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究竟繁荣到什么程度?

文摘   2025-01-13 20:07   广东  






星光从苍穹中洒落,
东京丸之内广场上人头簇拥,
擦肩而过的女孩握着索尼随身听,
耳机中流出中森明菜的《我爱你》,
那是时下最流行的旋律
......

街头上,劳斯莱斯,法拉利,宾利,奔驰,络绎不绝,所有人都在东京心脏等待新年的钟声。不远处,日本春晚第36届红白歌会在NHK音乐厅如期举办。



亚洲天后邓丽君首登红白,在采访环节坦言不胜荣幸,舞台贵妃妆容亮相,惊艳一时。随后漫画少女河合奈保子,永远的偶像松田圣子陆续登场,而晚会的高潮无疑是那张顶着亚洲第一神颜的少女,中森明菜。

一席黑色长裙,歌词唱到:

这是一个梦,今晚是一场梦。



场外,纽约时报头版刊登消息,一位日本商人以6.1亿美元要购买大厦。而登上头版的原因并非这个令人咂舌的金额,而是最终成交价。原本美国人对大厦报价4亿美元,双方确定交易后,日本人发来一份新合同,标价6.1亿美元。美国人不理解,于是日本人向美国人这样解释:dear brother,我们老板在前天吉尼斯世界纪录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所以想打破这个记录,希望贵方成全。多年后,西虹市首富王多鱼先生,若有所思,难道当年这位买家,是我二大爷?



场内场外,无人入眠。 

那是1985的尾声,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如今中文互联网谈起那个时代,总有一种孩童做春梦的无力感。

在开篇繁荣,过程奢靡,结尾反思的模版中,若追问细节,开篇繁荣的一亿中产是咋回事儿,他们的吃喝玩乐是如何,他们的求职环境是如何,他们的婚恋观又如何?日本是怎么买下全球68%的奢侈品?高尔夫滑雪温泉又为何变成全民运动?而一切幻灭后,又有哪些行业在逆势崛起,翻遍全网,无人应答。



辞旧迎新,开年之际,斗胆一答,也会后续黑日和吹日的春梦提供点素材,那么,诸君,请随我入梦!

 






职场之春




2015年龍が如く0 誓いの場所上线,故事开篇CG里曾有一个镜头,路边无数的人挥舞万元大钞,只为拦下一辆出租车。如今日本出租几乎是全球最贵之一,但在当年,远比这更加夸张。1988年『週刊文春』8月刊里记载,夜10点,银座附近区域五分钟车程有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重金100万用于打车,折合人民币5万。一分钟一万,谁说寸金难买寸光阴?那只是出钱不够罢了。这够荒唐了吗,还不够。



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円,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円,我向相熟的居酒屋老板求证,老爷子曾是三和银行分管信贷的经理,他自曝,自己胆小,不敢做水单。所以当年的交通费签单上限只在1000万,而招待费约在2000万。而他的求职经历,也曾是幻梦一角。



老爷子出身千叶,58年生人,从出生开始,眼睁睁看着东京就像气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膨胀。那里似乎每天都有高楼兴起,每刻都有机械开工,每秒都能听到富翁庆祝,社会每个人都在创业,每个人都在挣钱。就算是安分的日子人,也有光明的前景。
得益于分管信贷,他能掌握一些行业的用工数据。当时日本职场是怎样的情况呢?

据银行统计,1985-1990年间,日本因人手不足,生产链停滞而破产的企业有366家,因用工不足而歇业的企业有6253家。这种问题在行业内有个专门的称谓,即「人手不足倒産」。



对比如今千人抢岗公务员,百人投递金融圈的求职环境来看。公务员?狗都不去。一天到晚没多少钱不说,升职难,拿钱少,还天天被大爷大妈指着鼻子骂:喂,那个小子,你知道吗。你身上穿得衣服,屁股下坐的椅子都是老子纳税的?你说办不成,老子的钱拿去喂狗都比养你有用。哟哟哟,还看?信不信我投诉你

至于社会职场,大家都抢着要新卒。至于原因,算是我一直以来的迷思。毕竟按照固有观念,公司招工肯定要找熟手,来了就能用,用了就得好。招那么多新人,又培训,又费时,短期还不能用,这不划算啊。



