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暖阳,东京。
轰隆火车天地中,缠绵有雾又有风。
温润驴肉火锅煮,温泉美女抱怀中。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这趟行程,那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目的地:德川幕府的祠堂,温泉泡沫的第二标杆,秋冬红叶的秘境——鬼怒川。
德川祠堂
鬼怒川最开始并不是温泉小镇的名字,而是一条河。其位于关东平原的西北部,发源于枥木县日光市的鬼怒沼,是利根川最大的一条支流。
由于川急林深,鬼怒川上流地区一直没啥人常住,直到家康公成功战国定鼎,才有人逐步迁徙到这里,并产生最早的几处村落。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将军上坟作为国家级祭祀活动,排场必须拉满。除了将军子孙外,家臣武士,高僧巫女,仆从伙夫,每次祭祀都是都是洋洋洒洒几百人从江户出发。
正所谓,世上本无路,走得多变成了路。同理,鬼怒川本冷清,去得人多了便热闹。
这可就不得了了,要知道祭祀活动本就繁杂,又是深山老林里没啥娱乐项目。这温泉一涌,不是典型的祖宗赐福嘛,自此,鬼怒川从无人问津的乡野桃源,一跃成为皇家私汤。甚至演变到后来,这已然成了重臣们的政治资本,大家谈亲疏都不聊政绩军工,开始说我跟将军在同一个池子泡过澡,要不咋说男人三大铁,要么咱们赤子之心交往过,要么咱们赤裸相见坦陈过,这交情,不说了,都在酒里,不对,都在汤里了。
而等到明治开国,新政府为了削弱幕府影响,东照宫从将军家祠堂转身成了地方遗迹。随后政府又取消了东照宫的祭祀活动。没了固定的人员往来,东照宫也就没了经济收益,成了地区财政负担。于是地方政府一琢磨,这地方国家不拨款了,我还不能自行开发了?但咱们这穷乡僻壤,那开发点啥呢?
远离闹市,独享意境,不拘凡尘知心。
其次这里全是山啊,树啊,都没怎么打理。那咱们可以说成:
绿化率百分之百,千年依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还有啊,咱们这建筑这两年都没咋拨款了,搞旅游是不是有点旧啊,没事儿,没事儿,咱可以说成:
古老的青砖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沧海桑田等待有故事的旅人。
就这,我卖个5万日元一晚,是不是太便宜了。
这梦做的挺美,就是不怎么靠谱,但很快,那个造梦的年代和逐梦的男人将踏上时代之浪,而上述所言,在那场梦境中都将成为现实。
大梦将至
1913年,日本前商工大臣,国务大臣,宝冢创始人小林一三,交出了自己行业首秀。
用一年时间在自家铁路的终点站兵库县宝冢市建立了宝冢温泉乐园。餐饮洗浴一条龙,休闲娱乐一体化。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宝冢歌剧团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从乡村澡堂演出队迅速蹿红成帝国歌舞顶流。
啥行业能促进拉客呢?
版本答案呼之欲出:旅游观光。
1919年,初尝甜头的小林一三准备复制自家宝冢歌舞团的成功,准备大干快上在关东地区也搞几个旅游观光铁路线。拿着地图扫一圈才发现,怎么在东京北边还有个山里的温泉,还是原来的将军私汤。就白白放在那里没人开发,这不是糟践东西么。
于是小林一三先是投资了一条小的地方铁路下野线。并在鬼怒川设立站点。解决了当地没有火车的问题,随后,又将下野线与自家的东武日光线相连接,这便是后来的东武鬼怒川线。
位于大日向山与释迦岳之间的溪谷沿岸,由于地处深山,两边皆是百尺峭壁。夏日雾暝层林,秋日漫山红叶。温泉本身也是碱性单纯泉。
毕竟自己原先就是一个温泉小镇,游客来了除了泡温泉就是回旅店休息,街上除了汤屋就那几家旅店,旅客多了都没地方住。
就这样,在东武集团的牵头下,各大资本纷纷入驻,在鬼怒川这个当年常驻人口不到5000的地方,建成了可容纳十万人的综合旅游区。包含温泉,酒店,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儿童乐园,高端餐饮等项目。
鬼怒川开张大吉,随即大热,看着和温泉水一样火热的旅客们,老板们雄心万丈。纷纷畅想着自己的美好未来。至于这里会永远火热下去吗,当然,这可是昭和啊。工资涨,奖金涨,股票涨,房产涨,不就一晚三五万的消费嘛,便宜!爷们去银座哪里不丢个百八十万的,这也叫钱?
