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吃着采摘的枇杷,想着杨梅也快了。数年前同学相聚采摘杨梅的场景便浮现眼前。
李家杨梅红
绿荫依依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
此处,余姚东三七市镇李家村。十年前我们便有约,每当杨梅采撷时相聚于此。然而现实里的种种羁绊,终究不能让人事事遂愿。会同学,摘杨梅,这是十年来的第三次。
下慈城不久,便会碰上几个名号鲜明的村庄:向上、二六、三七。向上村,与宁波老大同名,不管是谁抄袭谁,反正都产生于相近的年代。二六市和三七市,是两个相邻的村庄,按旧时市集日期取字命名,实用好记。二六市月逢二四六九开市,三七市则每到三五七十设集。旁处不出一二里山丘逶迤,一个个村寨布落着其间,唐家、阮家、俞家、张家……而村前寨后便是漫山的杨梅林。如今,江浙一带似乎处处是“杨梅之乡”,而最早的梅乡当属余姚。且不说河姆渡文化里的杨梅痕迹,便是近时“中国杨梅之乡”的评选,余姚也是首家,尔后才轮得到慈溪、舟山、仙居、黄岩。所以,我们去的三七市镇便是杨梅的“乡中乡”,这李家村呢,当是养在重山无人识,又梅红不怕林子深的闺秀大家了。
高瘦的小李候在村口多时,家里野味小鲜早已上桌备齐。向上几乎每年来过一次,和小李再熟络不过了。小李也是实在人,坐下来就左一声“向上大哥”,右一声“向上大哥”的,一席饭未曾停歇,听得我和明亮也跟着肃然起敬起来。向上是大学隔壁寝室的老大,几年没见身形敦实依旧,脑袋聪明早已绝顶,讲话调子总是那么抑扬顿挫。没说的,四川人,现定居宁波。明亮是班长,才智能力俱佳,从河南、湖南,一路辗转到上海。再浑浊的浦江水也能哺育最羸弱的身板儿,明亮原本运动型的狼狗身材早已发福。其实,江浙一带同学十人有余,皆因种种缘由不能相聚。相比上年各奔西东,今日三人相见已甚是满足。一个“向上”,一个“明亮”,是何等的光辉励志啊!
余姚杨梅今年是小年。饭后出门,小李便指着山腰上的杨梅树,喃喃着:“去年多收了三五斗,却没人要,那个伤心啊。”向上老大急忙收起耳朵上的电话安慰道:“那今年的杨梅可就金贵啰!”也就百来米高的山坡,这帮拖着圆膀肥腰的家伙,只能埋着头一步一个脚印的爬。好不容易摸到上头林地,才见山明宇澄,村树连溪,一派田园景致。
这杨梅,真是个俊俏的果。眼前,红实缀于青枝,烂漫衬以远坞,着实犀丽得不能言语了。于是,原本个个慵懒的人儿一下像孙猴儿样散开,支梯爬树,上蹿下跳,热闹了起来。能乐于劳作,享受的并非收获的几许成果,而是得以收成的那番历程,更别说是这种边摘边吃的痛快劲儿。这美味呢,听听徐阶的话,“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一点儿都不错!
这杨梅,也是个相思的物。寄物思乡早已成了我们的文化习惯,许多故事凄美灵动而感应人心,优雅婉转而流传古今,如那鲜美温润的莼鲈,如中秋清朗的明月,如玲珑浓郁的红豆。而杨梅正好兼具了这种种天资,它遍布地域狭窄,它成熟时节短暂,它色艳味道甜美。所以,身处异乡的江浙人士每每看到杨梅红,便会时时想见故乡人。如今,一到六月,我们这十来号人也总念叨着采杨梅,会同学。
李家杨梅,明年见!
图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引用
往期图文,点击跳转:
历史苏州 文化视角 人文情怀
诗文典故 时事资讯 艺术收藏
—---投稿、宣传、推介、分享---—
联系微信:TDG2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