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其拉甫感知冷与热 | 新春走基层·走笔

文化   2025-02-07 17:31   北京  

图片

来源: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朔 胡虎虎


红其拉甫口岸,迎来从季节性通关到全年开放的第一个冬天。早就听说,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即便是在夏季,也时不时大雪纷飞。近日,记者攀上帕米尔高原,再次来到这里。


正午时分,记者驱车从红其拉甫所在的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出发,气温虽然只有零摄氏度,但当阳光洒在身上时,还是暖洋洋的。


“你们把最厚的衣服都穿上,上面(口岸)在下大雪呢。”一位同行的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好心提醒我们。


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红其拉甫口岸值守(1月2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胡虎虎 摄


他的提醒太及时了。位于县城的口岸出入境联检大厅海拔3100米,国门处海拔5100米,驱车途中,云层渐渐变厚,海拔不断上升,车内仪表盘显示的车外温度一点点下降,最后定格在零下25摄氏度。


国门前,民警王翔刚检查完几辆入境的货车。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飞雪,打在身上,他的衣领和帽子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记者刚想凑近聊几句,他身上的对讲机响了:“国门旁边山坡上发现几名牧民,过去确认一下。”“收到!”还没来得及搭上话,他已经快步走开了。


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红其拉甫口岸值守(1月2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陈朔 摄


见记者冻得不轻,民警托合提·帕米尔过来说:“冷吧?这里风大,一分钟就能把人吹透。但你看这客车和货车一趟趟驶过,在寒冬里中巴两国的人员和贸易往来还能这么火热,多好啊。”


因高海拔和冰雪天气,以往红其拉甫口岸每年仅4月至11月开关。为适应近年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日益增长的人员通行和贸易需求,2024年12月起,口岸正式成为常年开放的陆路口岸,“火热”成为这里的常态。


从事中巴跨国运输的车辆驶入红其拉甫口岸(1月2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胡虎虎 摄


记者了解到,近一个多月以来,口岸出入境人员2000余人次,车辆850余辆次。2024全年出入境旅客涉及54个国家及地区,22个国家旅客持普通护照从红其拉甫免签入境。


与室外的冰天雪地不同,室内暖意融融。在国门旁的前哨班,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米凯瑞带着记者参观了宿舍。


春节前夕,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装饰国门前哨班宿舍前的阳光房(1月22日摄)。新华社发(张楠 摄)


宿舍前的阳光房里一方花坛极为醒目,种着在高海拔的室外难以存活的几株绿植,一汪池水中游着几尾金鱼,红灯笼和过年的福字高高挂墙上,为满目皑皑白雪的高原上增添了几抹亮色。走进宿舍,墙上安装着弥散式供氧设备。米凯瑞说:“我们每个人都配备了治疗高反的药物和止疼片,这里的供氧设备随时开放。在这个海拔,夜里头疼得很,不吸氧根本睡不着。”他为记者递上一杯水,记者看到,长期在高原工作生活,已经让他的指甲变了形。


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红其拉甫国门附近巡查(1月10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陈朔 摄


塔县迎来一场30多年以来最大的降雪。刚入警的时治宇和师父一起给国门旁的界碑描了红。研究生毕业的时治宇第一次来到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因高原缺氧,嘴唇已变得紫红。“我会和战友们一样,扎根帕米尔高原,守护国门安宁。”这个“95后”辽宁小伙说。


春节前夕,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向外籍货车赠送贴手写祝“福”(1月27日摄)。新华社发(张楠 摄)


“缺氧但不缺精神,无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都要当好国门卫士。”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委范永勇说。


屋内民警们聚在一起包饺子做年夜饭,屋外的国门上国旗招展,红其拉甫,这个“生命禁区”,寒流涌动,却也热血沸腾。



■往期新春走基层·走笔: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 新春走基层·走笔

寒假,这里的校园没有静悄悄新春走基层·走笔

慢火车驶过的时间刻度新春走基层·走笔

为了千年的回响|新春走基层·走笔

梦想成真的力量 | 新春走基层·走笔

听到她们的声音,家就在眼前了|新春走基层·走笔

北京站的围挡拆了|新春走基层·走笔

家国边关何处寻|新春走基层·走笔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梦妮、吉玲、刘小草、雷琨 | 校对:廖艺
图片
图片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主办《新华每日电讯》。有生命力的阅读,有温度的人和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