象力建构新方式,以生活、生产、生态融合为关键,强调人机互动深度学习,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共生,以实现社会与经济多维成功,是一种以顶层设计策略整合人类社会网络,引领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链的设计协同活动。在设计评价标准中,以“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为核心价值观,立足智能制造大时代背景,并独创“金智塔”评价体系。


这几年,关于“什么是未来的设计”,各方一直有着不同维度的探求与思考。“今天我们所看到的DIA的作品基本上有两个特性,即以数据作为其最重要的属性,以算力作为其最重要的驱动力,这是我们的大奖跟欧美类似奖项的巨大差别。这也显示了我们国家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前提之下所具有的特色和担当。”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卢涛告诉记者。


据卢涛介绍,DIA的评选标准始终围绕着科技的创新和人文的关怀,以及设计创意中所表达的善意,这种标准在历届金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们在人文关怀方面发挥的作用,在艺术、设计甚至哲学方面的思考,往往比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更加为评委所看重。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作品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


例如,2023年,来自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作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和来自阿里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作品“健康体-盲文注音字库”共同斩获DIA最高奖项金奖。卢涛说:“智能仿生手是通过科技的突破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它整合了AI技术与个性化编程功能,通过捕获残肢肌电图传感器中的肌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动作,能够用意念控制手部假肢,这在以前听起来像科幻,现在却实现了。另一款作品盲文注音字库看起来不是那么高科技,但我们的评委站在更高的人文的维度,评选它为金奖。”


“健康体-盲文注音字库”相当于一个优秀的“翻译软件”,可以将输入的任意语言的文本转变成盲文,如此解决了设计师因不懂盲文而无法在相应产品或产品包装上附加盲文的难点。“过去视弱或视障人士吃药的时候看不见用药说明,需要别人辅助。今天,通过印刷在药品包装上的盲文,他们可以自行了解药物类型、剂量。在去年终评时,这件作品获得的票数甚至比仿生手的票数还要高”,卢涛说。


阿里健康科技 (中国 ) 有限公司 健康体- 盲文注音字库


据悉,这套字库自2022年开始免费开放给社会。这个作品也是2023年法国戛纳国际创意节唯一一个中国获奖作品,打动人的理由就是,它解决了文字的信息障碍问题,帮助很多其他行业,能够照顾到国内的1700万视障人士。


这种高度的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在DIA的选择中。比如第一届获奖作品“可以喝的书”,其最为核心的技术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公民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博士特里萨·丹科维奇(Theresa Dankovich)所发现的一种名为纳米银的离子,它是细菌的天敌。这项发现是她在实验室八年苦心研究的成果,而滤纸和书本是最终呈现的形式。这本书,既可以传播简单的用水健康知识,其纸页又可以过滤饮用水,为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口提供了生活的便利。


特里萨·丹科维奇 可以喝的书


“设计是践行‘善’的艺术载体,设计也是看得见的哲学,设计能够‘立人’。设计可以将抽象的人文观念与深奥的科学技术融会贯通到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作品中,而这件作品人人触之可及。正是在稀松平常的日常消费使用中,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善’得以有效传播,抚慰人心。”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


科技前沿

助力设计插上未来翅膀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与哲学的变革。展览中还选择了近两年来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产品,他们带来的可能是整个行业的改革。如“讯飞星火×华为昇腾”国产化认知大模型一体机、霍尼韦尔智能高效密集存储解决方案、阿里云全息智能路网等,正在推动超级企业、灯塔工厂和智慧城市的形成。


展览现场


在空天智控领域,有一颗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卫二”)设计的“WJ-1B高分辨率智能光学卫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颗卫星是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向海外主权国家出口的首颗智能卫星,计划于今年9月份发射。与传统卫星相比,地卫二给卫星装上了大脑——名为“弦平台”的AI处理器。“它能直接在卫星上快速处理数据,免去了将数据传回地面再处理的繁琐流程”,地卫二业务副总裁李新刚介绍道。而来自鳍源科技的FIFISH V-EVO水下无人机、海康潜伏机器人等作品,则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从群体智能扩展到深海和太空探索的无限可能。这些作品不仅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也为工业元宇宙和数字文旅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联想 Micro-LED透明屏笔记本概念机


