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Gu Yun
韵
本篇笔记,写的是“盥”字,不算生僻,但也不算常用的一个字,常见于词语“盥洗”当中,正确的读音为guàn,与“罐”字同音。很多人容易将其读音错读为huàn,这是错误的,本篇笔记来学它!
开始前,先对上篇笔记所写的“毋”字做要点复习。
“毋”字的读音为wú,与“吴”字同音,常见于成语如“宁缺毋滥”、“毋庸置疑”、“毋翼而飞”中。它与“母”字同源,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相同,篆书以后逐渐演变。在古汉语中,“毋”字本义指禁止在女性特殊时期施加某些刺激,后来扩展为副词,表示“不”或“不要”的意思。此外,“毋”字还表示“没有”的意思,可以作为代词使用,相当于“没有人”或“没有谁”,并且是一个姓氏。成语“毋庸置疑”强调某事明确无疑,“宁缺毋滥”强调质量优于数量,“毋翼而飞”形容消息传播迅速或物品突然不见。
毋字知识简要复习这些,如你像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请翻看昨天笔记内容。
来看本篇笔记所写的“盥”字!
“盥”字读音为guàn,与常见字“罐”字同音,《唐韵》、《集韵》、《正韵》对其注音为“古玩切,音贯”。
“盥”字的甲骨文字形写作,由皿、手、水构成。
“皿”,甲骨文字形像是一个盛器,本义为盛放物品的容器;上边的“手”,甲骨文字形像是一只张开的手掌,本义为手;“水”,甲骨文字形像水流,本义为清水。
这三个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示在盛器里捧水洗手的动作。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皿”和“手”进行了变化,写作,更加形象地表现了捧水洗手的动作。
篆文承续了金文字形,但手形被进一步简化,写作。隶书和楷书则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特别是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皿”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皿”字底。
“盥”字的造字本义是在盛器里捧水洗手,一种清洁仪式,非常重要,古今都非常重要,因此“盥”字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如《礼记》中就有“盥而不荐”的记载,意思是在祭祀前要先洗手,以示洁净,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些官宦大户人家,进门之后就有一排佣人端着洗手盆等候主家洗手~
许慎《说文解字》说:盥,澡手也。从水临皿。《春秋传》曰:“奉沃盥。”古玩切。
后来,“盥”字的本义逐渐演变,不再局限于洗手,而是泛指清洁、洗涤的动作。
如今,“盥”字的使用频率较低,但是在一些固有表达当中仍然可以看到,如“盥洗室”、“盥沐”等,用来指代洗手或沐浴的场所和动作。
来总结下“盥”字的含义和用法。
①特指洗手;
《左传》里就有“奉匜沃盥”,这里的“匜”是一种古代的盛水器,用来浇水洗手的。就像你洗手时,有人给你倒水,你接水洗,这就叫“盥”。👐
②洗涤;
《南史·谢裕传》里说的“衣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这里的“盥栉”就是洗脸梳头的意思。早上起来,先洗脸再梳头,这一整套动作,古人就用“盥”来概括了。
③祭名;
“盥事”就是古代的一种灌祭礼仪,用酒浇地来降神。这有点像咱们现在祭祀时,也会用水或者其他东西来表示敬意。
总的来说,“盥”这个字,就是表达跟洗手、洗涤、甚至祭祀有关的动作或者工具。
结束,
本篇关于“盥”字的笔记又结束了,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