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神科医生:40%的北大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学术   2024-11-15 19:06   北京  

作者: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本文转自公号静嘉读书

📌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据调查统计发现,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01
“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案例。

对方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

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了4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这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

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道。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是又一个同学的描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告诉我的:

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02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
大概率父母和老师也有问题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10秒钟致命。

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他已经4年了,入校时他非常优秀。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他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过去4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还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可是,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意。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我现在跟大家所说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屡次三番尝试放弃生命。

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成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但他曾多次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

出院时,我问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现开心一点,他们以为我抑郁就好了。”

我要讲的是,他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03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我可以把它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

他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1.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2.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通常人际关系良好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

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我们有很多个案,在国内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治疗,用了所有的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看起来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5.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生活地像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所以他们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服药、烧炭、自缢。

6.通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

他们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可能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7.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他们从小都是最好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当然也给我们机会把他救回来。

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所以,回到这个非常终极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他们会告诉我,“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现在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千千万万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有吗?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怎么给到他们?


04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

情况怎么变得那么糟糕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得了什么生物性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发病率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在过去30年中,什么东西变大了?焦虑和抑郁,焦虑症和抑郁症。

上世纪八十年代,焦虑症的发病率大概是1%到2%的样子,现在是13%。也就是说,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

这些数据,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在顶级医学刊物上、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

此外,我做了20年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

过去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而我们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高速发展了,发生了什么?

大约从2000年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症,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严重破裂。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

可是,这不是教育啊,这是推卸责任,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他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你知道吗?我做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

“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

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

我在精神病院里面工作,精神病院才是这个样子。我的博士论文在监狱里做的,监狱才是这个样子。

但是,我们居然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只要看住这些孩子,让他们考上大学,然后让他成为我的来访者。

《看漫画读经典》(系列全套14册)

只给6-14岁孩子读的经典: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塞罗的论义务》

《牛顿的原理》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伽利略的对话》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霍布斯的利维坦》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密尔的论自由》

《培根的新工具》

鲜活幽默 有趣有料有故事

大开本 图文并茂

环保油墨全彩印刷

内页纸张厚实

有韧性,装订牢固

原价531元

限时特价258


05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我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

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

为什么教师家庭的孩子出现这么多问题?

我觉得,一切向分数看,甚至忽视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

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当教育商品化以后,北大钱理群教授有一个描述和论断我觉得非常准确,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孩子向我们学习。

我们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

我们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健康;

有些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

而孩子,是向我们学习的。



06
教育究竟是为什么?

教育究竟是为什么?学校究竟是为什么?大学究竟是为什么?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曾在演讲对此做了一个回答:

“北京大学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一些什么样的力量,国家和民族需要北大做什么?这是北大的使命。”

他讲完这句话以后,800多人的会场里掌声雷动。

但是我们好像早就抛弃这些了,我们需要的是现在能挣到钱吗?我们认为能够挣到钱才是人生更大的赢家。但是学生已经不认可了,因为他们不缺钱。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退学的原因是,学习经济管理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他高考填志愿想学历史的时候被所有人嘲笑,说脑子进水才会学历史。后来,尽管他经济学得很好,但还是要求退学。

国庆假期,我带学生们去了万安公墓,因为我要和学生一起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在公墓当中看到了一个很独特的衣冠冢,写了这样的悼词:

40年来,循循善诱,陶铸群伦,悉心教职,始终如一……老师一生坦荡清白,了无点污,待人诚恳、处世方正,默默献身教育事业,终生热爱教师生涯,其情操其志趣足堪今人楷范。

我不知道在座的教育工作者们,在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会对我们有这样的评价或者肯定。

我要说的是,教育本身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只是当作一个谋生的工具,当作获得金钱的一个手段,或者实现自己其他目标的一个过程的话,当然,这可以是一种选择,但是我会觉得我们似乎放弃了最重要的东西。


07
教育,请许给孩子一个美好人生

我跟那些“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

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所以,这个大概是根本原因。

我想问大家也问我自己:

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

作为父母,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哪里?我们有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和陪伴?

