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郫都的“郫”是怎么来的?

政务   2024-10-14 07:31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郫都的“郫”是怎么来的?

 郫都,自望帝杜宇来到这片土地上建立城邑、开辟王朝算起,发展到今天的“科创新城”,已有2800余年历史。
 溯流徂源,郫都的风物锦绣、人文胜迹,以“郫”之创生为开端,又以其为舟,徜徉史海,光耀今朝。
 郫都何以为“郫”?不妨也以“郫”字渊流起首。

雪山下的“科创新城”(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郫”字的起源

“郫”这个名字的起源,历来有以下五种主流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人得名。其线索源自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这也是“郫”最早的出处)与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前者载:“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后者记:“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持此说者认为,“郫”系“蒲卑”的音译或“蒲卑之邑”的缩称,这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可以得到印证,文曰:“郫,蜀县也。从邑,卑声。”说“郫”字意取城邑,读音则与“卑”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更明确地说:“杜宇名蒲卑,都于此,邑冢至今存,秦因以卑名邑也。”各种郫都旧志皆沿用此说,至今区内持此说者较多。

第二种说法,因水得名。北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言郫县“因郫江而得名”。清同治《郫县志》和《郫县乡土志》也有“杜宇都郫邑,因水标明曰郫”的记述。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筑郫城,约50年后李冰始穿二江——郫江和捡江,即府河和南河的前身。

据近人解释,“穿”有二义,一为挖凿,一为疏浚。据前义,郫江开凿于建县之后,因此不存在后者为前者命名的道理;据后义,疏浚前江名却未见记载。

第三种说法,因方位得名。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载:“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闲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根据古时的山水阴阳之说,山南水北谓之阳,《汉书》所言“郫”指岷山南面那一片地方。但也可解为在岷山南面被称为“郫”的地方,那么“郫”之得名就与地理方位无关了。1966年犀浦出土东汉王孝渊碑,上有“建宅处业,岷山之阳”的碑文,其义相同。

第四种说法,因地势得名。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音注》云:“郫,即卑邑也。”卑做名词指低下的地方,古代郫县地处卑洼之地,蒲草丛生,故称卑邑,邑做部首变体为右耳旁“阝”,二者合写即为“郫”。

郫都区的现代农业园区(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第五种说法,因族称得名。近年来,一些当代巴蜀史研究学者将巴蜀图语引入地名的解释当中:古蜀族自称“蒲卑”,其蜀语含义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来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郫”专指郫都

“郫”之起源,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但从一些专家多年的研究看,因族称得名的这种说法,相对更被认可一些。

且无论如何,“郫”从古至今都是专指郫都,与这片土地有着骨肉相连的紧密联系。

“郫”字是唯一作为郫县、郫都地名使用的一个专用词,从来没有“郫”的第二个用法。这也成就了“地名里的郫都”的唯一性,而后又造就了郫都的另一种唯一“郫县豆瓣”,以致“天下谁人不识郫”,不会读但总归见过郫县豆瓣的“郫”字。

“郫”字是唯一作为郫县、郫都地名使用的一个专用词(图源:微成都

郫属于汉字方块字造字法中的会意字。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记载“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卑、开明”。蒲卑就是望帝杜宇的氏族。夏商时期中原人就把郫县这个地方称作“蒲卑人居住的城邑”,将蒲卑的“卑”字和城邑的“邑”字,合并简称“卑邑”。

后来蜀被秦统一之后,因为要实行书同文,就相当于翻译过来,要用汉字写,就写成了“郫”字。而郫字读音,古代没有拼音,古人给字注音常用“反切”法。即用第一个字“蒲”的声母P,加上第二个字“卑”的韵母尾音i,读音就拼成了“Pi”。由此具有字型、字义、字音三要素的“郫”字就形成了。

扬雄像(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在《流沙河认字》一书中,流沙河先生也曾研究过“卑”字:

原来篆文的“卑”字是象形文,来源于图画文字,最初画的是刚刚出土的两根豆芽瓣瓣,下面还有一棵小草依附于豆芽瓣瓣,于是便有卑微低下之意。

卑依附于女,便是形声字“婢”;依附于石,便是形声字“碑”;依附于木片,便是形声字“牌”;依附于眼睛,便是看不起人的“睥”;依附于口,便是“啤”;依附于人群聚落之邑,便是“郫”。

翻阅字典,对于“郫”的释义也很简单,仅说是“郫县,地名,在四川”,其他便无再多说法。种种迹象似乎都说明这是古人专门为这个地方造了一个字,才有了专属于此地的地名。
“郫”字青铜戈

从2015年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从战国至明代的6000多座古代墓葬,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2020年,在新川红花沟M358号战国晚期岩坑墓出土了一件“郫”字青铜戈。

青铜戈虽锈蚀严重,但保存完整,戈的一端镌刻有“郫”字字样。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秦并巴蜀,后在蜀地设蜀郡,郡治成都,并相继设立郫、临邛等县,这一年也是郫县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端。看似普通的“郫”字铭文,却为千年前波澜壮阔的城市变革、文化交融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星霜屡移,“郫”戈已失去了最初的锋利,但整体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戈头上所刻的“郫”字依然清晰可辨,足以印证2000多年前“郫”这个地名就已存在,且具有一定知名度。

“郫”铭文戈,四川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出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图源:郫都发布

“郫”字青铜戈的发现,也是目前考古发现郫县得名最早的实物资料。这是成都平原纳入秦朝国家统治的珍贵材料,证实在两千多年以前,作为蜀郡蜀县之一的郫县就已经纳入中央管理,其考古价值不亚于在蒲江等地出土的“成都”矛。

工艺精湛的“郫”字青铜戈也是成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之一,许多地方工匠在秦灭巴蜀以后迁到四川,比如卓文君父亲卓王孙作为冶铁世家就迁到了临邛,由此可推测当时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在成都。

一个“郫”字,既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标识,亦是悠悠文脉的具象化。承载千秋,继古开今!



1.【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青白江区名由来

2.【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为什么是新津?||朱鸿伟

3.【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龙泉何来 “驿”于何时?
4.【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成都“源城”,何以青羊?

5.【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温江,名从何来,姓“温”有据
6.【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神仙福地 何以金堂?

7.【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双流 从何而来?流向何处?

8.【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新都,“新”在哪儿?

9.【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大美小城 何以蒲江?

10.【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智慧城区 缘之武侯

11.【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崇州,为什么号称蜀中之蜀?

12.【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双县连璧,何以成华?

13.【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天府南来第一州,何以邛崃?

14.【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堰名都江天府源 为什么叫都江堰?

15.【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金牛”释源:绕不开的古蜀金牛道

16.【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简阳不简单!“天府雄州”,名从何来?

17.【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立体山水,彭派之城,何以彭州?

18.【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望县溯源:何以大邑?

19.【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濯锦“首善”:何以锦江?

20.【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郫都的“郫”是怎么来的?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成都市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