而听完这话,老爷子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我?
说道:萧桑,我不知道如今的公司平均存活多少年,而我们那个年代,一个企业只要创立,几乎都是立志百年。

什么叫终身雇佣制,设想如果雇佣一个在员工将在公司超过40年。你是愿意从零培养呢,还是愿意半路捡一个呢。

老婆你都知道要头婚的,那年代公司的公司和员工关系比夫妻都亲密。毕竟夫妻会离婚,但公司几乎不会裁员。



那当时的就业环境如何呢,金融圈对于这个现象有个特定名词,叫做:「超売り手市場」。

比如:当时给每位应聘面试者报销来回车马费是心照不宣的传统,一般是5千到1万,面试结束,不管是否通过,都要送出小礼品。价值1万起步。最常见的就是高端钢笔部分大企业会直接送精工手表。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该企业会在学生圈里留下不懂礼数的传闻。



若能走到终面环节,出手再加码,白天去吉源,晚上去银座。如果不好这一口,10万现金或者等额购物券任君挑选。而在校风云人物,即所谓“本社未来不可或缺之人才”,再再再加码,钢笔升级到劳力士,研修去夏威夷,至于入职福利,家属旅行,免费公寓那是标配。



至于值不值得?索尼,松下,丰田,本田全球还有不买日本产品的国家吗?三菱,三井,野村,三和,全球还有不买日本股票的区域吗?

我们有无限多的业务,有卖不完的产品,有做不完的交易,缺的是能落地的人才。不对,蠢材也行,也不对,是人就行。



至于薪资,老爷子淡然说道:当年入社起步15薪,除此之外银行负责全套的出行交通以及公寓。每年会有额外的专项购物券若干,每年固定研修旅行两次,夏天国内冬天国外。每年固定涨薪两次,至于招待费用就没用完过。

听到这儿,老杨好奇问道:大爷,按您这说法,当年的薪水咱都用到哪儿呢?



大爷大笑一声,将杯中饮尽,望向大厅里穿着长裙的大妈,凝视良久,轻声道:一代浪子一代风月呐。

 







金钱男女




大爷大妈相识于1987年,此时距离广场协议已经过去2两年了,两年里日元快速升值。咱们今天不聊宏大叙事,就单纯的把目光落在大爷大妈身上。



看看那个时代的金钱男女,当时的日本在货币光速升值的同时,还进行了大放水。

1987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重大景气对策》,对策的重点主要是两个:

1,不低于一万亿日元的居民减税。

2,不低于五万亿日元的政府投入。



在那个货币还未膨胀的年代,日本政府一下子就往市场泼入了6万亿!这导致了市场全都是钱。当年新闻有段社长采访:有人问:你觉得一天投资获利多少钱算多?泡沫经济下的日本企业家这么说:大约一亿日圆......这样并不多啊,有时我们一天可以赚五亿日圆,轻而易举。

后世,人们给这段历史提炼了一个符号:一亿中产。而87年日本人口才1.22亿。



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男人如何向女人证明真爱呢?前几年的公众号和小红书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诸如,如何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一百万?爱一个人可以嘴笨,但钱包会替他说话!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请趁早远离!

古今对照,咱们来看看四十年前日本男人是咋为姑娘们花钱的。



熟悉日本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合コン」这个词,联谊做为日本的传统,在昭和年代尤为盛行。而大妈颜值,按照大爷说法属于是中森明菜东京分菜,联谊稳坐C位,欢颜照耀全场。和如今1V1约会不同,当年,一个女生和和复数男生同时联谊才是日常。



当时社会流行着“三个钱包”学说,即:车夫、饭票、ATM。分别对应「アッシー男」、「メッシー男」、「貢ぐ君」。

其中「アッシー男」就是需要你跑腿叫车的车夫。那个时代有些女生出门是绝对不坐地铁和公交的,1990年『週刊宝石』报道都内女大学生每30名中有车夫的高达28名。人均备胎。



「メッシー男」则是饭票,付账君,女生外出吃饭时一定会想到你,『週刊宝石』曾公然宣称女性外出不用带钱包,因为吃饭这事儿就应该男性买单。



而「貢ぐ君」则是姑娘们用以调剂生活的ATM,会不定期送姑娘礼物。姑娘偶尔也会陪他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多少给点甜头,限于牵手,亲吻,但绝不会委身于他。



