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一晚的酒店,如何变成废墟?

文摘   2024-12-15 20:07   上海  






岁末,暖阳,东京。

时间这场洪水反复冲刷着河床。我依旧喜欢散步到早稻田的钟楼下,室外阳光正好,校内青春躁动。
不一会儿,老杨拿着精酿坐到旁边调侃道:哥们,又来看晒太阳,喂鸽子,看姑娘呢。我半躺在阶梯上回答:想起一位故人。随后调侃:要不哥们你来首诗: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儿,要有驴!
老杨大笑,片刻吟出:

轰隆火车天地中,缠绵有雾又有风。

温润驴肉火锅煮,温泉美女抱怀中。

随即一把拉起,说道:走,出发!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这趟行程,那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目的地:德川幕府的祠堂,温泉泡沫的第二标杆,秋冬红叶的秘境——鬼怒川。

 






德川祠堂



鬼怒川最开始并不是温泉小镇的名字,而是一条河。其位于关东平原的西北部,发源于枥木县日光市的鬼怒沼,是利根川最大的一条支流。


早在飞鸟时期,这里属于毛野国,因此最开始叫做毛野川,后来因为其流域落差大,且经常发生洪灾。
而每次发生洪灾时都有巨大的涛声回荡在山谷里,恰如恶鬼怒号,故改名鬼怒川。

由于川急林深,鬼怒川上流地区一直没啥人常住,直到家康公成功战国定鼎,才有人逐步迁徙到这里,并产生最早的几处村落。



公元1616年,超长待机的家康公终于没电了。根据其遗训,先是葬在了老家骏府的久能山。而等到家康公过周年时,为了方便其子德川忠秀给老爹上坟,又把家康公的坟迁到了离江户更近的日光。并开始修建日光东照宫。并在后续的200年里数次扩建。从此以后,日光东照宫变成了将军家的祖宗祠堂。后续历任将军,每年都得来这里祭拜家祖。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将军上坟作为国家级祭祀活动,排场必须拉满。除了将军子孙外,家臣武士,高僧巫女,仆从伙夫,每次祭祀都是都是洋洋洒洒几百人从江户出发。



正所谓,世上本无路,走得多变成了路。同理,鬼怒川本冷清,去得人多了便热闹。

因此,在东照宫例行的祭典下,日光周边慢慢变成了小镇,并逐步往鬼怒川上游扩张。
大概是家康公的超长待机透支了后代的体格,仅仅过了60年,德川幕府已经传到第五代,而这个五代目德川纲吉是个有意思的人。具体来说,他很爱护小动物,甚至还颁布了专门法律《生类怜悯令》来保护动物。而在一众动物里,他特别喜欢狗。



1691年,五代目将军纲吉,照例来给祖宗们上坟。打算在山里们住几天,顺带给爱犬放放风,就在家臣帮忙遛狗时,他们在鬼怒川上游的山林里发现了温泉。

这可就不得了了,要知道祭祀活动本就繁杂,又是深山老林里没啥娱乐项目。这温泉一涌,不是典型的祖宗赐福嘛,自此,鬼怒川从无人问津的乡野桃源,一跃成为皇家私汤。甚至演变到后来,这已然成了重臣们的政治资本,大家谈亲疏都不聊政绩军工,开始说我跟将军在同一个池子泡过澡,要不咋说男人三大铁,要么咱们赤子之心交往过,要么咱们赤裸相见坦陈过,这交情,不说了,都在酒里,不对,都在汤里了。



而等到明治开国,新政府为了削弱幕府影响,东照宫从将军家祠堂转身成了地方遗迹。随后政府又取消了东照宫的祭祀活动。没了固定的人员往来,东照宫也就没了经济收益,成了地区财政负担。于是地方政府一琢磨,这地方国家不拨款了,我还不能自行开发了?但咱们这穷乡僻壤,那开发点啥呢?



是不是得琢磨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在梦里,我广告词都想好了。首先交通不便,最近的铁路都几十公里,那咱们可以说成:

远离闹市,独享意境,不拘凡尘知心。

其次这里全是山啊,树啊,都没怎么打理。那咱们可以说成:

绿化率百分之百,千年依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还有啊,咱们这建筑这两年都没咋拨款了,搞旅游是不是有点旧啊,没事儿,没事儿,咱可以说成:

古老的青砖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沧海桑田等待有故事的旅人。

总结:自然风光,红叶漫山,古老秘境,将军私汤。

就这,我卖个5万日元一晚,是不是太便宜了。



这梦做的挺美,就是不怎么靠谱,但很快,那个造梦的年代和逐梦的男人将踏上时代之浪,而上述所言,在那场梦境中都将成为现实。

 






大梦将至



1913年,日本前商工大臣,国务大臣,宝冢创始人小林一三,交出了自己行业首秀。



用一年时间在自家铁路的终点站兵库县宝冢市建立了宝冢温泉乐园。餐饮洗浴一条龙,休闲娱乐一体化。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宝冢歌剧团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从乡村澡堂演出队迅速蹿红成帝国歌舞顶流。



而红起来的小林也没忘记自己的本业——铁路。不同于同时代死凿物流的友商们,庆应双学位的小林君目光相当长远。在他看来,铁路除了拉货,更重要的是拉客。

啥行业能促进拉客呢?

