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生涯(下)

2024-11-22 08:08   美国  

求学生涯(下)

64届高三(2)班  姜汉卿

初中三年,是我求学生涯中最艰难的三年。从家庭情况来说,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所谓客观,就是从1959年到1961年,正是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三年。由于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加上天灾和苏联的背信弃义,我国国民经济受到重创,人民饿殍千里、日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家里拿出多少钱来供我上学,那是不可能的。好在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姜高文热心相助、每学期开学前照顾我家暂付10块钱(年终分配时扣除)让我交学费,以解燃眉之急。所谓主观,就是我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奶奶老了,在家中又无权,她难以像我小时候那样照应我。家里其他人,谁还把我冷热饱饿放在心中?同样,在盐中读书6年(包括后来的高中3年),家里没有人来学校看过我,没有人给我送钱送物。

那几年,冬天特别冷。我从家中带的被子又旧又薄,夜里冻得睡不着觉,只好和同班同学王长湖在同一个被窝里合睡了几个寒冬。在零下七、八度的严寒天气里,我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袄棉裤,脚上没有棉鞋穿,一双脚生满冻疮,袜子粘在溃烂的冻疮上结痂后剥不下来。如果使劲一拽,鲜血直流,疼得钻心。我受到学校的照顾,每个月享受7.50元助学金(我在盐中读初、高中共6年,每个月享受7.50元助学金),解决了吃饭问题。没有零用钱,我和班上的吴红汉同学一起,利用课后时间和节假日拾废纸卖钱(初一下学期,班主任周琳老师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还写到:“‘五一’向学校献废纸12斤,为全班同学树立旗帜”)。当时,“身上无铜,不能充雄”,我连2分钱一只“金刚脐”、3分钱一连烧饼、5分钱一张电影票都很难问津。至于一毛一分钱一碗的阳春面对我来讲更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

1958年9月—1964年7月,姜汉卿(左)与王长湖同学(右)在盐城中学初中、高中同窗6年,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由于经济困难,每学期等到放寒暑假才能坐轮船回家。记得在初三上学期深秋的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和本村在盐中读书的两个同学一起,从盐城步行回家。近100里路程,在月光下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黎明时才到家,既省了路费,又创造了徒步夜行、长途跋涉的奇迹。我在盐中读初中的三年,正是我国遭遇大饥荒的三年。尽管我们在校生每月还能供应20多斤大米,但我们一个个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这点粮食哪够开销?至今我还记得1961年上半年,即初三上学期,有一天早上我只喝了一碗稀粥,上午第四节课上化学,差点儿饿得晕倒在课堂上。

1961年7月,初三(4)班全体团员合影。(中排右一为姜汉卿)

1961年6月,初中部分同学合影。(前排左一为姜汉卿)

1961年7月18日,盐城中学颁发的初中毕业证书

2009年9月19日,参加初中入学50周年联谊聚会的同学合影。中排左起第四人为周琳老师、第五人为王正风副校长。(后排右一为姜汉卿)

1961年7月,我初中毕业。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家里人要我放弃学业回生产队当会计。我没有听命他们的安排,毅然继续求学。经过升学考试,我再次被盐中录取,被分在高一(2)班。

1961年8月8日,盐城中学寄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

当时,盐中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都是6轨,即每个年级都是6个班。我们班50个同学,都来自盐中初中部的几个班,相对其他5个班而言,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有点儿像现在的“尖子班”、“强化班”。1964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时,我们班有4个人考上北京大学文科专业、4个人考上清华大学理科专业,创造了盐城中学高考历史上一个班有8个人同时考上北大、清华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全班报考文科的7个同学,除1人因家乡大队书记公报私仇在其政审中遭诬陷而未被录取外(这个同学的成绩很好),其余全部金榜题名,否则定是“满堂红”。

1964年6月,高三(2)班报考文科的七个同学合影。(右二为姜汉卿)

全班50个同学中有40个同学考上了大学,遍布北京(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和北京矿业学院等6所院校13人)、南京(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药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6所院校14人)、上海(包括上海机械学院和上海化工学院等2所院校2人)、天津(天津轻工业学院2人)、哈尔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2人)、长春(吉林工业大学1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1人)、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人)、唐山(唐山铁道学院1人)、苏州(江苏师范学院1人)、扬州(包括苏北农学院和扬州工业专科学校2人)等11个城市23所高校。这在当时高考入学率只有10%多一点的情况下,我们班入学率竟达到80%,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奇迹!

