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日历 | 大年初三,除了吃合子,还要做这些事|大港边检站新春送“福”暖国门|博物馆里过新年,传承非遗技艺

政务   2025-01-31 08:07   天津  

今日天气

白天:阴转多云,东风2-3级,0℃

夜间:多云,东北风2-3级,-6℃


限行尾号

1月28日起至2月4日(春节假期),不限行。


正月初三,除了吃合子,还要做这些事

 正月初三 

人们也称小年朝或者叫赤狗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的生日

这一天祝祭祈年

禁食米饭


天津人大年初三为什么一定要吃合子?

因“转”与“赚”同音,

吃合子也是人们

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渴望



初三合子往家转


合子,就是把两张饺子皮捏在一起,中间填馅儿。合子为圆形,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还有和气生财、财源广进的意思。


平日里,天津人包饺子的居多,包合子的很少,因为合子比较费事,只有正月才是包合子的集中期,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吃合子,叫“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初九、十九、二十九吃合子,叫“合子加九”,“越吃越有”。初十、十一吃合子,叫“合子拐弯儿”。


老天津食俗在正月初三这天一定要吃合子,俗谓 “合子往家转”,因为“转”与“赚”同音,寓意财源滚滚来。而且,天津人包的合子品相极好,直径多在五厘米左右,擀的皮儿一定要圆,底儿略大,馅儿要放得多,以羊肉馅和三鲜馅为最佳,也有吃素馅的,包出来的合子要圆要鼓,边儿要窄。两片面皮儿中间夹上香喷喷的馅儿料,上下捏合成圆形,或者再为它捏一圈花边,象征家庭和美圆满。如果个儿大馅儿小边儿又宽,非但外表不好看,吃来味道也差。


“初三合子往家转”就是在归心似箭的家人团聚里,因“合”而更加凝聚、更加亲和、更加包容、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接二连三的“合子加八”、“合子加九”、“合子拐弯”—直至正月十几,常吃常新的合子包个不停。


“初三合子往家转”,合子是饺子的一种演变,其文化含义是预示家庭和美圆满。初三合子自然要给财神供上一份儿,因为“往家转”的“转”和“赚钱”的“赚”同音,因此合子也寓意财源不断。


正月里的天津人频繁吃合子,合子以煮食最常见,也有人爱吃烤烙的合子,俗称“干烙儿”。人们以美好的民俗心理为合子美食赋予了吉祥与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发财,事业盛达。


除了对“吃”的讲究

在传统习俗里

初三这天最做的就是

 啥也不干 只管“躺平” 


大年初三睡到饱


古话说得好: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初三睡到饱”的习俗

的确是真的


是说经过了除夕、初一和初二的热闹
到了初三
应该注意休息
补补觉,歇歇脚,养养神

大年初一初二

走亲访友是不是遛得小腿发软

所以今天的主线任务就是——

好好瘫在床上,啥也不干

这样才能让你恢复体力

在接下来的假期中“大展身手”


初一初二忙不少

初三在家休息好

在传统习俗里

大年初三可安睡迟起
因为这一天是
“老鼠娶亲”的日子
按照老传统
这一天入夜后就要早早睡觉
忌讳点灯

为老鼠们结亲提供场地
甚至还在屋角洒落一些
米粒、糕饼
供老鼠操办“喜事”


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在该晚都会尽量提早熄灯就寝,并且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盐、糕饼,这些东西俗称"米妆",或称"老鼠分钱",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不管南方北方,一到春节,小老鼠们吹吹打打娶亲嫁女的剪纸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墙上窗上。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艺说:“老鼠的繁殖力很强,‘老鼠嫁女’题材的剪纸、年画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老百姓借此祈求多子多福。”


大年初三不干活


这是源于宋代的宫廷节日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

真宗下诏书

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

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

这一天

人们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


大年初三不出门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

老一辈的人认为
赤狗是熛怒之神
遇之则有凶事

所以人们一般在这天足不出户

既不出门拜年

也不邀请宾客来访

就留在自己家中

初三也叫“赤口日”
“赤口”就是有口舌之争的意思
民间多认为正月初三
极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为了避免大过年的闹得不愉快
忌探亲访友
因此在正月初三这天
人们不外出走动 多会留在家中

在古时候

为了破解“赤口”带来的不吉利

讲究的人还会在大年初三早上

贴“赤口”

就是在红纸条上

写“出入平安”“大吉大利”等吉祥话

并且贴在门顶上

提醒人们这天要好好说话

另外一张“赤口”

则是放在垃圾上面

挑到外面倒掉

有丢掉纷争之意


大港边检站:新春送“福”暖国门

1月29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大港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在登轮办理刚刚停靠在中石化LNG码头的10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船舶“弗瓦埃娜”轮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时,向船员们送上暖心祝福,为船员们送上了附有大港港区地图和出行内容的“暖心礼包”,并与船员一起在外轮张贴大红福字,挂上吉祥玩偶,提升广大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归国返乡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天津边检总站中最年轻的边检站,自2018年初港区开放以来,大港边检站已累计服务保障入出境国际航行船舶5000余艘次,其中液化天然气船舶3000余艘次,为国家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石化天津LNG码头、渤海化工等企业的投产运营提供了安全、顺畅的通关环境,确保了国门安全无虞,保证了华北地区居民温暖过冬和重点项目“丝滑”前行。


七年来,大港边检站始终坚持以口岸管控安全为底线,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动力,率先在天津口岸启动了集船舶船员检查、边检行政许可、船舶在港业务等所有港口边检手续于一体的全流程网上申请和办理,实现了从船舶进港作业“零等候”到船舶作业完毕“快速离港”的无缝衔接,使广大出入境人员和驻区企业在享受边检手续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的便利过程中不断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受到了广泛好评。


博物馆里过新年 传承中国非遗剪纸技艺

大年初一,由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平鑫社区服务中心科技志愿服务队,带领20余名青少年科技志愿者及家长,走进滨海新区博物馆,开展了“惠民兴县——博物馆里过新年 传承中国非遗剪纸技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活动现场,科技志愿者韩沐蓉老师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青少年科技志愿者讲解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从古老的剪纸雏形到如今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段段生动的历史故事,让青少年科技志愿者深刻认识到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民间技艺,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文化符号。


此次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滨海新区的青年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也让非遗剪纸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部分来源:天津滨海气象、天津广播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滨海发布
展现美丽滨海,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滨海民生,传递前沿资讯,讲好滨海故事,传递滨海声音,聚焦政民互动……这里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公众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