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官架子,穿着朴实,就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是近乎所有认识杨善洲的人的共识。杨善洲同志任职期间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他喜欢深入农村调研,走村串户,倾听百姓的心声,用脚步丈量着保山每一寸土地。有一次下乡回来,杨善洲同志的秘书苏加祥看着他疲惫的身躯,心中满是敬佩,但也心存担忧,忍不住问道:“杨书记,您把工资都用在老百姓身上,您家里怎么办啊?”杨善洲闻言,露出和蔼的笑容,对着几个年轻人缓缓说道:“小苏,我是一辈子在还账,因为我欠账。”这话一出,大家心中充满疑惑,纷纷问道:“还账得有一个要账的人,您还的是什么账?”他笑了笑,没有立刻回答。那意味深长的笑容背后,仿佛隐藏着一段故事。有一天,在出差的路上,苏加祥又想起了这个问题,再次问道:“杨书记,听说您还账,到底差什么人的账?我们几个秘书都是单身汉,还是可以想办法凑一点给您的。”杨善洲微微摇头,坚定地说:“我这个账永远还不清了,你们也没有本事帮我还清这个账。”后来,大家才慢慢了解到,杨善洲在旧社会属于佃农,他家根本买不起土地,房子也是地主家的,是共产党给他家分了田地,所以,他一生铭记党的恩情,总是想着要把自己的工资拿来还这笔账。杨善洲老书记的清廉,不仅体现在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公,还体现在不随随便便乱花“公家”的一分钱。每一次下乡,他都严格要求秘书或驾驶员结算伙食费。1984年,他到龙陵县下乡调研,时任龙陵县委书记的王金跃在县委机关招待他们吃晚饭。饭后,秘书去结账,王书记连忙说道:“老书记那么辛苦,我们表达一点心意,不用结了,我请客。”秘书再三坚持,可对方始终没有接受。第二天回到施甸县的惠通桥时,杨善洲老书记突然问道:“伙食费结了没有?”秘书如实作了汇报。老书记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马上对驾驶员说:“你给秘书买一张去龙陵的车票,让他回去把伙食费交了。”秘书无奈,只好下了车,搭班车回去结6.5元的伙食费。秘书坐班车到龙陵的车费花了10元钱,到龙陵住宿一夜花了5元钱,第二天从龙陵搭班车回到保山的车费花了15元,这一趟下来花了30多元。回到保山后,苏加祥和杨善洲算了这笔账。“本来6.5元钱的伙食费,现在还多用出去了30多元,书记呀,您这算的是哪门子账啊?”杨善洲看着秘书,只说了一句话:“账不能这样算。”秘书顿时明白了,他算的是共产党员的作风账、领导干部的纪律账啊!在杨善洲的心中,“公家”的钱一分一毫都不能乱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清廉的真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一生,如同清澈的溪流,流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他的品格,恰似巍峨的高山,彰显着正直与坚毅。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守原则,廉洁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文图:“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
本期编辑:陆应仙 张智力
投稿邮箱:shuimoshidian@163.com
该公众号由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编辑管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