版本答案呼之欲出:旅游观光。



所以,自从小林入行后,便开始布局全国知名景点,并逐步推行,虽然一开始赔的差点卧轨,但架不住人家靠姑娘唱跳破了局。从此其铁路公司疯狂扩张,对了,这个铁路公司后来经历了拆解重组,其中一部分如今也算小有薄名,名叫阪急电铁,另一部分名叫:东武铁道株式会社。

1919年,初尝甜头的小林一三准备复制自家宝冢歌舞团的成功,准备大干快上在关东地区也搞几个旅游观光铁路线。拿着地图扫一圈才发现,怎么在东京北边还有个山里的温泉,还是原来的将军私汤。就白白放在那里没人开发,这不是糟践东西么。



于是小林一三先是投资了一条小的地方铁路下野线。并在鬼怒川设立站点。解决了当地没有火车的问题,随后,又将下野线与自家的东武日光线相连接,这便是后来的东武鬼怒川线。



自此,闻名已久的怒鬼川不再难至,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位于大日向山与释迦岳之间的溪谷沿岸,由于地处深山,两边皆是百尺峭壁。夏日雾暝层林,秋日漫山红叶。温泉本身也是碱性单纯泉。

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作秘境之汤,成了和箱根热海齐名的温泉胜地。



而随着客流量的增多,旅店,商店也纷纷建立。这其中不少商铺都是东武投资的,鬼怒川一度成为小林一三的又一得意之作,战后,在东武集团近乎梭哈的资源倾斜下,鬼怒川站一跃成为旅客日吞吐量数万级的大站。而此时的鬼怒川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量,明显感到虚不受补了。

毕竟自己原先就是一个温泉小镇,游客来了除了泡温泉就是回旅店休息,街上除了汤屋就那几家旅店,旅客多了都没地方住。



但在东武集团看来,这还叫个事儿?服务金主嘛,这活儿我熟啊,宝冢歌剧团观看的都是皇家贵族,清华五摄,你这服务点中产有啥难。不就是没配套嘛,整!

就这样,在东武集团的牵头下,各大资本纷纷入驻,在鬼怒川这个当年常驻人口不到5000的地方,建成了可容纳十万人的综合旅游区。包含温泉,酒店,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儿童乐园,高端餐饮等项目。



鬼怒川开张大吉,随即大热,看着和温泉水一样火热的旅客们,老板们雄心万丈。纷纷畅想着自己的美好未来。至于这里会永远火热下去吗,当然,这可是昭和啊。工资涨,奖金涨,股票涨,房产涨,不就一晚三五万的消费嘛,便宜!爷们去银座哪里不丢个百八十万的,这也叫钱?

 







梦醒时分




在昭和末年到平成初年这段时间,鬼怒川迎来了鼎盛时期。时间到了80年代,昭和幻梦下,日本各行各业的公司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出手相当阔绰,动辄组织上百号乃至几百号员工集体旅行。按现在的说法那叫团建。



但不同于如今某些品读《博弈论》《厚黑学》的老板,出门团建不是爬山就是徒步,出钱是分币不掏,精神是狠狠磨炼。但由于实在找不出啥契合活动内容的精神内核,最后基本都是落在学黄牛付出,养狼性拼搏的仿生学上。

但是在幻梦年代的日本团建基本就是社长掏钱,课长牵头,组长策划,员工享受的纯粹吃喝玩。别跟我说你忙,家里有事。有多大事我发你个几万红包做补偿不就得了,大家都去玩了就你不去,搞得大家心里都有愧,出来玩玩嘛,这不都是为了团结。



在这样的氛围下,出去玩必然不能玩的差,喝酒得开12年的,唱歌得唱上红白的,住酒店得是带温泉的,啥地方温泉好,那还用说,将军同款嘛。

如果这时候景区跟社长说不好意思我们房间不够,只能拼房。那社长大概率是要在前台拍桌子的。什么叫都这样,你这么几间够谁住啊,让隔壁老外看见还以为我们住不起呢。再开几间来,一人一间!



在这么个年代下,鬼怒川自然而然成了东京公司团建的目的地。1955年,鬼怒川温泉所在的日光市留宿旅客人数约为65万人。到1975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190万。1993 年达到顶峰,接待游客约 340 万人次。这是一个巨大的势头。鬼怒川为了服务这群东京来的大手会社们,开始大规模兴建温泉酒店。



当然,消化如此量级的高质量客源,所需要的配套资金可不是普通人玩得转的。因此鬼怒川附近的酒店,基本不是单独运营的,而是隶属于某个大型酒店集团。甚至这些集团,在当地不止一所酒店。
比如从鬼怒川站下车,一河之隔的东岸,离车站大概1.8公里左右的地方,可以看到第一家废弃的酒店。由于年久失修,招牌上的字迹早已风化斑驳,如今只能看到“东馆”两个字。这里便是曾经大名鼎鼎鬼怒川观光酒店,由冈部集团在1953年建造。