此外,腾讯科技的游戏科技助力数字文保创新解决方案、联想的ThinkVision 27 3D显示器、灵伴科技的Rokid MAX+Station智能眼镜套装、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虚拟现实深度漫游等作品,向人们揭示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沉浸智能领域的突破。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领域,是对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具象化集成。傅利叶智能带来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展示了人机耦合的未来智能奇妙图景。


展览现场的傅利叶GR-1通用人形机器人


同时,智能生成技术已经实现规模化的应用,给设计领域带来从思维方式到工具方法的变化,设计的流程和生态正在重构,比如张周捷设计的“数字椅”。“数字椅”源自人机共创数字艺术项目,基于“生而不同”的理念,每一把座椅均通过算法生成、数字制造,突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现场展出的“原型系列”是数字椅所有系列的基础造型,每把椅子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具有独特的风格。数字椅系列以其造型的多样性满足了大众的喜好,更低的成本也让拥有它成为可能。


张周捷 数字椅


同济大学教授范圣玺表示,DIA在应对“工业设计边界扩张”上有巨大贡献。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智”是手段、工具和方法,进而把握好“造”的实现,这二者的结合为中国工业设计保有了尊严和体面,彰显了设计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尤其在以人为核心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表现出色。其所独创的“金智塔评价体系”极具前瞻性,很好地回应了当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发展要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身处中国、面向东方生活方式的奖项,依托于学院奖的特性,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探索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并进行了深入实践。十年前所确定的“智造”二字,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涌现的时代,更是充分体现了在当代科技推动下的眼光和格局。


联想的ThinkVision 27 3D显示器(概念图)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DIA已经逐渐超出了一个奖项的意义,它正在为当前数字经济、智能社会的创新发展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智库,为‘中国制造’的自我迭代提供‘设计智能’。我们始终相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设计师之责任是创造数字智能时代新的生活美学,在21世纪新的科技条件、社会关系、价值伦理中,在新的数字文明中实现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


跨界融合

激发行业新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设计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的关键力量。设计不再局限于外观的美化,而是成为连接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的桥梁,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智能设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正在重新定义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引领着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的全方位发展。


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韩绪看来,DIA十年无疑伴随着中国工业设计和产业升级的蓬勃发展而成长,历年获奖的作品不断涌现出立足国情的深入思考,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面向未来科技的积极拥抱。基于连续多年担任DIA专家评委的经验,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覃京燕能切实感受到新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还有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对象,以及最终的生产关系,都在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宋建明表示,大奖在创立之初就积极探索与创投公司的合作,促进设计理念与产业投资的融合,并通过主动出击征集作品、开展品牌传播等方式迅速打开局面。作为国际奖项,大奖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的当下,其已然形成了适应时代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商汤科技 元萝卜AI 下棋机器人围棋版


其实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地渗透在各个行业里,包括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变革。作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的设计人员,商汤科技元萝卜设计总监闫雪就亲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于工厂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的作用。她以模型训练平台项目为例,指出传统工业缺陷检测中人工方式已不适应当下生产,期望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与质量。然而,实际过程中发现,多数模型训练平台因脱离真实使用场景而无法应用于工厂。发现问题后,闫雪团队采用项目维度设计、多人协作的全新思路,提升标注效率,改进模型交互流程等方法,充分考虑了实际场景的限制和需求,为工厂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从2017年负责创新工厂的人工智能工学院起,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吴卓浩就确定了“AI 创造力”这一研究方向,致力于让人与 AI 各展所长、共生共创。他说:“由于当下AI技术的兴起,工作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之前产品在没有产业化之前需要有专门的人去构建特制的工作流,设计师难以定义工作流。如今在AI帮助下设计师也可以上手塑造工作流,这也意味着可以直接塑造一个产品,设计范式随之转变,这种范式转变使得普通人都能参与产品塑造,是前所未有的。”


展览现场


智能制造在医学领域同样大有可为。据迈瑞医疗北京研究院影像专家丛龙飞介绍,在中国基于全业务线,迈瑞开发了医疗生态平台,通过设计加IT加AI的形式,实现设备融合、数据共享和远程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 AI 赋能实现诸多临床应用,这对迈瑞的工业设计在产品形态和体验上提出更高标准。这也要求其在智能化生态设计上进行规划,能够通过数智驱动体验升级,智能化互联互通,实现产品的互联体验,把整个系统和产品整合在一起。


