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上,劳斯莱斯,法拉利,宾利,奔驰,络绎不绝,所有人都在东京心脏等待新年的钟声。不远处,日本春晚第36届红白歌会在NHK音乐厅如期举办。
一席黑色长裙,歌词唱到:
这是一个梦,今晚是一场梦。
场外,纽约时报头版刊登消息,一位日本商人以6.1亿美元要购买大厦。而登上头版的原因并非这个令人咂舌的金额,而是最终成交价。原本美国人对大厦报价4亿美元,双方确定交易后,日本人发来一份新合同,标价6.1亿美元。美国人不理解,于是日本人向美国人这样解释:dear brother,我们老板在前天吉尼斯世界纪录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所以想打破这个记录,希望贵方成全。多年后,西虹市首富王多鱼先生,若有所思,难道当年这位买家,是我二大爷?
那是1985的尾声,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如今中文互联网谈起那个时代,总有一种孩童做春梦的无力感。
辞旧迎新,开年之际,斗胆一答,也会后续黑日和吹日的春梦提供点素材,那么,诸君,请随我入梦!
职场之春
2015年龍が如く0 誓いの場所上线,故事开篇CG里曾有一个镜头,路边无数的人挥舞万元大钞,只为拦下一辆出租车。如今日本出租几乎是全球最贵之一,但在当年,远比这更加夸张。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里记载,夜10点,银座附近区域五分钟车程有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重金100万用于打车,折合人民币5万。一分钟一万,谁说寸金难买寸光阴?那只是出钱不够罢了。这够荒唐了吗,还不够。
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円,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円,我向相熟的居酒屋老板求证,老爷子曾是三和银行分管信贷的经理,他自曝,自己胆小,不敢做水单。所以当年的交通费签单上限只在1000万,而招待费约在2000万。而他的求职经历,也曾是幻梦一角。
据银行统计,1985-1990年间,日本因人手不足,生产链停滞而破产的企业有366家,因用工不足而歇业的企业有6253家。这种问题在行业内有个专门的称谓,即「人手不足倒産」。
至于社会职场,大家都抢着要新卒。至于原因,算是我一直以来的迷思。毕竟按照固有观念,公司招工肯定要找熟手,来了就能用,用了就得好。招那么多新人,又培训,又费时,短期还不能用,这不划算啊。
什么叫终身雇佣制,设想如果雇佣一个在员工将在公司超过40年。你是愿意从零培养呢,还是愿意半路捡一个呢。
比如:当时给每位应聘面试者报销来回车马费是心照不宣的传统,一般是5千到1万,面试结束,不管是否通过,都要送出小礼品。价值1万起步。最常见的就是高端钢笔部分大企业会直接送精工手表。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该企业会在学生圈里留下不懂礼数的传闻。
若能走到终面环节,出手再加码,白天去吉源,晚上去银座。如果不好这一口,10万现金或者等额购物券任君挑选。而在校风云人物,即所谓“本社未来不可或缺之人才”,再再再加码,钢笔升级到劳力士,研修去夏威夷,至于入职福利,家属旅行,免费公寓那是标配。
我们有无限多的业务,有卖不完的产品,有做不完的交易,缺的是能落地的人才。不对,蠢材也行,也不对,是人就行。
听到这儿,老杨好奇问道:大爷,按您这说法,当年的薪水咱都用到哪儿呢?