因为她们不会选择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位成为人生伴侣,在她们的择偶观里,最后的归宿必须留给自己的「本命」,“本命”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给你爱情的。
这套理论如今看来一方面三观稀碎,但似乎又映照现世,比如“柯学名媛”培训班中,此类课程依旧火热。
而放到男性视角下,也对等,我可以是某一个姑娘的车夫、饭票或ATM。但只要我追的姑娘足够多,总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姑娘的本命。主打的一个广撒网,勤捕捞,只要我爱的足够多,那不叫渣,那叫博爱。

当时男性之间还流行“泡妞五神器”:名车,花束,贵金属,高级餐厅,高级酒店。身怀五器,夜不空房。



请女孩吃一顿正餐不能少于5万,20万也正常。日常礼物送化妆品,别闹了,我们20岁了,不再是18岁的小孩子了。怎么也得卡地亚起步,爱马仕进阶吧。
至于约会,一周至少去一次电影院,一个月要看三场演唱会。过一个平安夜花费40万日元。卡地亚经典戒指,蒂芙尼心形钻坠和东京赤坂王子酒店,是平安夜标配。

所有欲望都在肆意宣泄。下班后,白领女孩换上超短裙,去涩谷大街跳迪斯科。乐声迷乱,她们身影窈窕如妖,LV与爱马仕皮包随意搭在错乱座椅上,因为这些东西人人都有,基本不会丢,但也可能是因为丢了不心疼。



而男人们则在一旁兴奋的克制自己,将自己最具风度的一面送进舞池中央,兄弟之间则在彼此攀比,具体的行为落实到昂贵的酒水与精致的车钥匙上。期望在热烈的夜里得到一位或两位姑娘的青睐,由此展开一段梦幻中的姻缘。倘若失败也没关系,姑娘总会来,夜晚与美梦也还长。

1991年热播的《东京爱情故事》,开播才第三集女主就对男主说“我们上床吧”。“但你要抓紧我,只看着我,我可会跑的。”那时,总有名车接女孩。注意,是名车不是豪车。豪车只能筛选阶层,名车才能圈定认知。



当然,成为本命也不一定就是成功了,别忘了热恋后面还有婚姻呢。谈婚论嫁时,婚礼一定要在超一流酒店进行,蜜月旅行得去欧美,婚房得是洋房,至于婚礼,千万花费不过寻常。
但这种金钱之下的婚姻关系如何呢?

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成田離婚」,意思是蜜月归来,下了成田机场,立马离婚。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男的还怕找不到姑娘?吉原银座,涉谷新桥,遍地都是。女的还怕找不到男人?你在丸之内街头喊一句社长,十个人能有七个人能转身。



在大妈忆往昔完毕后,老杨若有所思。发出疑问:那这么个环境下,大妈你咋看上大爷的?



大妈望向大爷,掩面轻笑说道:他呀,太老实,在银行做经理都不敢做水单的人,哪还有心思给别人的女人做车夫饭票,他的眼里只有我。那个时代很浮华,但他很踏实,我喜欢这份踏实,他就是我的本命。

我和老杨听罢举杯,高呼:敬爱情!

 






买下世界




如果说花钱是泡沫时代的主旋律,那怎么花,也有门道。东宫娘娘卷大饼,西宫娘娘吃大葱?还真不是,咱们看看这场人类最大泡沫的当事人是咋花的。



首先是吃,1988年日本的饮食行业产值超过20兆日元,成为第一个达成20兆的实体产业。

当时餐厅食料追求奢侈,以法国料理最为崇尚,鹅肝,鱼子酱,高级牛肉,香槟,莆萄酒。餐厅昏暗的灯光下是金钱的味道。目黒区法式餐厅惠比寿Robuchon,人均最低消费5万起,百万消费也属平常,而这样的消费之下,依然一座难求,甚至花钱请人排队都需要2万。



