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HR:必须撤回offer了!现在的求职者太不诚实了!说是月薪20k,背调发现才18k。说是经理岗,背调发现才管3个人,真无语了

文摘   2025-01-14 07:31   安徽  

 

主管,这个候选人的背调结果出来了,情况不太对劲。

"怎么了?"

说是经理职位,结果只管3个人,薪资也对不上,讲20K实际才18K。

"这么大差距?那必须得处理了。"

前阵子,某知名企业HR在社交平台爆出一则"求职者简历造假"事件,引发热议。随着背调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包装"细节被曝光,职场简历到底该如何把握真实与包装的边界?这成了求职者和HR共同面对的难题


回溯十年前,背调还停留在查查学历、打个电话的简单层面。而如今,从工资流水、个税证明到银行流水,背调已经延伸到求职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HR感慨:"现在的背调就像在剥洋葱,层层深入。过去查不到的信息,现在都能通过大数据追查。

但求职者也有难处。一位求职者道:"我确实管3个人,但要对接十几个项目,责任比一般经理还大。可这些怎么证明?"

职场信息的真实性似乎成了一道难解的方程。对企业来说,背调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对求职者而言,适度包装是职场生存的无奈之选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信任危机。当我们把工作经历都过度量化,是否正在消解职场中最宝贵的信任关系?


小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主管,最近遇到一个令她困扰的案例。

"那天面试完,我们都觉得这个候选人特别合适。他说自己是前东家电商部门的经理,管理着十几号人,月薪20K。"

结果背调时,情况完全不一样。前同事透露:"他只是个组长,带3个人,工资顶天了18K。"

更让小张意外的是,候选人强调:"我虽然职级是组长,但承担了经理的工作,20K是算上季度奖金的总包。"

这种模糊地带让HR很为难:职级和薪资的认定标准本就千差万别,简历上的包装到底该划在哪条红线之下?

小张最终还是选择撤回了offer。"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诚信问题。如果连这点都要粉饰,以后还有什么好谈的?"


这个时代,简历包装似乎已成为职场默认规则。有人说是为了更好的机会,有人说是无奈之举。

"领导让我写经理,可我心里清楚自己是主管,这也算造假吗?"

"总包20K,基本工资18K,这种差异也要被扣上不诚信的帽子?"

职场人们陷入两难:太实在,怕错失机会;包装过度,又担心背调不过

其实,无论是HR还是求职者,都是这个快节奏市场的受害者。企业追求降本增效,职场人被迫参与包装军备竞赛

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与其纠结那2K的差距,不如反思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包装"?当包装成为职场必需品,或许是整个就业环境出了问题


简历包装,看似是个人诚信问题,实则折射出职场生态的畸变

与其指责求职者不够诚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更开放、透明的评价体系。对企业而言,与其纠结数字背后的差异,不如关注人才的真实能力与潜力

对职场人而言,"适度包装要有边界,过度包装会伤人伤己。"

真实是最好的职场通行证,但职场环境的改善,需要求职者和企业共同努力。毕竟,只有互信,才能共赢。


人间琐记
人生海海,慢慢潜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