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不读bài jié,谒怎么读,谒是什么意思?谒见是什么意思,“谒见”与“觐见”有什么区别?

文摘   2024-09-03 21:21   内蒙古  

Gu Yun

今风

本篇笔记,写的是“谒”字,常见于词语谒见、拜谒当中,因其字形跟“渴、竭”等字长得有点像,很多朋友会错读其音。

实际上,“谒”字的正确读音为yè,与常见字“叶”同音,《唐韵》、《正韵》当中对其注音为“于歇切,堰入声”,本篇笔记来学它。

“谒”字的篆文字形写作,由言、曷构成。

左侧的“言”,甲骨文字形,像张开的嘴,本义为说话、言语。右侧的“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揭”之省笔,表示消除蒙蔽、使知晓。

由言、曷构成的“谒”字,本义为拜见智者,请求消除蒙蔽,洞见真相

篆文中的“言”和“曷”比较接近原始形态,而隶书和楷书则更加规范和简化。特别是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讠”,这样的简化让书写更加便捷。

“谒”字的本义是拜见并请求指点,后来,这个本义逐渐演变,转而用来指代拜见、拜访的行为

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谒”字被用来描述拜见智者或上级的行为,比如“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而在现代汉语中,“谒”字更多地被用来表示拜访、拜见的意思,比如“谒见”、“拜谒”

许慎《说文解字》说:

谒,白也。从言曷声。于歇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对“谒”字做了进一步解释。

他指出,“谒”字的本义是禀告或陈述,即向他人,尤其是上级或尊者报告或说明情况。

在古代,谒见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需要通过递交名帖或请人通报

段玉裁进一步阐释,这个字的形声结构表明它与言语有关,而其声旁“曷”则暗示了它的发音,即我们现在说的“形声字”。在古代文献中,“谒”字的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用来描述正式的朝见或拜访,也可以用来指代一般的请求或告发行为。

下面,来看下“谒”字的含义和用法

①禀告、陈述:古代,“谒”字的本义是向上级或长辈禀告或陈述事情。《说文》中提到“谒,白也”,意即禀告。《尔雅》中也有“谒,告也”的注解。《左传·隐公十一年》中,有“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这里“请谒”就是请求禀告的意思。

②告发、检举:在古代,这个字还有告发或检举的含义。《韩非子·八经》中提到“谒过赏,失过诛”,这里的“谒过”就是揭发罪过的意思。

③请求:在请求某事时,也会用到“谒”字。《战国策·燕策》里有“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其中“愿得谒之”表达了一种恳请的愿望。

④ 进见:当我们想要表达拜访或进见地位较高者时,也会用到“谒”。《列子·汤问》中的“越日偃师谒见王”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其中“谒见”就是进见的意思。在《宋史》中,“台谒当以属礼”也体现了拜访时的礼仪。

⑤ 表示敬意: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拜谒陵墓时,也会用到“谒”字。《东京梦华录》中的“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就说明了这一点,其中“谒坟”即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接下来,看下“谒见”与“觐见”有什么区别?

谒见:指的是下级或晚辈去拜访上级或长辈,请求见面,进行交流或请求指示,更侧重于个人间的拜访和请求。

拜访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地位或辈分较高的人,不仅限于君主。

觐见:特指臣子或诸侯朝见君主,是一种更为正式和隆重的见面仪式,通常涉及到一定的礼节和仪式,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制。

拜见的对象,主要是君主或皇帝,在古代,诸侯定期到京城朝见皇帝,这种场合下的见面就称为“觐见”。

结束

本篇关于“谒”字的笔记,简单写到这里,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

古韵今风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