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2024年全球升温已超工业化前1.55摄氏度1850-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相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的变化。图中不同颜色的折线代表不同数据来源。(图片来源:WMO)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根据6个国际组织提供的气温数据,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高出了1.55摄氏度,这不仅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也是首次升温(相比工业化前水平)突破1.5摄氏度的一年。这些数据分别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琼斯气候研究中心(HadCRUT)和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数据还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涨幅也显著超过了2023年,同时2015-2024也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目前气候学家仍在研究近两年的剧烈增温是否只是短期内的特殊现象,还是这其实反映了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地球气候系统已经发生了变化。WMO在报告中强调,《巴黎协定》中设定的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目标是一个长期(通常为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平均气温)的气候目标,过去一年的迅速升温并不代表这一目标已经失败,但这些数据正在提醒我们这一气候目标正处于严重危险之中。(WMO)
Neuralink已为第三位脑机接口被试植入设备,患者状态良好
图片来源:X
据彭博社(Bloomberg)报道,在上周的一场直播活动中,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Neuralink公司已为第三位患者植入了脑机接口设备,目前三名已植入设备的被试都状态良好。马斯克并未透露第三位患者的具体信息。当地时间11月26日,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X上表示,它已获准使用N1植入物和研究性辅助机械臂启动一项新的可行性试验。目前,Neuralink正在进行PRIME研究,旨在评估其无线脑机接口(N1植入物)和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并评估这一植入物对四肢瘫痪患者用思想控制外部设备的初始效果。在2025年,Neuralink计划再进行20~30次设备植入试验。(Bloomberg)
约百分之一的人患有心盲症(aphantasia),这些患者无法进行视觉想像,即脑海中不会出现任何图像。一些科学家认为,心盲症可能由大脑初级视觉皮层功能障碍引起。然而,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在一篇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当要求心盲症患者想象画面时,其初级视觉皮层仍会变得活跃。这表明心盲症并非由视觉处理完全缺失引起,只是相关的大脑活动并未转化为有意识的体验。14名心盲症患者和对照组的18名正常受试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首先反复观看了由绿竖线或红横线组成的两种简单图案。随后,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在脑海中想象这两种图像。在这些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观察了受试者初级视觉皮层的活动情况,并训练了一种算法,用于捕捉受试者在想象绿竖线和红横线时大脑活动的差异,从而“解码”其正在想象的图像。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照组受试者还是心盲症患者,研究人员都能从其大脑活动中解码相应的图像。此外,该研究发现,对照组受试者在想象图像与实际观看图像时的视觉皮层活动模式是相似的,但心盲症患者的两种活动模式会不一致,表明心盲症患者视觉皮层或许拥有独特的活动模式。(Science news)
新方法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Florian Sterl, Sterltech Optics GmbH)大多数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都极低(即痕量气体),因此在多个行业和研究领域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气体都非常重要。但传统依赖光声学(photoacoustics)的痕量气体检测方法局限于特定气体或单一吸收峰,且采样速度较慢。而在最近发表于《光学》(Optica)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实时检测和识别几乎任何痕量气体。研究者使用了一种波长可快速调谐的激光器,并结合石英增强光声光谱(quartz-enhanc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QEPAS)来测量气体吸收。同时,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叫做“相干控制”(coherent control)的方法,使得QEPAS可以利用气体的振动等特性超快速识别几乎任何痕量气体。随后研究团队对比了他们新开发的设备和市场上销售的QEPAS设备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普通QEPAS时,扫描速度过快会使光谱指纹模糊不清;而使用“相干控制”QEPAS时,快速扫描时光谱指纹依旧保持清晰。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探索新技术的局限性,以确定其最大速度和最低传感浓度,他们还希望其能同时检测多种痕量气体。这种新方法或可为环境监测、呼吸分析和化学过程控制等应用的高灵敏度实时传感器奠定基础。(OPTICA)
CAR-T细胞免疫突触的分子动力学会影响其抗癌活性
如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已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然而,目前针对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仍效果有限,科学家对CAR-T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功能的了解仍有不足。在一篇最近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探究了免疫突触(即CAR-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之处)的分子动力学对CAR-T细胞抗癌活性的影响。科学家研究了两种CAR-T细胞,一种是能迅速杀死癌细胞,但活性持续时间短的CD28.ζ-CAR-T细胞,另一种是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杀死癌细胞的4-1BB.ζ-CAR-T细胞。他们发现,对于前者,细胞膜上的CD28.ζ-CAR分子在免疫突触间快速穿梭,因此能在几分钟内杀死癌细胞之余迅速恢复,连续杀伤癌细胞。而对于后者,细胞膜上的4-1BB.ζ-CAR分子会停留在脂筏和免疫突触中,而且这些细胞会增殖并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持续杀伤。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接下来将研究如何在免疫突触水平动态调整这些CAR-T细胞,以使其更加有效。(贝勒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