1964年7月10日,盐城中学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

1964年6月,高三(2)班全体同学合影。(第三排左一为姜汉卿)

我们班高一年级班主任是教体育课的施锡斋老师,高二年级班主任是教语文课的吴振铎老师,高三年级班主任是教数学课的孟明霞老师。后因孟老师患病离职回南京家中治病休养,我班的班主任便由学校副校长王正风老师兼任,直到我们高中毕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团结、奋进的先进集体,班风正,人心齐。全班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民和工人家庭,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高涨,整体成绩在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在学校开展的劳动和各项文体活动中,我们班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并取得一个个骄人战绩,各种奖状、锦旗挂满了班级教室的后墙。

高中这三年,班主任在我的《成绩报告表》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学习用功,认真,踏实,有钉子精神”;“关心时政,迫切要求进步”;“尊敬老师,对人和气,帮助同学进步”;“对学校纪律能严格遵守,生活朴素”;“对文体活动和生产劳动一贯积极参加,各方面能起带头作用”。这三年,我一直担任班长。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在全班同学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在搞好个人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班级工作,“主动负责,责任心强”,但工作上“还缺少方法”,“缺少魄力,不敢大胆放手”。当了三年的班长,既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处世、攻关的水平,也增强了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直到毕业分手50多年后的今天,班上的同学见到我,仍以“老班长”相称。我们班的同学从全国各地回到盐城参加毕业30、40、50、60周年四次联谊聚会,都推举我出面组织,足见大家对我的信任和爱心。

2014年10月19日,参加盐城中学1964届高三(2)班同学毕业50周年联谊聚会合影。(前排右起第五人为高二班主任吴振铎老师,左一为姜汉卿)

读高中这三年,只有学校放寒暑假我才回家。尽管当时盐城到大纵湖的轮船票只有几个钱,但我也舍不得花。我仍以学校每月发的7.50元助学金(全校最高)维持生活和日常开销。还是和读初中时一样,家里没有一个人来看过我,也没有给我带过一样吃、穿、用的东西。1964年7月7日,正是考大学的第一天(现在是6月7日)。那年夏天特别热,早上,我把穿的一条半新的长裤脱下来换洗,晒在学校共青山北边宿舍门前的铁丝上。考完语文后回宿舍一看,晒在外面的裤子被人偷走了。当时,自己就那么一条长裤,没办法。只好每天穿着一条短裤参加考试,一直到毕业离校穿着这条短裤回家。到了家里,穿着父亲的一条旧裤。考上大学以后,我小姨父宋孝礼送了我一条蓝色灯芯绒旧裤。

(发表于2018年7月)

作者简介

姜汉卿,1944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馆员(正教授),盐都区大纵湖人。1964年6月盐城中学高中毕业,196811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196812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山西省长治市大辛庄公社大辛庄大队插队劳动锻炼),19704被分配到长治市衡器厂开车床。19709长治市工业局秘书。19745长治市委组织部干事。19767盐城县委组织部干事(期间曾任伍佑学大寨工作队秘书)。19695盐城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秘书。19813大纵湖公社副主任。19829盐城师专(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长,研究馆员。199010至20199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地方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会长。20097退休。

自1982年以来,共出版专著、主编、参编书籍12种,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

【盐中拾呓】博学约修,求真求实。
【题图插图】
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赵晖 袁鹰 顾佳成 姜雷
【顾问主编】卞连璧 高申翔
【图文编辑】欣巍
【投稿邮箱】2397063294@qq.com


盐中拾呓OurRecollections
从2024年9月1日开始,盐中拾呓以全新的姿态向所有盐中校友发出邀请,接受并发表各类原创文字、绘画、视频、音频等作品。稿件以鼓励独立思想、博学约修、求真求实、追求社会平权为宗旨,中外各种语言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