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活力滨城”打开无限发展新空间

政务   2025-02-01 16:50   天津  


编者按

2024年2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一年来,滨海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国家重磅支持政策,牢记嘱托,善作善成,奋勇争先,干字当头,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港产城融合发展等“十项行动”,狠抓“三新”,强促“三量”,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实现质升量长,2024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超越“全国线”0.5个百分点。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新征程上展现了更大作为,在服务国家发展全局和全市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了“滨城”作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报道“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滨城答卷”,回望一年来的“滨城”奋斗足迹,解读经济数据,讲述“锚定现代化、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滨城好故事”。


当历史掀开新的一页,嘱托的力量喷薄而出。过去一年,滨海新区上下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不断探索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以改革开放破题开路,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在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上彰显“滨城”之为。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深走实,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雄心与担当。



在这里,2024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船舶监管申报新模式等3项创新案例入选全国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形成5项“首创首试”制度创新,7项开放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前三。


“天津自贸试验区依托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积极主动探索,推出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举措,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更加彰显。”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投资贸易自由便利为例,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再扩面,覆盖“集团采购”“大宗商品离岸贸易”“海外工程承包”三种模式,合计完成业务超过60笔;发布第二批、第三批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新增9项研发用物品享受快速通关便利措施。持续推动增值电信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在人员、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出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标志着自贸试验区“双首个”数据跨境政策体系在天津诞生,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拓展至7个领域27项,实现与国外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融通汇聚优质创新资源,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共识与行动。



在这里,率先制定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清单,实施“放宽高管及其配偶停居留期限”试点措施,全流程优化通关,落实“不因微小差错拒收”“提供担保或履行争议付款程序放行”等试点措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深入对接CPTPP、DEPA等经贸规则。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区域之一,截至目前,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落地多个全国首单。


“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从扩大市场准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发力,发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作用。高质量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完善‘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流动’政策体系,并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重点围绕符合开放需要的规则进行对接。”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滨城新样本”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2024年以来,区政务服务办从“统、智、创、优”四个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1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京津冀“区域通办”,72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滨雄通办”;营商环境升级7.0版出台,196项改革举措高效落实;一个平台统服务,企业赋能专区、投资项目专区上线运行;打造140个主题场景,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政务服务在企业现场办理……新区打出一套政务服务改革“组合拳”,多项举措领跑全国,为加快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的获得感,折射改革的含金量。“2024年,我们持续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实现‘一个平台统服务’,在事项办成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好办、快办,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从让企业群众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一站式办成‘所有事’。区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区以增值化改革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强化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在优化基本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向“一个平台”汇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全要素,提供集招商、政策、产业、企业开办、项目审批、金融、人才、法律、科技、知识产权、数据合规、信用修复、营商环境问题处理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市场繁荣增值赋能,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


始终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深化改革,2024年区政务服务办在天津港、北塘海洋渔业协会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审批业务不出港口,现场办理。通过对政务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委托工作人员代办审批材料预审、事项办理、证照寄递、材料流转,持续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新区深入推进“滨海通办”改革,打造“滨海通办”线上服务版块,加强区、开发区、街镇、村居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大型企业、众创空间、工业园区等23家政务服务工作站,推动77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5个开发区、21个街镇、400余个村居接件受理。强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打造“线上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模式,110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三地自贸试验区六批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


加速新区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2024年新区出台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方案,设立投资项目专区,整合土地出让、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形成系统化、集成化方案,采取以函代证、承诺制审批、分段审批等多种便利化举措;推出“专家+管家”咨询服务,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导引,水电气热报装靠前服务,投资项目网办指南,高效推动工程项目加速落地。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准入、准营、准建的门槛和成本,激发了企业群众创新创业的活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服务品牌,通过企业服务月活动,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听建议、找堵点、解难题,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区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动能持续增强


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新区立足改革开放先行区第一定位,以“五型”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不断积聚。




——高水平开放激发新活力。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完成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全国首个绿色租赁标准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全球最大飞机租赁公司爱尔开普中国区域总部、徐工集团经营性租赁总部落户。高标准建设保理创新发展基地,全国首笔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等创新业务试点落地。创新开展进口汽车保税整备改装转口业务。持续拓展“保税+”业态,完成全国首单“交付监管”飞机跨境交易、跨关区“保税租赁+保税展示交易”等业务。完成北方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京津冀首家LNG保税仓库资质获批。首次实现3个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双A类”。



——港产城融合拓展新空间。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开通首条直航南美集装箱航线,以及包头、呼和浩特等“一单制”海铁联运班列。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开工,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案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集聚功能不断增强,乘用车、建材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通道经济加快向港口经济转型,“于响”航运服务聚集区加快建设,克拉克森航运经纪、天惠船务等重点项目落地。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新区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以天津经开区为例,2024年天津经开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目光长远,步履坚定。在开放创新方面,诺和诺德成功引入生物药分段生产模式;北方国际航运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资质率先获批;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顺利开展;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运行良好;自贸制度创新23项经验案例复制推广;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开展合作;澳大利亚博满集团中国总部落地“于响”片区,天津经开区开放新高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滨海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改革开放大道上阔步前行。


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滨海发布
展现美丽滨海,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滨海民生,传递前沿资讯,讲好滨海故事,传递滨海声音,聚焦政民互动……这里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公众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