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来源:综合参考消息(作者:王萌)、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帅俊全、褚尔嘉)、科技日报(记者:张晔)
据《西班牙人报》网站2月4日报道,联合国首次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启动《行星安全协议》。报道称,全世界近期再次对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产生了担忧。这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是一个直径约100米的天体,预计可能在不到7年内与地球相撞。各个行星防御空间机构已经在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免受撞击威胁,其中也包括联合国。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威胁。《行星安全协议》包含一整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目的是让地球为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首批措施之一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国际专家小组和欧洲航天局的天文学家和空间专家召开会议。欧洲航天局的最新估计略微提高了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从而推动联合国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资料图片:两颗小行星飞过地球附近的想象图(美联社) 在发现2024 YR4小行星之后,专家最初估计的撞击概率为1%。后来在欧洲航天局发布一系列计算结果后,这一概率升至1.6%。在公布这一概率的同时,欧洲航天局还公布了潜在撞击的估算日期,即2032年12月22日。联合国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继续负责监测这颗小行星的动态,定期更新撞击概率。对这颗小行星动向的关注始于2024年12月27日。当时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站与小行星中心取得了联系,该系统站探测到一个直径在40米到100米之间的天体,当时将其命名为2024 YR4。小行星中心是负责小天体位置测量的国际信息交换机构。当时,作为近地天体的这颗小行星的撞击概率被估计为1%,这使得其在撞击风险列表中的位置升到第三位。该列表包含值得天文学家关注的所有天体。天文学家警告说,随着可能的撞击日期的临近,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变得愈发清晰,撞击概率将有所变化。例如,欧洲航天局已将发生撞击的概率提高到1%以上,并指出“这符合联合国批准启动两个小行星应对小组所需的所有标准”。这两个应对小组分别是国际小行星预警网和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欧洲航天局表示,后者负责协调国际社会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任何小行星采取的应对措施,如直径大于50米以及撞击地球概率大于1%等。该小组已经在密切关注2024 YR4的动向。欧洲航天局指出,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在4月底或5月初就这颗小行星再次召开会议,以重新评估形势。如果该小行星的直径和撞击概率仍保持在上述数值,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向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提出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建议。需要澄清的是,尽管启动上述所有程序可能会引起恐慌,但撞击概率仍属于极低的水平。根据欧洲航天局行星防御协调员胡安·路易斯·卡诺的说法,撞击概率保持在1.5%,因此这颗小行星最终不会撞上地球的概率是98.5%。卡诺说:“现在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观测这个天体,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它的轨道和物理特性。”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更高撞击风险评级的是小行星“阿波菲斯”。它在2004年因排名上升成为头条新闻,以至于欧洲航天局在2024年7月宣布发射一枚探测器,以便在“阿波菲斯”的近地轨道上对其进行观测。据估计,2029年这颗小行星将在距地球3.2万公里的范围内经过。2004年,“阿波菲斯”的撞击概率为2.7%,不过现在已经降低。值得指出的是,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小行星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破坏,但远远不会导致灭绝。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通过把速度极快的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成功偏转了小行星的轨道。这一成功证明人类有能力改变天体的轨道。新型的行星防御系统可能会在下一个十年亮相,以对抗2024 YR4。2024年,人类4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24年12月,这已经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当时我国处于监测的关键地理位置,星历表显示,我国天黑后就可以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后随观测。紫金山天文台组织姚安高精度测量平台口径0.8米望远镜、冷湖MASTA口径0.7米望远镜阵列及口径2.5米墨子巡天望远镜开展跟踪观测,最终观测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新疆星明天文台也利用其口径0.5米HMT望远镜和口径0.28米GY7望远镜开展了观测。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汇集的全球观测数据,在小行星抵近过程中,紫金山天文台预测其进入大气层时间2024/12/03 16:15 UTC,位置60.80°N,118.98°E,计算结果与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告结果相当。据了解,这颗小行星直径约0.75米~1米,是由亚利桑那大学博克2.3米望远镜最早于2024/12/03 05:55:16 UTC(世界时)发现,该目标以临时名称C0WEPC5提交至近地小行星待确认页。随后美国及夏威夷多个天文台进行了后随观测,根据最初约3小时的16个观测数据,欧空局ESA给出了撞击预测,这颗小行星将于2024/12/03 16:15±5 UTC(北京时间2024/12/04 00:15±5)在西伯利亚(61.01°N,119.98°E)上空进入大气层。根据俄罗斯的监测视频显示当天16:14:53 UTC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如期而至。撞击发生2小时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共计收到全球64个观测数据,发布正式公告给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24 XA1,并更新了小行星进入大气层的预期位置60.5°N,119.0°E。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小行星撞击预警的成功案例日益增加,得益于全球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的不断提升。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提升,并积极论证下一代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网建设,开展威胁预警、进入过程监测以及陨落物分析等全链研究,系统性提高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