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图片来源:NIAID,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据西佳科技公司(SIGA Technologies, Inc.)消息,基于在超过800名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15项临床试验的数据,当地时间1月2日,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局(PMDA)与日本厚生劳动省决定,批准西佳科技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替韦立马(tecovirimat)胶囊(商品名TEPOXX)上市,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以及用于成人和体重13千克以上的儿科患者接种天花疫苗后的并发症。此前,该药物已在美国和加拿大获批用于治疗天花,在欧盟国家和英国紧急获批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以及天花疫苗接种后的并发症。
然而,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在过去半年内,已经有两项临床试验(PALM007和STOMP)的结果明确表明,替韦立马对猴痘病毒的两种分支并不起作用,因此该决策引起了争议。PALM007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进行,共纳入597名实验室确诊的猴痘患者。2024年8月公布的PALM007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替韦立马并不会让猴痘患者皮肤愈合速度变快,对血液、病变部位和喉咙中的病毒水平也没有影响。STOMP试验的招募对象是美国、日本、拉丁美洲、南非和泰国的患病不足14天的猴痘患者。2024年12月公布的STOMP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替韦立马未能缩短病变部位愈合时间,且疗效明显不足。因此,在招募目标参与者人数的75%(目标人数为719人)后,研究人员决定停止该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或许也将让欧洲药品监管机构重新审查替韦立马的上市决定。(西佳科技,《科学》新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无论体重指数如何,肌肉间隐藏大量脂肪都会增加患严重心脏病的风险
肥胖是全球心血管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但我们定义肥胖和干预阈值的主要指标体重指数(BMI),依然是心血管预后的一个有争议且有缺陷的指标,比如高BMI反映出的可能是更多良性脂肪。但人们一直对肌肉及其中隐藏脂肪对健康的影响知之甚少。最近,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分析了肌肉和不同类型的脂肪如何影响微血管、心脏的微循环,以及未来心力衰竭、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研究表明,肌肉中隐藏大量肌间脂肪(Intermuscular fat)的人,无论BMI如何,因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死亡或住院的风险都更高。
星舰上面级解体后的碎片。图片来源于X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舰的第七次飞行测试中,下面级再次实现了“筷子夹火箭”,但上面级却在升空后约8.5分钟时解体。1月17日,Elon Musk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表示,初步迹象表明飞船发动机防火墙上方的空腔中出现氧气/燃料泄露,气压已超过排气能力。除了双重泄露检测外,SpaceX还将在该空腔中添加灭火装置,并扩大通风口。马斯克认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下次飞行测试要被推迟到下月以后。
据Space.com报道,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也在1月17日宣布对这次飞行测试进行事故调查,以确定其根本原因。据FAA称,这次飞船解体产生的碎片落在了对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附近的大西洋区域,并造成了一些影响,在测试期间,FAA及时启动了碎片反应区,要求该区域的飞机放缓速度、改道或离开该区域。目前尚未有人报告受伤,但FAA和SpaceX在积极确认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公共财产受损的情况。(X、Space.com)
当地时间1月17日,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人工智能(AI)推理模型o3 mini目前已训练完成,正在进行发布流程,预计将在几周内正式推出。考虑到用户反馈,此次OpenAI将在ChatGPT和API中同步推出o3 mini。
此外,DeepSeek的AI推理模型也有了新进展。2024年11月20日,DeepSeek曾宣布推出其开源AI推理模型R1的轻量级预览版DeepSeek-R1-Lite-Preview。据“量子位”微信公众号消息,虽然还未正式发布,但R1的非轻量级预览版DeepSeek-R1-Preview已在代码基准测试LiveCodeBench中霸榜前三,表现出了与OpenAI o1中档推理设置相当的能力。(X,“量子位”微信公众号)
1月17日,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在黏液等聚合物溶液中,生长、分裂的细菌细胞会形成长长的、弯曲的“电缆”。而某些时候,它们还会相互弯曲和折叠,形成一个纠缠的网络。
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一般拥有更高浓度的黏液,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患者的黏液样本培养了大肠杆菌,并以常规液体作为对照。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细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当聚合物足够浓缩,也就是黏液浓度足够大时,细胞增殖时会形成大规模的蛇形“电缆”,而在常规液体中,细菌会呈现为随机分散的形式。研究人员发现,只要细菌有所需的营养,“电缆”就会继续伸长和生长,最终形成有数千个细胞的长链。研究人员利用3种不同细菌和7种不同聚合物(包括黏蛋白,体内黏液的关键成分)进行实验,证实这种特征性的“电缆”形态的出现,与细胞类型和聚合物成分的变化无关。这种“电缆”形态的形成,和黏液中聚合物诱导的相邻细菌的熵吸引(entropic attraction),以及它们在聚合物中生长和分裂后扩散受阻等因素有关。(加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