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像婴儿一样,只追求即刻的满足。

如果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陪伴和爱,那么孩子怎会不出问题。

我们现在心理问题的咨询量正在成倍地增长,50%、100%的增长,我们危机干预发生频率也是100%增长,很多孩子进学校之前就已经绝望了。

所以,作为一个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医生,我呼吁:真的要救救孩子。

有一位研究生导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说一个学生做研究老出问题,都是非常小儿科的问题。他找这个学生谈话,问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

这个学生是笔试第一进来的,他说:“老师,那我把我犯的错误重抄100遍。”

一个研究生,用重抄100遍的方式改正他的错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没有长大,还在小学阶段。

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第一辑
《为何要摆脱无知:苏格拉底》
《世界是真实的吗:柏拉图》
《好习惯为什么重要:亚里士多德》
《为什么要学习:培根》
《只有怀疑不用怀疑吗:笛卡尔》
《要不要变回原始人:卢梭》
第二辑
《看不见的手是什么:亚当·斯密》
《如何分辨善恶:康德》
《历史是否会重演:黑格尔》
《什么是生产方式:马克思》
《我也可以是超人吗:尼采》
《梦是否有意义:弗洛伊德》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共12册

为什么说所有学科的

最高层级是哲学?

哲学能让孩子获得什么?

怎样判断对错?

如何有效地学习?

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

在哲学的大树下,

感受枝繁叶茂……


原价360元
限时特价188

清华才子李健说,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活在今天。

不曾观世界,何来世界观。
不读世界史,你根本想象不到史书上冷冰冰带过的名字,背后有多精彩。
13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诞生了一个让整个亚欧大陆都闻风丧胆的人物。
他一生南征北战,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
整个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国。
鼎盛时期,面积甚至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版图4倍还多……
他就是“上帝之鞭”成吉思汗

不读世界史,也很难站在上帝之眼,俯瞰整个人类进程。
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古希腊人正在进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隋朝建立,科举制度诞生,欧洲正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而当波斯帝国被揍得鼻青脸肿,大唐长安正跃居为全世界的中心……

如果你读过世界史就知道,为什么6000年世界棋盘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显赫一时,最终都消散在历史长河中,而唯有中国,始终屹立东方,注视着一切风云幻变。  
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国,感受完全不同。
今天强烈推荐这套,雄霸史学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巨著——
《全球通史》
纵横6000年,跨越七大洲
一步到位读懂300万年人类史
足足6本书,300万字,我花了一个月读完,后劲太大了!
它让我一口气读完了人类300万年的历史进程。
彻底知晓了:俄乌冲突的历史由来,日韩为什么热衷模仿中国文化,仅200多年历史的美利坚为什么能跃升成超级大国。
比任何纪录片、3D大电影,都要振聋发聩、颠覆三观。

无论爱不爱历史,我都强烈推荐你读读这套书,因为只有读了它,你才会意外又惊喜地发现:  
原来真实的阿拉伯,比《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更加神秘、诡奇;
被誉为“聪慧神族”的犹太人,其实一直被驱赶、被排挤;
一见钟情埃及艳后的凯撒大帝,活脱脱诠释了什么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几乎没有一部历史书,能够像它一样,如此完整、全面地书写“全球通史”。  
论时间经纬——
从300万年前人类诞生开始写起,一直讲到19世纪中期。
让你可以一口气读懂罗马帝国长达15个世纪的热血传奇。
英雄、美人、教皇、角斗士、奴隶……逐一登场。比《指环王》设定的世界观还要格局宏大、夺人眼球。

论地理纵深——
与其他一般简化过的世界通史不同。
全套6本书,真正囊括了当时所已知世界的所有地区。是的,你没看错,是“所有地区”!
按全世界7大洲分类编排
就拿亚洲篇来说,其他普通世界史,可能就讲到了:
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巴勒斯坦、韩国、日本、阿拉伯等这些著名国家。
但这套书可是用足足150万字的笔墨,把亚洲所有当时已知国家,全部讲了个遍。
包括帕尔米拉、小亚细亚诸小国、高加索诸国、越南、泰国、缅甸等,一网打尽。
论知识之宏富——
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的形成……包罗万象。  
无论你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神话传说、朝代更迭、历史演变,还是看他们的贵族八卦、宫廷娱乐、平民生活,翻开书,都不会让你失望!

不读它,无法想象:
神秘消失的米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到底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圣经》中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为什么一直都是必争之地。
北欧神话中的英雄,为何跟中国的《山海经》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全书用小说的笔法,讲述严苛的历史。
首次出版,就被美国国会书馆评为“塑造人生格局的力量之作”
700多幅版画插图,图文并茂。第一批读者都反馈:
好久没有读过这么上头的历史书!
作者牛叉,不知道花了多少机票钱,才能写出这样鸿篇巨著!
9岁的儿子也跟我一起啃得津津有味,100个推荐,都给我买!
如果你也想一步到位,了解全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套书强烈推荐闭眼买。
全面、好读、精彩、专业。
孩子读,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历史、地理,写作文,都会大有助益。  
大人读,每天读一小篇,涨知识、开眼界,培养内在的涵养。


这套精装版《全球通史》足足6本书
原价698元
限时特价299

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放心购买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在线客服咨询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