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善洲逝世14周年纪念
杨善洲精神如同那挺拔的树木,屹立不倒;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理想,为了家园,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不懈奋斗。2024年10月10日,是杨善洲老书记逝世十四周年,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波,用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深切缅怀老书记。
二、“英雄航天员”桂海潮回母校施甸一中分享航天圆梦经历
2024年5月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舟十六号乘组英雄航天员桂海潮回到母校施甸一中作施甸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报告,给学弟学妹们带来题为《坚守初心 勇于挑战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的精彩内容,用具体事例和切身体会生动讲述自己的奋斗青春,激励莘莘学子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三、成功举办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
2024年11月23日至12月1日,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在施甸举办。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以“相约善洲故里,共享激情市运”为主题口号,设竞赛项目和少数民族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设12个大项、228个小项,共设金牌367.5枚。少数民族表演项目设4类,设一、二、三等奖,不纳入成绩榜。本届市运会共有参赛运动员1798名、裁判员461名、领队和教练员287名以及团部工作人员77名。施甸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三,斩获奖牌237.31枚,较上届市运会增加190.81枚。
四、施甸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善洲林场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2024年清明节3天小长假,施甸善洲林场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充分体现施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善洲林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为印支灰叶猴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两用核不育系水稻育种最高亩产突破650公斤,玉米制种亩均产量再增100公斤
近年来,施甸县依托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育3600亩,亲繁品种85个,为全国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稳定、优质的亲本种子。同时,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凸显藏粮于技,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作为增产增收的重点措施来落实。2024年,施甸县两用核不育系水稻育种最高亩产突破650公斤,玉米制种亩均产量再增100公斤。
近年来,施甸县紧紧围绕绿美城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选取一批行政单位、小区作为庭院增绿、拆墙透绿的试点,着力打造“行走在绿荫中、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区宜居环境。2024年,施甸县成功创建省级“绿美城市”。
七、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被评为“三星级”地质文化
近年来,施甸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大力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在何元乡地质文化乡打造地质科普中心、化石长廊、陈列室等,将农耕文化与地质文化巧妙融合,初步形成了有景可游、有物可看、有品可尝、有文可读的地质文化产品体系。2024年9月2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2024年度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技术成果考评结果,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三星级地质文化乡。
八、施甸非遗龙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2024年新春佳节,神州大地喜庆祥和,人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欢度美好时光,感受幸福活力中国年。在云南保山施甸县,舞龙队伍绕街巡游,这条200米的长龙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为龙年春节添喜庆。
九、以施甸布朗族为原型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电影《石榴花又红》正式开拍
《石榴花又红》是继电影《布朗山的儿女》之后又一部生动反映布朗族生产生活的影视剧,讲述了传承非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扎根基层推动乡村振兴的感人励志故事。于2024年4月12日正式开机,并在施甸县温泉古镇“花濮公主”布朗族服饰店进行了首场剧情拍摄。
十、微短剧《滇缅公路》正式开机
2024年11月18日,以青少年为题材展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历史网络微短剧《滇缅公路》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的惠通桥头举行开机仪式。
文图:县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杨丽娟 陆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