梦醒时分
在昭和末年到平成初年这段时间,鬼怒川迎来了鼎盛时期。时间到了80年代,昭和幻梦下,日本各行各业的公司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出手相当阔绰,动辄组织上百号乃至几百号员工集体旅行。按现在的说法那叫团建。
但是在幻梦年代的日本团建基本就是社长掏钱,课长牵头,组长策划,员工享受的纯粹吃喝玩。别跟我说你忙,家里有事。有多大事我发你个几万红包做补偿不就得了,大家都去玩了就你不去,搞得大家心里都有愧,出来玩玩嘛,这不都是为了团结。
如果这时候景区跟社长说不好意思我们房间不够,只能拼房。那社长大概率是要在前台拍桌子的。什么叫都这样,你这么几间够谁住啊,让隔壁老外看见还以为我们住不起呢。再开几间来,一人一间!
在这么个年代下,鬼怒川自然而然成了东京公司团建的目的地。1955年,鬼怒川温泉所在的日光市留宿旅客人数约为65万人。到1975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190万。1993 年达到顶峰,接待游客约 340 万人次。这是一个巨大的势头。鬼怒川为了服务这群东京来的大手会社们,开始大规模兴建温泉酒店。
既然叫东馆,自然还有西馆,事实上,仅仅在距离不到十公里的长度下,冈部集团就兴建了三座大型温泉酒店。
事实上,由于这里是河岸边的峭壁,酒店依山而建,从东岸马路看过去可能只有两三层或者四五层,但河岸一侧甚至可以到八九层,规模极大,叠加依山而建,建筑,人工,保养成本极高。在那个一亿中流的年代,银行的贷款比存钱都容易,所以这些天量的资金,基本都是由银行提供。
他们不会怀疑,最后会不会不长了,甚至你和他说不长了,他会嘲笑你,傻子吧,过去都已经长了20年,这事儿已经是共识了,怎么能不长了呢。过去每年都有人说会崩盘,结果不都被打脸了吗,所以啊,肯定还会一直涨下去。而日本人也是这样,现代的主义的消费本质是信贷扩张,而信贷夸张的核心永远是信心,只要大家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超前消费的风潮永远不会止步。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而国家经济周期也从没有只涨不跌的。
随着90年代的到来,日本梦醒。
可万物都有延迟性,如果说当年鬼怒川的繁荣是建立在日本自上而下的纸醉金迷,那么如今怒鬼川所面临的危机则是日本自下而上的崩溃。毕竟浩劫伊始,仍有很多人相信眼下只是简单的技术调整,日本的经济很快就会回来,他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好。
随着国家的介入才发现,鬼怒川的这些酒店,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没办法,因为鬼怒川本来就是为满足旅游目的所开发的城市。过于单一的商业需求让其在浩劫之后完全没有其他的创收手段。曾经的繁荣与其说是建立在泡沫经济上,倒不如说是建立在酒店间恶意竞争上。
等到失去这些团体客户后,部分酒店想要将自己改变成适合私人旅行的模式。将曾经的集体大房间改为私密性更好的小空间,但面对已是庞然大物的酒店,以及当年天价的实木大理石,反而成了二次装修的累赘。
不能改造,便无法吸引独立客户,没有新客户银行便不能继续提供贷款。而曾经的贷款便成了压垮这些酒店的负担。
2003年,东武集团旗下的第一酒店宣布闭店,随机废弃。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鬼怒川观光酒店关闭,西馆出售。2011年冈部酒店集团宣布破产。东馆废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随后又有酒店宣布闭店,然后是商场,餐厅......
后记
从前几年开始,YouTube上开始流行起一些酒店废墟的vlog——老旧的建筑、残破的墙壁和窗户、杂乱的房间,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其实这种类似的废墟vlog在全世界各地都不罕见。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山中,或是住民渐渐搬离的村庄、废弃的工业区等等,总会留下一些无人打理的建筑物,让废墟爱好者们趋之若鹜。
/
/
视频版请移步B站/YouTube:东京老萧
官网www.KingsJapan.com
微信咨询:masonjapa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