大爷大笑一声,将杯中饮尽,望向大厅里穿着长裙的大妈,凝视良久,轻声道:一代浪子一代风月呐。
金钱男女
大爷大妈相识于1987年,此时距离广场协议已经过去2两年了,两年里日元快速升值。咱们今天不聊宏大叙事,就单纯的把目光落在大爷大妈身上。
看看那个时代的金钱男女,当时的日本在货币光速升值的同时,还进行了大放水。
1987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重大景气对策》,对策的重点主要是两个:
1,不低于一万亿日元的居民减税。
2,不低于五万亿日元的政府投入。
后世,人们给这段历史提炼了一个符号:一亿中产。而87年日本人口才1.22亿。
古今对照,咱们来看看四十年前日本男人是咋为姑娘们花钱的。
熟悉日本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合コン」这个词,联谊做为日本的传统,在昭和年代尤为盛行。而大妈颜值,按照大爷说法属于是中森明菜东京分菜,联谊稳坐C位,欢颜照耀全场。和如今1V1约会不同,当年,一个女生和和复数男生同时联谊才是日常。
当时社会流行着“三个钱包”学说,即:车夫、饭票、ATM。分别对应「アッシー男」、「メッシー男」、「貢ぐ君」。
「メッシー男」则是饭票,付账君,女生外出吃饭时一定会想到你,『週刊宝石』曾公然宣称女性外出不用带钱包,因为吃饭这事儿就应该男性买单。
而「貢ぐ君」则是姑娘们用以调剂生活的ATM,会不定期送姑娘礼物。姑娘偶尔也会陪他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多少给点甜头,限于牵手,亲吻,但绝不会委身于他。
当时男性之间还流行“泡妞五神器”:名车,花束,贵金属,高级餐厅,高级酒店。身怀五器,夜不空房。
所有欲望都在肆意宣泄。下班后,白领女孩换上超短裙,去涩谷大街跳迪斯科。乐声迷乱,她们身影窈窕如妖,LV与爱马仕皮包随意搭在错乱座椅上,因为这些东西人人都有,基本不会丢,但也可能是因为丢了不心疼。
1991年热播的《东京爱情故事》,开播才第三集女主就对男主说“我们上床吧”。“但你要抓紧我,只看着我,我可会跑的。”那时,总有名车接女孩。注意,是名车不是豪车。豪车只能筛选阶层,名车才能圈定认知。
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成田離婚」,意思是蜜月归来,下了成田机场,立马离婚。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在大妈忆往昔完毕后,老杨若有所思。发出疑问:那这么个环境下,大妈你咋看上大爷的?
我和老杨听罢举杯,高呼:敬爱情!
买下世界
如果说花钱是泡沫时代的主旋律,那怎么花,也有门道。东宫娘娘卷大饼,西宫娘娘吃大葱?还真不是,咱们看看这场人类最大泡沫的当事人是咋花的。
当时餐厅食料追求奢侈,以法国料理最为崇尚,鹅肝,鱼子酱,高级牛肉,香槟,莆萄酒。餐厅昏暗的灯光下是金钱的味道。目黒区法式餐厅惠比寿Robuchon,人均最低消费5万起,百万消费也属平常,而这样的消费之下,依然一座难求,甚至花钱请人排队都需要2万。
至于食材价格也足够荒唐,10万一公斤的特级松阪牛肉,15万一公斤的松叶蟹。还有很多欧洲红酒,明明酒庄的名字都没听过,100万没人买,隔几天涨到200万了大家就要竞价去抢。至于它值不值这个价,谁在乎呢,只要客户知道喝的这瓶酒要200万,就够了。
而按大爷的说法,自己的消费在当年只是寻常,真正的消费大头来自于那些自然风光。
比如高尔夫球和滑雪。
1988年,日本当年滑雪人次突破了3亿次,而日本人口只有1亿出头。
为了满足娱乐需求,宫崎市耗资2150亿搭建度假中心,其中海水模仿夏威夷,雪场模仿阿尔卑斯,足不出户就能看尽世间美景。而在千叶市,明明没有雪,金钱挥舞下,天公亦低头。其耗资千亿打造室内滑雪场,淡季票价三万,旺季则超过十万,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承接东京人偶尔的周末度假需求。
无敌的国民不可一世,钱,有的是。
你说我不能用手触摸博物馆藏品?那简单,我买下来,现在请你不要触碰我的收藏。
你说这栋大楼限制日本游客进入?那没事,我买下来,现在请你拿上你的钱,离开我的楼。
你说当季新品日本人限购?哦,是每个人都限购?那没事,叫品牌负责人过来,帮我推出一套日本专供的产品线。仅限日本人购买不就得了。
最后,请不要在大众媒体上说日本人的坏话了:Now you are fired。
漫天钞雨之下,日本买下世界。
尾声
1989年日经股价来到史上最高点 38,957.44 后掉头向下。不到两年时间,日经指数跌落七成。
2024年我敲下此段文字的深夜,日经指数已刺破当年高点,圣诞夜晚的丸之内,人潮重新汹涌,安曼,苹果林立。丰田利润创出历史新高,东京房价历史新高,企业起薪新高,最低时薪新高,就业率新高,游客人数新高,无数的海外富豪拿着整箱的现金买下一栋栋的塔楼豪宅,新宿银座街头,一部电梯同时容纳八国人士,曾经的国民老公用上大半小目标在涩谷置业,长居于此,一栋14户公寓,其每月管理就高达3万人民币。
某红薯上,搜索东京二字,其攻略浩如烟海,一样的奢华酒店,一样的精致食材,一样的名表箱包,似乎一切都没有变,然岁月翻篇三十余载。
这是一代人的时光,最后愿诸君今夜无梦,晚安!
/
/
视频版请移步B站/YouTube:东京老萧
官网www.KingsJapan.com
微信咨询:masonjapa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