既然叫东馆,自然还有西馆,事实上,仅仅在距离不到十公里的长度下,冈部集团就兴建了三座大型温泉酒店。



而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这些酒店完全不顾成本,在鬼怒川那并不宽敞的河谷里变着花样的修建。墙面要是大理石,扶手要是实木,至于三防,放水,防火,防震,质量都给我往最高的堆。咱既然要卖上价,自然下的了本。

事实上,由于这里是河岸边的峭壁,酒店依山而建,从东岸马路看过去可能只有两三层或者四五层,但河岸一侧甚至可以到八九层,规模极大,叠加依山而建,建筑,人工,保养成本极高。在那个一亿中流的年代,银行的贷款比存钱都容易,所以这些天量的资金,基本都是由银行提供。



而这个形势会变化吗?对于日本的50,60后来说,怎么可能。是的,人家当年出生的时候日本全是满目废墟,衣不果腹,但架不住日子一天天变好啊。就好像一个孩子20岁之前,每年都长个儿,那么20年的长久时间信仰中,就会有人相信,会一直长下去。

他们不会怀疑,最后会不会不长了,甚至你和他说不长了,他会嘲笑你,傻子吧,过去都已经长了20年,这事儿已经是共识了,怎么能不长了呢。过去每年都有人说会崩盘,结果不都被打脸了吗,所以啊,肯定还会一直涨下去。而日本人也是这样,现代的主义的消费本质是信贷扩张,而信贷夸张的核心永远是信心,只要大家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超前消费的风潮永远不会止步。



但后世科技圈有句名言: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而国家经济周期也从没有只涨不跌的。

随着90年代的到来,日本梦醒。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社长们也开始没钱了,鬼怒川的温泉酒店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团体生意,被迫转型,将经营方向改为面向个人为主。但是,那些依山而建的高级酒店从打下第一铲灰开始,就是为了接待那些挥金如土的团体旅客而建立的。是这些人保障着酒店的现金流,让他们得以偿还银行的贷款,进而通过财报换取更多的贷款来扩张酒店,抢占市场。

可万物都有延迟性,如果说当年鬼怒川的繁荣是建立在日本自上而下的纸醉金迷,那么如今怒鬼川所面临的危机则是日本自下而上的崩溃。毕竟浩劫伊始,仍有很多人相信眼下只是简单的技术调整,日本的经济很快就会回来,他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好。



而在这群人的影响下,鬼怒川的酒店误以为游戏还会继续,进而错失了最后的转身机会。更可怕的是,迷梦初醒的睡眼让他们没能看清迫近的冰山。
时间到了2003年,主要面向冈部等酒店业提供贷款的足利银行“暴雷”,大量不良贷款导致银行经营陷入危机,不得已由国家接管。

随着国家的介入才发现,鬼怒川的这些酒店,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没办法,因为鬼怒川本来就是为满足旅游目的所开发的城市。过于单一的商业需求让其在浩劫之后完全没有其他的创收手段。曾经的繁荣与其说是建立在泡沫经济上,倒不如说是建立在酒店间恶意竞争上。



毕竟面对挥金如土的旅客们,谁都想独占这份蛋糕。比如东武集团所建立的第一酒店于前面提到鬼怒川观光酒店东馆相距不过几百米。如果其中一个家花钱扩建,另一个家也必须这样做,因此相邻的两栋建筑也就变得越来越大。没钱,借钱也要跟对家比,只有这样,那些团体游客才会选择在我家酒店入住。这也许就是泡沫时代的力量。

等到失去这些团体客户后,部分酒店想要将自己改变成适合私人旅行的模式。将曾经的集体大房间改为私密性更好的小空间,但面对已是庞然大物的酒店,以及当年天价的实木大理石,反而成了二次装修的累赘。



不能改造,便无法吸引独立客户,没有新客户银行便不能继续提供贷款。而曾经的贷款便成了压垮这些酒店的负担。



2003年,东武集团旗下的第一酒店宣布闭店,随机废弃。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鬼怒川观光酒店关闭,西馆出售。2011年冈部酒店集团宣布破产。东馆废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随后又有酒店宣布闭店,然后是商场,餐厅......

 






后记




从前几年开始,YouTube上开始流行起一些酒店废墟的vlog——老旧的建筑、残破的墙壁和窗户、杂乱的房间,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其实这种类似的废墟vlog在全世界各地都不罕见。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山中,或是住民渐渐搬离的村庄、废弃的工业区等等,总会留下一些无人打理的建筑物,让废墟爱好者们趋之若鹜。




这些被时代所遗弃的废墟立在这里,
任由藤蔓渐渐穿出窗格,
虎杖顶破地板,
渐渐的与山体融为一体,
被自然拥入怀中。
像极了尼尔机械纪元里的世界,
但还有多少人记得,
这片幽深静美的河谷曾经是何模样,
如鬼怒之音的河流又有多久没有奔腾过了
......

/

/

视频版请移步B站/YouTube:东京老萧

官网www.KingsJapan.com

微信咨询:masonjapan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