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学术   2024-11-15 19:06   北京  
分享一篇,原《求是》副主编朱铁志自缢离世后,这篇短文“如果我死”爆红,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这篇面对生死却超凡脱俗独有一份浪漫的遗作。原文如下:
本文转自公号静嘉读书

都说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而我以为那是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

对个体生命来说,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

不论你是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生命的起点与终点不过咫尺之间。

有道是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

有人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生命的长短不过是一道简单的相对论命题,如此说来,需要那么在意长寿与否么?需要在生命的自然延伸中那么在意世俗的评价么?


01

如果我不得不死于癌症,我请求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不必为我作无望的救治。


我知道,有些癌症之所以叫做癌症,是因为现代医学暂时还拿它束手无策。


所谓人道主义的救治,本意在延续人的肉体生命,其实无异于延长人的双重的痛苦。


我知道我虽然叫“铁志”,但其实意志很薄弱,很可能经不起癌症的痛苦。


我不想辛苦挣扎一生,到头来再丧失做人的起码尊严,缠绵病榻,身上插满各种管子;


也不想家人为我的生不能、死不得而悲伤难过;


更不想单位为一个已经完全不能生存的人发工资、报药费,增加额外的负担。


我甚至还有一种或许自私的想法,就是不想以肉体的痛苦成全子女的孝道和医生的人道。


病长在我身上,痛苦是自己的,而那些外在的道德评价要以一个病人的痛苦作条件,不是显得有些残酷么?


我的家人、我熟悉的医生,没有一个这样的人。


虽然我们国家至今没有安乐死立法,在我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够通过这样的法律,将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呼吁这样的法律,并且非常愿意身体力行这样的法律。


即便我做不到“生如夏花之绚烂”,但我期待“死如秋叶之静美”。


02

如果我死,决不希望别人为我写什么生平事迹之类的东西。


我的生平早已用我的行动写在我生命轨迹上,用我的文字写在我的作品里。


“荣”不因外在材料而多一分,“辱”不因外在评价而少一毫。


乞求高评价,说明缺乏底气,没有自知之明,无异于自取其辱。


假作谦虚状,显得故作姿态、装模作样,也不免贻笑大方。


如果再为被确认是一个“什么工作者”,而不是“什么家”而烦恼,那就更加不堪,更加滑稽可笑,更加叫人不齿。


我知道通常的情形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实我清楚,“也善”的“其言”不只出自将死之人,更是出自单位的人、周围的人,谁会对一个弥留之际的生命吝惜赞美呢。


况且评价越高,说明将死之人弥留的时间越短。


明白这一点,还有什么想不通的?还有什么不能通达一些、超然一些呢?既然生命都将随风而逝,几句好话又何必太当真呢?


假如一个人活到弥留之际还不清楚自己是谁,还要靠外在的评价确认自己,做赞美者赞美的奴隶,做诋毁者诋毁的奴隶,不是非常可怜又可悲么?


别人怎样想是别人的事 ,我决不想做这样可怜的人。

第一辑
《为何要摆脱无知:苏格拉底》
《世界是真实的吗:柏拉图》
《好习惯为什么重要:亚里士多德》
《为什么要学习:培根》
《只有怀疑不用怀疑吗:笛卡尔》
《要不要变回原始人:卢梭》
第二辑
《看不见的手是什么:亚当·斯密》
《如何分辨善恶:康德》
《历史是否会重演:黑格尔》
《什么是生产方式:马克思》
《我也可以是超人吗:尼采》
《梦是否有意义:弗洛伊德》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共12册

为什么说所有学科的

最高层级是哲学?

哲学能让孩子获得什么?

怎样判断对错?

如何有效地学习?

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

在哲学的大树下,

感受枝繁叶茂……



原价360元
限时特价188

03

如果我死,决不希望举办什么追悼会、告别会、追思会一类的会议。


喜欢我的人早把我留在心里,讨厌我的人巴不得我早点儿滚蛋。开那么一个会有什么意思呢?开给谁看呢?


无非是在我毫无生气的脸上涂俗不可耐的胭脂,将我冰冷的尸体装进崭新的西装,然后抬将出来,摆在鲜花丛中。幸运点儿,身上或许还会盖上一面庄严的旗帜。


接下来是我的亲人悲悲戚戚地肃立一边,喜欢我和不喜欢我的人鱼贯而入,或真情悼念,或假意悲哀,都要绕着我走一圈儿。


如果我真有灵魂,我会为此感到莫大的不安。


在北京拥堵的街道上,我要为展览自己的尸体耗费同志们起码一个小时的路途时间,还要为瞻仰自己并不英俊的冷脸在耽搁大家起码一个小时的时间。


来来去去,半天就交待了。


一个人的半天是何等宝贵,假如真有那么几十人上百人前来,其损失真可用“巨大”来形容。


朱某终其一生,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何必死了倒来折腾大家呢?