在智能制造模式下,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保持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效益。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以顺利实施。


Studio Ololoo 压力气泡灯


浙江强脑科技战略关系总监边文伊表示,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应该从它的实用性、外观、功能等角度融合考虑,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接受这个产品。“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是我们专门为上臂和下肢残缺的残疾人设计的产品。在中国有2400万肢体残缺的人群,是非常庞大的群体,为什么大家不太容易在大街上看到他们?一是因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很差,辅助用的拐杖和轮椅也很笨重;二是他们会感受到大家或同情或怜悯的异样眼神,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出来了。但他们体验我们的产品之后,会感觉跟正常人一样,甚至有一些年轻的用户会觉得戴上这个机械手非常酷、非常赛博朋克,也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去展现自己、去找工作。”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仿生手


边文伊也坦言,作为脑机接口的企业,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人机交互方式相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范式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也促使设计团队要更多地从思考创新的角度改善用户的体验,包括界面的设计,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去探索更多的新设计的可能性,更具个性化和交互化的解决方案。这种革新也将推动设计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共同打造更富有创意和创新性的设计空间。


产学研共振

推动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高世名看来,DIA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这个奖项本身的影响力,它最大的价值是作为一个平台所连带的100多个国际设计组织、几千家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几万名设计师群体,“他们相当年轻,对新技术相当敏锐,这是最大的财富。从去年开始,我们提出从DIA发展出DIU(Design Intelligence Union),从一个奖项,依托它的所有连接、网络和资源,形成国际设计智造联盟。这个联盟在探索和实践、行业发展方面,未来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高世名说道:“大家都在谈智能化,都在说AI的革命,但实际上‘智能化’这个题我觉得在生产力的意义上还没有完全破题。靠艺术家自己努力是不行的,必须跨界集成。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产品都是跨界集成的。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创新联合体,能够把教育、产业、科技和传播融为一体,把艺术、科技,甚至哲学、人文、产品策划等领域的人才和能量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跨界融通创新的反应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人才链、产业链、供需链、价值链、传播链打通,形成一个真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这是我们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希望推动的。”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宝莲灯- 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认为,DIA在贯通学界和业界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推动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领域原创爆品的打造,而这正是DIA的一大开创性闪光点。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设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引擎,产学研共振也是企业和设计教学之间的双向奔赴。“我之前经历的软件互联网时代,是产业跑在高校前面。但现在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在很多方面先于企业。如今企业与学校有大量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培养人才,有些甚至专门开设了实验班,不分专业和年级,只要通过考核即可进入。因为企业需要大量新的技术和设计人才,而相关专业无法直接供给。这一转变由以前的行业、产业引领变为如今很多领域由高校来引领。”吴卓浩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道。闫雪也强调,在产学融合中,企业与学校应加强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场景并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背景上。只有深入了解实际场景的需求和限制,才能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宇树科技 GO1 四足机器人


江苏鱼跃医疗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华昊希望,通过产学研一体,可以形成一个孵化的平台和产业化的平台。他说:“当我们有一些好的创意和想法时可以交给高校,高校进行创新,去解决企业真正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企业定义问题、高校有效反馈的产业化链条,这样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创新,为企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


设计学科的未来

跨行业交流与教育模式的重塑


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设计智造进入新阶段,随着设计技术门槛降低、设计知识融合加速,设计学科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俞坚认为,未来设计可能成为所有工作的衔接平台和通识课程。在此情况下展望未来,有两个问题可探讨,一是好设计的定义可能发生变化;二是优秀设计师的教育出身难以确定。若设计学科和教育不变革,优秀设计师和产品可能出自其他专业,因此以DIA为平台的跨行业的交流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


零重力深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载人eVTOL 飞行器 (ZG-ONE)


设计教育的深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创意、美学、技术,投身一个更大的系统去实现创新已经成为必然。“可以看到DIA近年来企业获金奖的概率已经高达90%,高校获奖比例严重下降。我们学校的有些设计方案已经落后于企业的解决方案了,这也倒逼我们学科进行改革。我们学校可以思想解放一点儿,让企业家们走进校园,跟学校一起进行设计的教育,真正打造未来的场景。”浙江大学未来设计实验室主任孙守迁认为,我们当前的设计教育仍然主要延续了工业经济时期所强调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但随着新场景、新产业的出现,产业端的力量越来越强,慢慢形成了科技、艺术、场景与产业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招生模式是否也要改一下?我们也要重新思考设计智造,要促使设计师跟人工智能握手拥抱产业。


