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作为曾经火热的营销方式,被各商家吹捧,但在预付卡管理中,存在着部分商家发售预付卡后关门闭户,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
据商务部测算,目前国内单用途预付卡各类发卡主体约1900万户,占商业预付卡的75%,年发卡规模超过15万亿元。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文章《系统筛查 联动整治加强预付卡监管》称,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关于预付卡消费的纠纷显著增多,但因涉及部门多,导致处理效率偏低。尤其是某超市停业后预付卡内余额难以兑现、退还的问题,涉及群众多、金额大,长时间未得到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
预付卡一头连着各行各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着手组织预付卡消费整治,针对预付卡消费领域的各类纠纷实施精准治理。
12月3日,为落实《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建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科学设定预收资金存管比例,进一步提高本市单用途预付卡监管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11月26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打击治理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起1.2万余人参与、造成损失9.6亿余元的预付卡非法集资案。
H公司以直营门店为集资平台,推出名目繁多的预付卡,以充值返利、美发产品免费用、到期充值可全返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投资。2018年7月,H公司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后,陈某仍通过对外集资填补之前的“窟窿”,直至2019年3月彻底爆雷。经审计,H公司共吸纳1.2万余人参与,造成损失9.6亿余元。
目前,一些地方通过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资金的存管保障。比如,浙江省宁波市上线“放心充”消费服务平台,预付资金的存入和支取都设有技术关卡,消费者实际产生消费并确认核销后,平台存管资金才会划拨给商户。消费者申请退卡时,由平台方确认退款金额并经经营者认可后,存管银行将退款从经营者专户原路划转至消费者账户。
除了整治预付卡引起消费者投诉、非法集资,相关部门还注意到了预付卡背后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
11月中上旬,在针对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情况的督导检查中,预付卡成为腐败的工具,很多被用来送礼。之前已经有不少金融腐败案件中的涉案金额多有预付卡的身影。
据财新报道,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预付卡业务的监管,不排除重新修订早前于2012年发布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目前,预付卡业务适用的管理办法是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9月27日发布的《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商务部2012年9月27日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两者都是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
媒体报道称,预计后续预付卡业务整改的重点方向有两个:一是此前预付卡业务主要是匿名,现在要逐步实名,小额不实名大额未来要全部实名,并履行好反洗钱义务;二是严格规范线上场景使用的预付卡,某些线上场景将被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