04


如果我死,决不购买高价骨灰盒,决不定墓碑、墓地之类的玩意儿。


我虽然在学术上毫无造诣,但我毕竟混进最高学府,正儿八经地学过几年哲学,至今还保留着母校颁发的哲学学位证书。


人死如灯灭,生命不复返。


虽说“物质不灭”,但作为生命形态的个人死就死了,转化为别的什么东西,已不是我所能左右和关心的。


既然生命都没了,还在乎那堆骨灰放在什么盒子里干嘛?


不少人一辈子没活明白,有一室的房子时要争两室的,有了两室的又争三室的,一生这样争啊争的,其实最后大家都复归“一室”。


而就这一个小盒子,还要分出宝石、玛瑙、檀木、樟木,抑或普通石料和木材,真是想不开啊。


05


我死以后,决不保留骨灰,决不把那无聊的东西放在盒子里吓唬孩子。


如果妻儿听我的话,应该先将我所有能用的器官免费捐赠,假如它们能在其他的生命里获得新生,我将感到莫大快慰。


然后应该将我的尸体交给医学院作解剖教学用,假如学生们从我身上能够学到一点有用的知识,我又将感到莫大快慰。


人死还能有一点用处,岂不反证了活着的时候也不是浪费粮食的货?


再接下来就该果断地把我火化,趁热把我的骨灰埋在随便哪颗树下,我的灵魂或许可以随着绿叶升腾到天国去。


既然骨灰都作了肥料,墓地就更没必要了。咱们国家本来地少人多,我就不要跟活人争地盘儿了。


既然连墓地也没整,墓碑就更没必要了,还是留给农民盖房子、砌羊圈吧。

《看漫画读经典》(系列全套14册)

只给6-14岁孩子读的经典: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塞罗的论义务》

《牛顿的原理》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伽利略的对话》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霍布斯的利维坦》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密尔的论自由》

《培根的新工具》

鲜活幽默 有趣有料有故事

大开本 图文并茂

环保油墨全彩印刷

内页纸张厚实

有韧性,装订牢固

原价531元

限时特价258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奇迹:

学校没有一座高楼,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明明是“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而毫无愧色。


林语堂评价它: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杨振宁说:它是他中国最好的大学。


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相信不少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


西南联大。




在它存在短短8年时间里,诞生了:


2位诺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70多位院士……


以及上百位霸占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


惊人教学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它豪华的师资力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过,“真正的好大学,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

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回忆说:


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右一)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


如果你也梦想一睹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雷海宗等清华北大的教授风采;


亲身感受属于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等泰斗级学霸的快乐。


建议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套能够全面还原西南联大课堂风采的教科书合集。


出版史上,首次整理编校了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朱自清等15位西南联大著名教授的作品和讲义。


一共7本书,包括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等。





短短一节课的内容,就抵得上普通人读10本书。



《红楼梦》的真实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

楚汉之争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多出风流人物?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到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初闭关政策;


从明朝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高低,讲到自古以来的“君臣距离”。


张荫麟、雷海宗、陈寅恪、吴晗四位教授,把5000年历史拆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朱自清、罗庸、闻一多等六位先生主讲文学课,道出了朝代更替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普通人理解古典名著简直不要太友好。


既是绝版教科书,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学瑰宝。阅读价值、文学价值、收藏价值,都是教科书中的瑰宝之作。




豆瓣评分高达9.5,可见大家对它的喜爱和认可程度。


有人说,书中很多观点是从未想过的,见解新颖、醍醐灌顶。


有人感慨,如获至宝!




对成年人来说,它圆了我们一个关于西南联大的旖旎长梦。


大师们对学问的问真、对研究的务实,教育风格和内容上的自由奔放,都能让你读到心潮澎湃、如痴如醉。


喜欢历史、文学、诗词的读者,直接闭眼入。增添深厚的学识和文化涵养。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套再合适不过的“通识教育大餐”。


读国史课,可以帮孩子系统地梳理从夏商大事、周朝兴起,一直到大明帝国、清朝盛世。


读诗词课,就如“亲临”朱自清、罗庸的课堂,聆听大师们目光独到地剖析唐诗、宋词。


读哲学课,懂得什么是“知行合一”,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想想看,如果孩子在9~16岁的求学黄金期,就能读到当年2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大学时才接触的教科书,哪怕每门课只读懂一两篇,都能终身受益。



想要拥有深邃的思想、过人的心智、深厚的艺术品鉴力,这套书真的别错过。


《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丛书(套装7册)

教育史上的传奇

诸子百家之后,

又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西南联大成立85周年定制版

附赠精美藏书票1枚、

“西南联大校徽”印章1枚、

金属校徽1枚、西南联大优秀学生名录1份

(长按识别跟团买!)

原价406元

限时特价178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在线客服咨询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