展览现场


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澳门通用品牌市场VP、2023年DIA金奖获得者李超身处当下时代,提出了两点反思:一是提出问题并与问题相处的能力成为关键;二是想象力将会比设计能力更重要。他说:“也许将来没有设计师,只是需要有想象力的人。因为未来解决设计问题的工具和途径会越来越便捷,但能否提出问题,对于未来的设计师是非常大的挑战。”而这对于当前注重艺术与技术的设计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华昊认为,推动全民设计教育、推广创新思维、普及美育任重而道远。他说:“在我看来,全民设计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全民更好地推广创新思维;二是做好基础美育工作。中国目前还在一个美育普及的阶段,全民的审美还有待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奖项、展览的推广,把好的设计推荐给大家,也是一种美育的形式。”


DIA奖的设立推动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现场在往更加智能化、更加科艺融合与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或许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设计教育改革的雏形。高世名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大奖,让我们更连通了最前沿的产业,同时连通了大量的科技人员。比如说,以前我们怎么能够跟一个做智能计算的卫星团队发生关系呢?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我们成为了工作的伙伴。关于月壤的探索,我们也是跟上海的光源科技有一个共同的团队在合作,这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季的毕业创作里也展现出来。我们已经持续八年招收理科生了,同时在学院的设计学科、建筑学科、影视学科的基因之中,也更多地注入了科技的因子。”


展览现场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智造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及其所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观察中国智能制造和设计教育融合的窗口,更为全球设计领域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未来,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必须拥抱变革,深化跨学科的融合,加强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推动设计思维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和市场需求。未来已来,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拥抱智能时代,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 | 张婷婷


2024第九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公众报名将于7月22日24:00截止,请各位参赛选手抓紧时间报名!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官方报名通道,我们无比期待你的加入!


 点击查看 2024参赛指南 


请查收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参赛指南!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DIA是当代创新设计评价、推广与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创意转向产业与未来的实体创新加速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一流的前瞻性、包容的国际性,在产业界、学术界、研发界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球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升级。DIA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浪潮中,DIA将设计作为智能制造突破口,汇聚产学研尖端力量,带动国际创意迭起,引领市场前沿认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化,真正发挥出了“智”的本质。2024,DIA将继续坚定打造“国际一流的工业设计大奖”的目标,在“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的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下,破浪前行,为设计赋能,为智造领航。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支持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承办单位

浙江现代智造促进中心


境内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

矮凳网/动点科技/DONEWS/都市快报/凤凰新闻/光明网/国际在线/杭州日报/环球网/和讯网/界面新闻/今日头条/科技金融时报/科技讯/科极网/美术报/每日商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人民网/《设计》杂志/视觉同盟/设计赛/《设计与制造》/上海日报/设计赛/搜狐新闻/腾讯新闻/太平洋家居/TECHWEB/网易新闻/网易设计/新浪乐居/新京报/新华网/新蓝网/新浪新闻/雅昌艺术/央广网/优设/《装饰》杂志/中国新闻报/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金在线/浙江新闻/浙江发布/Zaker新闻/中文科技资讯


境外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

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AXIS/Agence France Presse(法新社)/Azcentral/Asia Logue(亚洲日志)/Bloomberg(彭博社)/Buzzfeed/Business Daily(澳洲商业日报)

/citizentribune/Core77/Digital Journal(加拿大数字期刊)/Daily Herald(每日先驱日报)/Daily Inside Scoop/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

/FOX5/Future Science Today(未来科技)/Market Watch(道琼斯市场观察)/Minyanville/Morningstar(晨星网)Market Place/Malaysian Talks/Manage The Numbers(管理数字)/News Ok/NBC//Pittsburgh Post-Gazette(欧洲邮政公报)/Reuters(路透社)/SNNTV/Science Tech Today(今日科技)/The Evening Leader(美国先锋晚报)/Trendy Reporter(趋势)/Think Business Today/Yahoo News(雅虎新闻)/YankoDesign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是我国首个工业设计领域的学院奖。自2015年创立,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