至于食材价格也足够荒唐,10万一公斤的特级松阪牛肉,15万一公斤的松叶蟹。还有很多欧洲红酒,明明酒庄的名字都没听过,100万没人买,隔几天涨到200万了大家就要竞价去抢。至于它值不值这个价,谁在乎呢,只要客户知道喝的这瓶酒要200万,就够了。



至于开篇提到的打车环节,大爷回答:你知道为什么大家宁愿花几万甚至几十万打车吗?毕竟这钱多叫几次出租车都够买一辆了。但问题是:比如我们晚上在银座应酬,车停哪?停车场长期爆满。你在银座吃饭,车可能要停到樱田门,这两站路是不远,但觥筹交错,动则上亿的订单,你是准备带烂醉的客户腿着去还是挤地铁呢?只能竞价叫车。

而按大爷的说法,自己的消费在当年只是寻常,真正的消费大头来自于那些自然风光。

比如高尔夫球和滑雪。

1988年,日本当年滑雪人次突破了3亿次,而日本人口只有1亿出头。



为了满足娱乐需求,宫崎市耗资2150亿搭建度假中心,其中海水模仿夏威夷,雪场模仿阿尔卑斯,足不出户就能看尽世间美景。而在千叶市,明明没有雪,金钱挥舞下,天公亦低头。其耗资千亿打造室内滑雪场,淡季票价三万,旺季则超过十万,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承接东京人偶尔的周末度假需求。



海外同样如此,东南亚和西欧被日本游客占领。春秋横扫香榭丽舍和邦德街,盛夏流连于巴厘岛和夏威夷,冬日则是北欧群山。成田机场的广播在登机通知之余,循环播放着流行歌曲高声唱到:

无敌的国民不可一世,钱,有的是。

1989年,“欧巴桑大队”成为日本年度流行语。一到假期旺季,就有无数大妈飞奔海外。她们烫卷发,踩人字拖,到处疯抢名包香水,旁若无人插队喧哗。她们无视禁烟标识,随意触摸博物馆藏品,并在教堂圣象前摆出V字手势。



梵蒂冈因此出台日本人静肃令,香榭丽舍和时代广场纷纷推出了日语标识牌。比利时和意大利的人文景区开始限制日本游客进入。每日邮报更是直接发文《素质低下的日本游客》以表达不满。
无奈下,日本外务省制作了国外不文明行为警示视频,在飞机上反复播放,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日本人用更直接的方式来回应国际上的指责。

你说我不能用手触摸博物馆藏品?那简单,我买下来,现在请你不要触碰我的收藏。



你说这栋大楼限制日本游客进入?那没事,我买下来,现在请你拿上你的钱,离开我的楼。



你说当季新品日本人限购?哦,是每个人都限购?那没事,叫品牌负责人过来,帮我推出一套日本专供的产品线。仅限日本人购买不就得了。



最后,请不要在大众媒体上说日本人的坏话了:Now you are fired。



漫天钞雨之下,日本买下世界。

那时,日本成了美国社调中最被讨厌的国家,因为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美国人,但只有日本人才能成为日本人。

 






尾声




1995年日本奢侈品消费占全球份额为68%,女孩们无logo不出门。几年后,无logo、无价签的无印良品遍布东京,而2008年开始日本奢侈品市场增长率连年为负。

1989年日经股价来到史上最高点 38,957.44 后掉头向下。不到两年时间,日经指数跌落七成。



2024年我敲下此段文字的深夜,日经指数已刺破当年高点,圣诞夜晚的丸之内,人潮重新汹涌,安曼,苹果林立。丰田利润创出历史新高,东京房价历史新高,企业起薪新高,最低时薪新高,就业率新高,游客人数新高,无数的海外富豪拿着整箱的现金买下一栋栋的塔楼豪宅,新宿银座街头,一部电梯同时容纳八国人士,曾经的国民老公用上大半小目标在涩谷置业,长居于此,一栋14户公寓,其每月管理就高达3万人民币。


 

某红薯上,搜索东京二字,其攻略浩如烟海,一样的奢华酒店,一样的精致食材,一样的名表箱包,似乎一切都没有变,然岁月翻篇三十余载。



这是一代人的时光,最后愿诸君今夜无梦,晚安!



/

/

视频版请移步B站/YouTube:东京老萧

官网www.KingsJapan.com

微信咨询:masonjapan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