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天山五千里(四)

文摘   旅游   2024-05-24 22:20   江苏  



草原(第四、五日)

前方就是草原。

我以为所有的草原都在内蒙,没想到,在西疆的天山脚下,草原竟辽阔至此。我以为草原就是边关塞外,远在天涯,也没想到,草原曾和我们相随相行,甚至相生相息了数以千年。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也回响过来自草原的飒飒朔风,充满铁血的铮铮蹄声,如今,反倒是我们游走的太远,离开的太久,早已淡忘。

之前我担心视听不及,感受不了的,原来有这么一处草原。期盼久了,便成忐忑。

而一旦踏入这片草原,如同天地间只剩下一个自己,可以渺小得不若一尘,也可以巨大得唯我独尊。我记得,我背着所有的行头,独自踏过一轮又一轮的绿坡,真想一直走下去,去寻觅游牧人那渐行渐远的踪迹;我还迎着冽风冷雨,陪伴着结对的天鹅,遥望着奔腾的骏马,真想就地化成一颗泥土,倾听那片原野所有的静穆和雄浑。

依旧回到开头罢。

清晨,云层很厚,我们驶离了特克斯。一路上不见大片的绿色,只是一个连着一个些许沙化的山头。弱弱的晨光还是打破了单调,灰暗逐渐衍化为嫩绿,前面一间不显眼的小木屋就是景区入口了。

云层依然纠结。一车人因景区提前放行正大诩自己的好人品,车子顺势越过了一个高坡。云幕里突然漏下一缕阳光,落到前方的村舍,那溢满金辉的小屋升起了袅袅炊烟,此时静静的牛羊作伴,远远的雪山绵延。如此色诱,是无人能挡的,便是一番无章无法的兽散。

车至西喀拉峻时,云层已聚向天边,阳光坦荡荡的撒向草原。草原便伸了个懒腰,似乎从睡梦中醒来,本来平静的颜容竟泛出了暖暖的色晕。马儿在贴近雪岭的山坡上跃跃而试,羊群倒像云朵一样缓缓移动,变化着形状,雀鸟也不时传来几声清恬的歌声。我们这些背着一包器材的家伙,踏上这松软的草地,从来沉重的步伐一下轻盈起来,竟翻了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也不怎么想去按快门了。就是在途中休憩时,竟依稀嗅得,脱下的那双被草尖上的露珠偷偷惹湿了的袜子,散发的芬芳。我相信多年以后,我仍会清晰的记得这个早晨所有的清亮和温暖。

我多么希望它仍然只是天山脚下一个小小的驿站。东喀旅峻的草地似乎愈加开阔,层次也愈加丰富。日照当空,我们坐着哈族牧民的摩托,一路疾驰,一路欢呼,直至大峡谷边崖。此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喀拉峻草原是一个高地,其间山原起伏,周边却是沟壑。整个草场,高凸处芳草萋萋,低洼处云杉林立,一直延展到天山绝岭。怪不得,人们称喀拉峻草原为空中花园。

跨上小”涩卢”的爱马,我终究不敢飞奔起来,但即便只是随着那”嘚嘚”的节律轻轻的颠颤,走过那一个个山岗,心神也早已飞驰。然而,处处布列的铁丝栅栏阻断了行空般的思绪,也阻断了前行的路径,我们不得不绕道而走。如今的草原已不再是昔日的牧场,即使再美也终究不是天堂,因为天堂的草地并不需要栅栏。

此时,我站在高处,盼望着那一处云影飘过我的头顶,可是它总与我擦肩而过。还好,我们毕竟只是匆匆一过!

次日傍晚赶到巴音布鲁克,中雨。

原打算爆发一下雨过天晴的高端人品,哪知景区导游告诉我们今日恰逢喇嘛为草原祈雨。作罢,我只得宽慰自己,能领略到草原的雨景大概也是可遇难求的。

巴音布鲁克同样是一处高山草原,更为辽阔。单从入口到中心景点,就有45分钟的车程。

也许是雨雾过重,整个巴音布鲁克草原,竟很难锁定一处视觉的目标,一棵树,一间房,哪怕是一块石头都没有,只是无边无际并不茂盛的草地。突然,前方有个湖泊,水面上游弋着成双结对的白天鹅。

然后又是一段茫茫的路途,除了地,只有天,也混沌不清。终于有了一个山坡,几块石头。山坡下静静的淌着一条河流,不知蜿蜒到何处,两岸牛羊成群。

这片草原,似乎贫瘠,贫瘠的没有一棵树木,却飞来了一个天鹅湖;似乎落寞,落寞得只剩寥寥数石,却流出了一个九曲十八弯。粗陋之至,浪漫之至;平实至极,婉转至极。有如一处历史的荒漠,湮没了所有的长篇累牍,却不小心遗漏下半页沉香的墨迹;抚平了所有的悲欢聚散,却残存着一滴依然晶莹的泪珠,叫人心碎,叫人心醉。巴音布鲁克远不及喀拉峻那般温厚恬美,却定然珍藏着一段无可比拟的奇崛。

于是,我依然站在高处,去经受凛雨的洗礼,静下心来欣赏草原上的风云大戏,西边的天际偏偏拉开了一隅浓烈的金色。何必,我们毕竟只是匆匆一过!


图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引用




往期图文,点击跳转:

环行天山五千里(三)
江苏常熟园山居古玩城 | 2024年春季收藏品调剂交流会(交流品图录)

公众号文章汇总列表:

历史上的常熟老银楼

金银饰品收藏介绍

收藏余味

绘画书法篆刻推介

友人推文

杂文

游记

杨园中学(洞泾中学)纪念系列

常熟旧事

张瑞林收藏艺术馆推文

艺术品交流

苏州特产



历史苏州 文化视角 人文情怀

诗文典故 时事资讯 艺术收藏

—---投稿、宣传、推介、分享---—

联系微信:TDG2006

点下“在看”,花开春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图文

苏州同道文化
历史苏州 文化视角 风土人情 诗文典故 时事资讯 艺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